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是,由于受農村教學條件、師資水平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不容樂觀,課堂教學依然問題多多。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抄學生寫,課堂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筆者認為,要實施課程理念,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實現(xiàn)“三個轉變”。
一、由學生服從教師轉為師生民主、互動交往
羅杰斯認為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氣氛”,“有效的教學取決于有效的交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扭轉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這種學生絕對服從的現(xiàn)象,努力營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民主、和諧、互動交往的課堂氛圍。筆者在教《長征》(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一詩時,首先,播放紅軍長征時的影片,展現(xiàn)中國革命史上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那驚心動魄、氣吞山河的一幕幕場景。“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等扣人心弦、令人震驚的場面深深震撼了學生。在學生入情入境之后,教師把學生引入文本,學習詩詞,初讀時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于不認識的字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請教,也可以查字典。再提出問題:“這首詩表達了毛主席怎樣的情感?通過哪些詩句來表達的?”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互動學習,討論、交流。這節(jié)課,教師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和支離破碎的分析,而是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在疑難處點撥,在討論時參與,創(chuàng)設了互動、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點燃了思維的火花。學生不是在單純地獲取知識,而是在相互交往中生成新的知識,發(fā)展思維,升華情感,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那胸懷博大、樂觀自信的人格品質。
二、由傳授知識、強化技能轉為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改,改什么?筆者認為,就是改過于注重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氛圍,使獲得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盡管語文課改的呼聲喊了多年,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現(xiàn)狀還未得到根本改變,教師關注的還是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知識點是否講深、講透,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語文的情感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全然不顧。如,一位教師教學《家》(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一課時,一上課就板書:()是白云的家,
()是小鳥的家,()是魚兒的家,()是種子的家,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家。接著,問學生:“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在哪里?”然后逐句一一告訴學生。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內容淺顯,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他們的喜愛。如此教學,教師對學生單向的“灌輸”,失去了學生與文本間心靈的溝通、情感的熏陶。筆者在教學時,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課文中的動物、植物的家在哪里,而是讓學生充分朗讀,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較好地實現(xiàn)了在獲得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漸漸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靠近。
三、由封閉、單一轉為開放、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钡牵谵r村小學,許多教師把課本或課堂看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全部,語文學習成了課堂上的學習、語文課本的學習。大量自然的、社區(qū)的、人文的教學資源被忽視,那必然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新的語文課程觀認為,語文課堂與語文教材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充分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與學生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和接受者,師生在課程實施中應當發(fā)揮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實踐者。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跳出教材,變封閉為開放,有針對性地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活實踐。如,在識字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室、校園認字環(huán)境進行誘導認字;開拓識字途徑,引導學生廣告認字、食品認字和報頭報刊認字; 每周開展認字游戲活動比賽,寓認字于玩耍之中,愉快認字。再如,在口語交際方面,圍繞“如何給爸爸、媽媽及長輩過生日”“家里來了客人該怎樣接待”“奶奶不讓我做家務”“老師批評了我,我該怎么做”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表達觀點。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憑借教材的例子,拓寬視野,舉一反三,學一篇,帶一串,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從量變達到質變。如,筆者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一組以春天為專題的課文時,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教學資源,把學生帶到野外,引導他們感受春天,發(fā)現(xiàn)春天的美,探索春天的奧秘。學生學習興致特別高漲,簡直就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馳騁在廣闊的草原上,徜徉在春天的知識海洋里?!?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徐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