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我國珍貴的傳統(tǒng)名花,被稱為“花中之魁”。薔薇科落葉喬木,多分布在長江南北各地。在落葉果樹中萌芽最早,而花更是先葉開放,傲雪凌霜。果實核球形,未熟時青色,成熟時黃色。其花、枝、葉、果、根皆可入藥。每年冬末至初春采摘初放的花朵(以綠萼梅為好),攤開曬干即可;梗葉和根隨采隨用或曬干備用,功能活血解毒,平肝和胃。果實在未成熟時采摘,熏制而成烏梅,性溫,味酸、澀;鹽漬而成白梅,性平,味酸、澀、咸。功能斂肺澀腸,除煩,生津止渴,殺蛔,止血?,F(xiàn)精選民間驗方如下,供參考試用。
治婦人孕3月習慣流產梅梗3~5條,煎濃湯飲之,接著用龍眼3~5枚煎水服用。
治月水不止梅葉(焙)、棕櫚灰各等份,研為細末。每次6克,酒調服,至愈為止。
治胸脅脹痛、胃痛綠萼梅花2~9朵,水煎服。
治赤痢腹痛烏梅2~5克,黃連5~10克,水煎服。
治癰腫疽瘡白梅燒存性,研為細末,加入輕粉少許,香油調和,涂于腫瘡四周。創(chuàng)面未潰已潰者皆可用。
治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為細末。醋調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40丸,用酒送下。
治蛔蟲上行出于口鼻烏梅煎湯,頻頻先含后飲,即安。
治梅核氣及急慢性喉炎取青梅或白梅,含于口中,產生的汁液咽下。
治雞眼烏梅肉搗爛外敷,用膠布固定,每天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