“活動單導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會與會學、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教學理念。然而,目前的“活動單導學”模式教學中,出現(xiàn)了教師被活動單束縛,課堂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生成性;學生沒有足夠自主學習時間,滋生泡沫課堂;課堂分工不明確,“強者”一言堂;活動過程中教師“導學”作用被弱化等現(xiàn)象,導致活動單導學模式下的課堂低效甚至無效。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保證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切實有效:
一、在研究“活動單”教學模式時,不能被“單”套死,而是要靈活運用
課堂上經常發(fā)現(xiàn)教師束縛于預先設計好的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生成性,總期望學生按活動單要求設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導,直至達到預定答案為止。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課前預先設計的活動的角色……這是教師的悲哀,更是學生的悲哀。因此,課前設計的活動只能是預設,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多向反饋,即時調整,在堅持“活動單導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下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取舍、增減、拓展和延伸。如在教學6A新語言知識點一般過去時,教師設計如下練習:①給下列句子找出相應時間;②給下列句子找出相應動詞形式;③說一句話用上一般過去時。教師在實施課堂活動時要及時關注學生,如學生感覺第三活動有相應難度,教師應及時調整,讓學生或部分學生免做。另外活動單各活動步驟,環(huán)節(jié)之間一脈相承,互相穿插,融為一體,教師不可將他們彼此孤立甚至分解。
即使我們沒有形式上的“單”,但我們心中也應有這樣一“單”,就像我們上課時,并不是將備課的教案抓在手,而是將教案印記在心中。在“活動單”的模式下,我們更應關注是“單”下的活動,而不是“活動”下的單,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理想的對知識的渴求的狀態(tài),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二、讓學生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常??匆娺@樣的現(xiàn)象:教師一說小組活動,一個小組的同學馬上面對面開始討論??此坪軣狒[,走近一聽,是爭執(zhí)著讀書的順序、發(fā)言的順序之類的無謂爭執(zhí)在產生噪音……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準備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活動任務,還沒有來得及思考,頭腦空空,對問題還未有自己的思維和見解,拿什么去討論和交流?特別是小組中的學困生,往往思維跟不上,不利于他們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有“隱性”和“顯性”之分,課堂上的一些隱性活動是特別重要的,學生坐在位置上認真地讀題、靜靜地思考,這也是活動,而且還應該是重要的活動。表面上的靜悄悄,思維上的轟轟烈烈,只有注重自主學習,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使個體既有獨立嘗試的機會,又能及時得到同伴必要的幫助,才能在活動中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加強小組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率
當課堂上一個個的“小能人”數(shù)次拿起話筒時,我們在贊嘆的同時,也不由想到:那些相對弱勢的學生,他們在干什么?在活動中,能說的孩子總是搶占各種機會,而那些學困生,性格內向的,不敢發(fā)表意見,很難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失去參與的信心,成了“南郭先生”不斷跟從,沒有真正參加到活動中來。對此,任課老師應從加強小組建設入手,避免此種現(xiàn)象:
1.科學分組:學習小組的組建要靠對學生的了解,靠教師對新模式認識的程度,不一定非要一個統(tǒng)一的劃分模式,關鍵是要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體現(xiàn)定人數(shù)、定層次、定任務、定目標的“四定”原則。學習小組人數(shù)不宜太多,一般七八個人足矣。小組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要兼顧到各種層次,學習時要人人有任務,個個在準備,任務分工要具體明確,小組課堂目標要清晰,不能隨大流,課堂上小組要達成的目標應該非常明確,難易適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推選并培訓組長。組長是學習活動小組的靈魂,是老師的幫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組長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為實現(xiàn)小組活動自動化奠定基礎,使其能把握活動的時間、問題的方向及活動的有序。同時要求組長把機會首先要給組內相對弱些的孩子,匯報時也多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向全班展示。
3.起好組名。由組長牽頭,組織本組成員集思廣益、凝心聚力,給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例如“flying group”、“running group”等等,名字寓意都積極向上,寄予了孩子美好的心愿,也營造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體現(xiàn)小組的團隊精神和奮斗目標。
4.制度建設。任課老師要建立起完善的小組考核制度,由過去激勵個人競爭轉變?yōu)榧钚〗M集體合作,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意合作學習過程,在組內采取“兵練兵”、“兵教兵”方式,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并把這種合作表現(xiàn)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這樣既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也拉動了弱勢學生群體的進步。
只有這樣,小組學習活動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才能充分發(fā)揮組內成員相互幫助、監(jiān)督、競爭、合作的熱情,全面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率,真正發(fā)揮了小組學習的優(yōu)越性。
四、把握住學生主體性與教師主導性的最佳結合點,重視教師的“導”,讓課堂活動走向高效
事實上,課堂無論怎么改,教師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與點撥?;顒訂螌W并沒有弱化教師的作用,而是強化了。在活動秩序上通過“導”,讓活動走出低效,使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亂而不散,做到“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在導學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點撥啟迪,評價提升等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導趣,導思和導行,在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體性的基礎上,確保課堂展示的正確方向和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如在新授《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1關于星期的單詞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What day istoday?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oday?引入活動單上關于學科單詞的學習。當然導是為了不導,教師導的是思維, 不是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導出自己的風格,導出學生的學法。
“活動單導學”模式的實施讓我們受益匪淺。但它畢竟是一新生的教學方式,新事物在出現(xiàn)之初總是會引起爭論。嘗試越多,遇到的新問題自然越多,然而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只要我們在實踐中緊抓課改的要義,不斷總結、反思和改進,定能讓“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走向高效和深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既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一種學習的樂趣所在。(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zhèn)實驗小學)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