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3)班女生閔婕先后收到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14所美國名牌大學發(fā)來的錄取通知。如此多的、選材標準不一的美國大學為何偏偏都將橄欖枝伸向這個中國女孩?閔婕本人說得好:“我向美國大學展現(xiàn)的是一個鮮活的中國學生,一個全面發(fā)展、有領袖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書呆子”。 閔婕是幸運的,她的成長經(jīng)驗有以下幾點:
良好的家庭教育
閔婕的父母都是研究生,工作很忙,在各自的崗位上非常努力地工作,回到家里,有的看書讀報,有的伏案寫作,家庭的學習氛圍對閔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從小就沒有給閔婕任何學業(yè)上的壓力,從不逼迫她參加輔導班,甚至連準備SAT及托??荚嚂r也沒有參加校外培訓,而是通過與前輩和同學的交流獲取復習資料,培養(yǎng)了閔婕的自學能力。父母也非常支持閔婕出門旅游,去南京博物院做義工,學習舞蹈、法語、駕駛等,希望借此能夠鍛煉閔婕各方面的能力,拓寬視野。
寬松的學校教育
南京外國語學校是一所與其它中學不一樣的學校,學生干部實行選舉制,只有到各班去演講和宣傳自己的主張,這樣才有可能當上干部,很有些“西方味”,通過這種方法,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這所學校下午四點就放學了,家庭作業(yè)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放學后的學生在學校開展各種課外活動,閔婕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模擬聯(lián)合國”,同學們代表各自國家,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并且都用英語。這樣,既提高了英語成績,又能使同學們關心世界大事,敢于發(fā)表不同的主張。
再看看我國多數(shù)普通學校是怎樣做的:學生在學校不過五點,不放學,沒到六點半就開始上晚自習了,最多給半個小時讓同學們看一下新聞聯(lián)播(這是高中生才有的待遇)。在高中,根本沒有什么課外活動,升學率是決定教師成績好壞的根本標準,是衡量一個學校是否是名校的決定性標準。
恢復高考三十年了,教育體制改革也喊了三十年了,我們現(xiàn)代的“華羅庚”、現(xiàn)代的“陳景潤”在哪里?三十年培養(yǎng)不出一個知名的科學家,這是恢復高考后的教育體制的一種悲哀。國外注重的是現(xiàn)實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注重的是知識量的積累,學得深。學的知識不是沒有用,就是不實用,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畢業(yè)生,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做和自己所學專業(yè)完全不同的事,考上大學又有什么用?
個人的全面發(fā)展
閔婕正如她的名字,聰慧敏捷,多才多藝,各方面的素質(zhì)非常出色, 在南外學習期間,閔婕去南京博物院做過義工,學過舞蹈、法語、駕駛。在南外傳統(tǒng)節(jié)日“外語節(jié)”和“藝術節(jié)”中,從構(gòu)思、編排到演出,她幾乎承擔過所有工作。去年2月,閔婕還作為模擬聯(lián)合國委員會中的唯一一個中國人,參加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辦的常青藤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所有這些經(jīng)歷都為她被美國頂尖大學錄取增加了籌碼。
閔婕在南外的普通理科班讀書,對于成績,她有獨特的看法?!伴h婕認為拿到前三名就可以,比起拿第一名,閔婕覺得全面發(fā)展更重要?!边@個有主見的小姑娘因此有了更多時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
閔婕從小就喜歡參加各種活動,所以到南外后,對閔婕而言真是“如魚得水”。閔婕是理科班的學生,但一直沒有參加過理科競賽,對閔婕而言,贏得更充裕的時間向適合自己的方向發(fā)展才是最重要的。關于她的學習經(jīng)驗,閔婕總結(jié)為“關注課內(nèi)”,從不上輔導班,但決不讓自己有“短腿”科目。學習上要取得成功都是需要付出艱辛的,閔婕決定出國以后,用一個月的時間天天泡在圖書館學英語,這樣,在6月的第一次SAT考試中,閔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高二寒假才做出要出國留學的決定,比較晚,但是決定后立刻開始行動,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泡在圖書館中,甚至天天到九點才回家,迅速通過了SAT考試。從而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沉淀,提煉出比較成功的申請文書。除了之前提到的出國交流,校園電視臺等活動之外,閔婕高中階段課外活動的亮點主要在模擬聯(lián)合國:2008年2月參加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辦的常青藤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作為委員會中的唯一一個中國人,鍛煉了隨機應變的能力。會后閔婕參觀了賓大、耶魯、哈佛等世界名校,被其濃厚的人文氛圍吸引,從而決定在本科階段出國留學。
2008年3月,參加北京大學中學生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在180人的最大會場中,與搭檔合作,最終獲得了“最佳代表”的榮譽稱號。
2008年7月,閔婕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希望能夠把這項活動推廣到更多的中學生中,指導老師和學校領導都非常支持,與陳雨曦共同策劃組織了第一屆南京市中學生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組建了12人的主席團,經(jīng)歷兩個月的準備,最終邀請到來自南外中加國際高中、南外劍橋國際高中、南師附中、金陵中學等70多名同學參會,以及來自一中和二十九中的觀摩團,為模擬聯(lián)合國的推廣盡到了自己的力量,在此過程中,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從結(jié)果來看,這個活動確實也為閔婕的申請增添了一個有力的砝碼,無論是在申請文書中還是在面試中,都著重強調(diào)了舉辦此次會議的過程,給面試官和錄取官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閔婕覺得在模擬聯(lián)合國、義工等活動參與人數(shù)眾多的今天,參與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同樣重要,要選擇一到兩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深入下去,并且把自己從中獲得的成長和感悟在文書和面試等各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閔婕一直相信,申請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對于閔婕而言,必須首先對自己的個性及未來規(guī)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據(jù)此選擇最為適合自己的學校。閔婕希望學習經(jīng)濟和國際關系。未來能成為一個影響世界的人,而這首先就要從為自己民族的進步做出貢獻開始。普林斯頓的其中一個校訓就是 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 (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而耶魯是以培養(yǎng)世界領袖著稱的,閔婕認為這些學校的精神和閔婕非常契合,于是提出了申請。幸運的是,他們也選擇了閔婕。
在提前申請時閔婕選擇了耶魯作為目標,但最終被等待(即在常規(guī)錄取中需再次審核)。于是閔婕決定寫一封信和一篇額外的文章,表達閔婕對于耶魯?shù)南蛲㈦S后在二月幸運得到了一個面試機會,面試在這位耶魯校友的辦公室中進行,閔婕和他談到了很多閔婕在參觀耶魯校園時的感受,閔婕對自己未來發(fā)展的期待及其與耶魯精神的不謀而合,面試進行了一個半小時,氣氛十分融洽。
普林斯頓的面試官是一位華裔,他已經(jīng)義務為學校面試申請長達20多年,由此可見普林斯頓學生對于母校的忠誠。面試過程中,他向閔婕介紹了很多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生活的花絮,閔婕也探討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現(xiàn)階段中國民工子弟以及很多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也許這給他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后來他還專門在郵件中提到閔婕在公共事務中做出的努力。
閔婕成功了,我們不僅為她高興,她的成功經(jīng)驗也給我們很多啟示。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商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