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導入語放射出靈性的光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聯(lián)系實際巧引入
也許即將學習的課文不是學生熟悉的內容,但是,在學生的生活中肯定有與此相關的經驗。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這方面的經歷,激發(fā)他們對文本的興趣,是一種簡潔明快的導入方法。這種導入,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夠激發(fā)他們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我就緊緊聯(lián)系“5.12”大地震這一重大的事件,讓學生講一講令人感動的事件。由于學生都親身經歷了這一事件,在媒體上也看到過很多報道,所以,學生們講的故事都是真實感人的。這樣,教師再及時引入新課:“是啊,同學們,災難帶給人們巨大的痛苦,考驗著人們的意志,更演繹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認識一對地震中的父與子?!边@種導人法,有助于摒棄教師逐句講解的耗時費力的教法,它著眼于學生被引人情景后的自學自研,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深鉆課文的意識和習慣。
二、設置懸念激興趣
這是一種通過設置懸念來將學生引入求知情景的導人方法。學生對一些現(xiàn)象有過淺嘗輒止的體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會產生認知上的困惑。教師在導人時若能利用學生的這種困惑設置懸念,就會激發(fā)學生深鉆課文、探求答案的欲望。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釋疑解惑時,他們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學習效果。
幾年前曾經有幸在現(xiàn)場聆聽過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的觀摩課《落花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課伊始,孫老師便以自己的姓氏作為引子開始和學生交流。“老師姓孫,孫悟空的孫哦,俺老孫的本領可大啦,誰知道俺都有哪些本領?”學生踴躍發(fā)言。然后,孫老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名字以及含義。記得有個學生說:“我叫劉洋。”孫老師立即說:“看來你以后要出國深造的。學成后還回來嗎?”學生答:“回來?!睂O老師立即夸獎他:“真是個愛國人士?!?這又是我欣賞孫老師的一點,他總是能抓住一切機會表揚和鼓勵每一個學生。我想學生怎么會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當許多學生說出自己的名字及背后隱藏的家長的殷殷期望后,孫老師說:“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他的名字就叫‘落花生’,誰能說說這個名字有什么含義呢?”在學生沒有深入學習課文之前,肯定是回答不出這個問題的。于是,孫老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這時候已經被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自覺主動地進入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這樣的導語,問題新穎,富有啟發(fā)性,牽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怎能不營造出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呢?
三、使用對比促探究
所謂對比導入,就是講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此來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的一篇課文。上課前,我先為學生預設了這么一個情境:“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你和爸爸去釣魚。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后,你釣到了一條又大又美的魚,此時,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學生們踴躍發(fā)言,有的說:“我肯定很開心,我最想做的就是把它帶回家,向朋友和同學們炫耀一下?!边€有的說:“我想我會讓媽媽把它燒了吃,我最喜歡吃魚了。”……一番七嘴八舌之后,我導人新課:“有一個小朋友,他的確釣到了這條又大又美的鱸魚,不過,他的爸爸卻讓他把魚放回了湖中,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樣的導入,將人們的常理和這位爸爸的不合常理作了對比,學生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于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以上事例說明,富有靈性的導人語,可以使學生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頓悟,具有讓學生“情因語動,趣由言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啟發(fā)效果。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導語的設計和運用。(作者單住 陜西省白水縣勝利小學)
責任編輯 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