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增長突飛猛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政治領域翻天覆地,人口和社會結構重新組合人們在認知、行為和觀念上發(fā)生了急劇的轉變,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傳統(tǒng)的體育課。因為傳統(tǒng)的體育課以《大綱》強制教授模塊進行教學,學生按照事先已規(guī)劃好了的行動路線被動的行動、接受為途徑。大都是教師先講解示范引入,然后分組練習,學生亦步亦趨……或者教師在學生練習時間或打斷練習糾正錯誤動作;或者介紹體育項目的基本情況、發(fā)展趨勢、目前的最好成績,然后進行練習。其實在學生未參與運動實踐之前,教師所作的一切大多都是徒勞的。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了主體,學生的積極性極差,學習十分被動。由于中學生年齡特點及社會環(huán)境等原因,《大綱》規(guī)定的某些體育項目(特別是現(xiàn)代運動會的競技項目),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身心疲憊、煩躁不已、教學效果很難理想,他們不能從體育課的學習中獲得想要得到的東西,從而逐漸失去了對體育課的熱情和興趣,不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于是往往出現(xiàn)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如醉如癡,學生學得一塌糊涂、無精打采……
如果你要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再也沒有比身心直接參與體育活動更為重要的了。參與體育活動不僅使你熱血沸騰、情趣高昂,而且使你精力充沛,身體、心理、社會和諧,人生瑰麗。體育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有時,教師一味地強調體育課的形式、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等因素,而忽略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不考慮學生的認識基礎、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把自認為最完美的體育鍛煉方法“灌”給學生,把某些體育項目說“死”、說“僵”,是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
于是,我們便探求一種新的體育教育途徑:不囿于從大綱、規(guī)定、形式進行教學,而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去體驗、感受、實踐和表現(xiàn)體育。具體表現(xiàn)為:上課伊始,從問題入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熱情和探究——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去思考探究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之后“以問題帶動興趣,以興趣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體育課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現(xiàn)——高期望的良性循環(huán)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激發(fā);再次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優(yōu)化組合的自我選擇權,采用自發(fā)組合群體的分組自主學習來滿足學生個人的心理需求,讓學生自己安排各種各樣的練習形式、練習方法以及同學間交流討論,盡可能地為各類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學生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去掌握運動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從改變課堂結構入手,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性的活動中潛移默化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絕大多數(shù)學生將學會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玩耍并適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糾正指導動作,使學生在虛幻情境的活動中,不僅心情愉快,而且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在這樣的課堂上,往往學生積極主動、有情有趣,教師上得輕松,氣氛活潑熱烈。同時,亦使學生有一種成功感。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川集團公司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