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內(nèi)容:
《九色鹿》是蘇教版第七冊中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一些詞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九色鹿的舍己為人、見義勇為精神,把握表現(xiàn)調(diào)達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的有關詞句,反復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教學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我聽說同學們的詞匯量非常豐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板書:恩義)
2.認識這兩個字嗎?你能給它們分別組個四字詞語或成語嗎?請小組合作,看哪一組寫得最多,最快,字寫得最好。(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恩將仇報救命之恩知恩圖報、恩重如山、忘恩負義、見利忘義、背信棄義、忘恩負義、見義勇為等)
3.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1課《九色鹿》,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哪兩個人物?(板書:九色鹿調(diào)達)
4.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完成這個填空?
5.出示:九色鹿對調(diào)達有___________,調(diào)達應該___________,但是調(diào)達竟然___________,真是個靈魂骯臟的小人。
二、指導學習第二節(jié)
1.九色鹿對調(diào)達有救命之恩,(板書:救命之恩)那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救了調(diào)達的呢?
2.指導讀好“洶涌”、“奮力掙扎”、“救命啊,救命!”感受調(diào)達處境的危險。
3.看到這種情形,九色鹿有沒有猶豫一下:“唉呀!我要不要救他呢?這波濤這么洶涌,萬一我跳下去……”他是怎么做的?指導理解:立即(近義詞:馬上立刻)
4.他這種看到別人有危險,不顧自己的安危,沒有絲毫的猶豫,去幫助別人的精神就是“見義勇為”。誰能把他這種精神讀出來。
5.誰能把這段話連起來讀一讀,想想應該怎么讀?
三、分角色讀好三、四、五節(jié)
1.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調(diào)達明白這個道理嗎?這不,他正在干什么? (出示:書上的插圖)
2.他可能還會說些什么呢?
3.故事中的調(diào)達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呢?九色鹿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老師想請同學們來演一演,誰愿意做調(diào)達?誰愿意演九色鹿?先別忙,要想當好一名演員,可沒那么簡單!我們先要對劇本了如指掌,仔細揣摩劇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情等等。請同學們認真讀讀3、4、5段課文,動動腦筋,怎么才能把這兩個角色演得像,演得精彩?
4.誰有勇氣?我請三個同學站起來,誰準備得最充分就請誰來演。(對一生)讓我們聽一聽你有沒有準備好了?(學生讀第三節(jié),隨機指導朗讀,你打算怎么演?)(三名學生都讀好了)你們覺得請誰上來演最合適?
5.誰來演九色鹿?還是請三個同學。你認為應該表現(xiàn)出九色鹿的什么品格?(善良)
6.調(diào)達聽了這話又是怎么做的?(指導演好:鄭重起誓千恩萬謝)
7.學生表演,評價
四、指導學習六、七節(jié)
1.調(diào)達遵守自己的誓言了嗎?是什么原因讓他違背了自己的誓言?
2.是金錢,也就是利益。(板書:利)
3.當調(diào)達站在皇榜前,看著“重金懸賞”幾個大字,他的眼里、心里都有了什么?他卻忘記了什么?他這種人真是——見利忘義(板書:見利忘義),真是個小人。
五、學習八、九兩節(jié)
1.當調(diào)達帶著軍隊來捉九色鹿時,九色鹿感到非?!?,誰能把他當時的心情讀出來?指導朗讀。
2.請大家注意,在這段話中有一個詞:竟然(齊讀),你能給它找個近義詞嗎?(出示:居然)老師也想了個詞:(出示:果然)你們看行不行?為什么?那你能用“竟然”說句話嗎?
3.這段話是九色鹿對誰說的?國王,擁有生殺大權(quán),九色鹿卻能這樣對他說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么樣的九色鹿?
4.調(diào)達得逞了嗎?最后他落了個什么下場?真是大快人心哪!看來,壞人終究是不會得到好下場的!怪不得人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
六、復述課文,完成連環(huán)畫
1.這個故事好聽嗎?老師有個好主意:你們看過連環(huán)畫嗎?我們把這個故事編成一本連環(huán)畫怎么樣?
2.出示連環(huán)畫雛本,學生復述課文,寫上每幅圖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反思:
民主的師生關系是使教育過程生動活潑、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的保證。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師生的關系才能空前融洽,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民主精神的接班人。教師要轉(zhuǎn)換角色,走下講臺,搭起“平臺”,與學生合作對話,使學生動起來,使沉悶的課堂活起來,使每朵思維的火花燃起來,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教育氛圍,讓課堂成為民主、寬松的港灣,成為師生煥發(fā)生命活力的地方。我非常贊同這一點,平時也很注重這方面,在這堂課上,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表現(xiàn),我都能給予鼓勵與積極地評價,使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特別是一些后進生,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也能回答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于是,整個課堂氛圍和諧,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得很開心。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的人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再一次明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這與葉圣陶的民主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五節(jié)時,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小組討論怎么表演。然后,大家一起補充、建議,在全體學生的努力與合作中,上臺來的兩組同學都以精彩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而在這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了一個組織、引導的作用,這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多地關注活動,關注情趣,關注電教手段,關注教育對象,這些都是應該的。但在關注的同時,我們是否忽略了語言學科最基本的屬性?我們也應永遠堅持“小語姓語”。因此,這節(jié)課中雖然有表演,但是這表演只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出九色鹿與調(diào)達各自的特點。另外,這堂課中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過程中積累了很多詞語,在課后又練習了復述課文,甚至自己學著編寫連環(huán)畫,雙基得到了落實,語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九色鹿,學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他是一只善良的九色鹿;這是一只勇敢的九色鹿;這是一只敢于斗爭的九色鹿;這是一只聰明的九色鹿……
但是,在這堂課中,教師的語言還不太精煉,對學生的表演、朗讀指導還不太到位,對一些生成的東西缺少教育智慧的引領,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鎮(zhèn)川小學) 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