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患化膿性扁桃體炎到醫(yī)院看病,醫(yī)生給她開了復方新諾明,并向她交代服藥方法:每天兩次,每次兩片,但第一次要吃4片。李女士納悶,為什么第一次要加倍呢?
臨床用藥過程中采用首劑加倍,目的是使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迅速達到有效值,起到殺菌、抑菌的作用。如果首劑不加倍,不能迅速達到有效濃度,會給病菌的快速繁殖留下時間,從而使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延誤疾病治療。然而首劑加倍不可盲目濫用,否則就會惹出禍端。鄰居老趙患感冒了,從藥店買回感冒藥后,想起曾聽人說首劑加倍利于治療,便自行將說明書上注明的劑量加倍。服后不久,老趙感覺惡心、頭暈得厲害,家人立即將其送至醫(yī)院。醫(yī)生說他是因為過量服用藥物導致了中毒。
治療疾病時,以下藥物需要首劑加倍。
1.抗菌藥:磺胺類合成抗菌藥,除復方新諾明外,還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等;其他抗菌藥阿奇霉素、米諾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等。這些藥物如果不能快速達到有效濃度,容易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影響進一步治療。
2.微生態(tài)藥:口服地衣芽孢桿菌顆粒劑(整腸生),滅活凍干的嗜酸乳桿菌膠囊劑或散劑(樂托爾),常用于因腸道菌群失調(diào)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如急、慢性腹瀉、脹氣、消化不良等。
3.抗瘧藥:口服氯喹治療瘧疾,為迅速控制癥狀,必須加快血液中藥物濃度上升速度,以便及時抑制紅細胞內(nèi)的瘧原蟲。
是否首劑加倍,有時還與所治疾病有關(guān)。如替硝唑用于治療敗血癥、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炎、皮膚蜂窩組織感染、牙周感染等各種厭氧菌感染性疾病,通常需要首劑加倍。但用于治療陰道滴蟲病等感染性疾病時,則無需遵循這樣的規(guī)則。
大多數(shù)藥物在采取正常給藥方式時,無需“首劑加倍”。若貿(mào)然改變用藥方案,可能會影響療效或帶來安全隱患。所以,我們不能曲解“首劑加倍”,更不可濫用。服藥時要嚴格遵循醫(yī)囑或按說明書規(guī)定的劑量服用,該加倍時加倍,不該加倍時千萬不可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