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xiàn)一個新詞語,先是在網(wǎng)上流行,后來進入一般的紙質(zhì)媒體,它就是“愛國賊”。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時,在感覺新穎之余,曾為之一愣。因為“愛國”是令人尊崇且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種高尚品行,“賊”是人人痛恨的卑鄙小人,猶如過街老鼠。在一般意義上,它們是對立的,水火不相容??墒乾F(xiàn)在它們竟然合到一起,組成一個指稱語,這里面有什么玄機?
從語法方面來看,“愛國”既可用為動詞,也可用于表示指稱(即指稱該動作行為本身或它所表示的這種品質(zhì)等):“賊”主要用作名詞。從語義方面來看,“愛國”和“賊”都是通過對人的某種言行舉止進行主觀評價后概括出來的一種語義范疇,前者是褒義詞,后者是貶義詞。一般情況下,褒義詞是不能用作貶義詞的內(nèi)涵限定語的,這里卻超常規(guī)地拿“愛國”來修飾“賊”,可以說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褒詞貶用”。
“愛國”除了用于評價他人的言語行為之外,也可以用于評價自己,即人們不僅可以說他人“愛國”,也可以宣稱自己“愛國”。由于“愛國”之舉有正面、積極的意義,所以人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宣傳。“賊”則不同,人們通常都說他人為“賊”,而不會宣稱自己是“賊”,即使某個人真的在從事“賊”的勾當(dāng),他也不敢公開說自己在“做賊”,相反,他要竭力掩飾和偽裝。
現(xiàn)實社會中,有的人宣稱自己愛國,也的確有愛國的善舉:有的人宜稱自己愛國,實際上所作所為卻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以上這兩類人,我們該如何稱謂呢?對于實際上在做(或做了)愛國之事的人,我們自然可以稱之為“愛_國人士”(或“愛國者”等)。對于后一類人,如果用現(xiàn)成的指稱語“賣國賊”來稱謂,則不免顯得過于老套,更重要的是不能盡顯其語義細節(jié),表達效果也不突出。面對此種困境,睿智者通過語言的類推機制;由“賣國賊”仿造出“愛國賊”,可謂曲盡其妙。
現(xiàn)實社會中,某些“愛國”行為所產(chǎn)生的客觀后果與“賣國”幾乎不相b-F。在此情況下,將“賣國賊”中的“賣國”置換成“愛國”,內(nèi)在語義不會發(fā)生齟齬。從這個意義上講,“愛國”與“賊”是可以搭配的,而且形式上還令人耳目一新?!皭蹏\”產(chǎn)生之初,主要是指這么一種人:他們面對復(fù)雜的國際局勢,在地區(qū)沖突(或摩擦)發(fā)生的時候,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手段來表現(xiàn)或宣泄自己的感情,并且聲稱這是一種愛國行為,但他們所作所為在客觀上造成了國家利益的重大損害。
比如,2003年元月29EI晚,上千名柬埔寨人沖進泰國駐柬大使館,放火焚燒泰國國旗和車輛,并點燃了使館大樓。事發(fā)后,泰國總理立即決定將兩國外交關(guān)系降為代辦級。次日,泰國軍方出動4架軍用運輸機前往金邊,接回約500多名泰國僑民。柬政府和洪森首相對焚燒泰國使館事件表示痛心和譴責(zé),并要求盡快查清真相,同時決定無條件賠償這次事件所造成的一切損失。從主觀動機方面看,這上千名柬埔寨人無疑是愛國的。但事實上,他們給自己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帶來了空前的國際性恥辱。有鑒于此,有^稱他們?yōu)椤皭蹏\”。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于“賣國賊”,感情上是絕對排斥的,恨不得誅殺之?!百u國賊”永遠都是民族的敗類、國家的罪人??墒菍-_V_面這種“愛國賊”,人們的感情卻是復(fù)雜的,可謂愛恨交織?!矫娌荒懿豢隙ㄋ麄兊膼蹏鵁崆?,另—方面又無法原諒其非理性的魯莽行為,并且還要予以嚴厲的譴責(zé),必要時甚至須追究其法律責(zé)任,以警示他人,確保整個社會的愛國行為不偏離正確的軌道。
“愛國賊”產(chǎn)生之后,也像有些詞語一樣,隨著頻繁的使用而語義發(fā)生變化。它現(xiàn)在已不僅僅局限于指上文提到的那類因?qū)嵤┠撤N愛國行為而在客觀上造成國家利益受損的特定人群,它還時常被用來指以下這類人:他們打著愛國的旗號,專門從事危害國家利益的勾當(dāng)。比如那些以招商引資為幌子,與外商勾結(jié)而牟取私利者;比如那些借建設(sh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機中飽私囊的貪腐者:比如那些以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為名,游山玩水、肆意揮霍公款者。凡此種種,都被稱為“愛國賊”。當(dāng)然,對這一類“愛國賊”,人們的感情并不復(fù)雜——只有恨,沒有愛,而且對他們的恨絲毫不亞于對“賣國賊”的恨。
如果說最初以“愛國賊”稱前面第一類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復(fù)雜心態(tài),那么后來對這第二類人以“愛國賊”相稱,則完全是在以調(diào)侃、嘲諷的口吻表達一種深惡痛絕之情。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正是這第二種語用功能使得該詞贏得“人緣”,廣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