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屬性是什么?語文的核心是什么?
面對這等“大哉問,,恐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都會覺得茫然,或許有人會從葉圣陶、張志公、呂叔湘三公的言論中尋章摘句,將“語文,拆分為語言、文字、文學、文化四個詞語之間的二項排列組合;當然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會從現(xiàn)行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拎出“標準”答案。但若追問一句:諸位從自己的語文學習和教學經驗中獨立思考出的答案又是什么?倘若還未細想過,這里有個干脆利落的回答:
語文的核心是什么,是表達;語文的性質是什么,是技能。
這個一言以蔽之的個性化觀點來自王旭明的新著《再對教育發(fā)言》。觀點中的詞語個個都不陌生,“表達”“技能”之類字眼在《語文課程標準》里也是處處可見,但是能拋開“云遮霧繞”的各種語文理論和專業(yè)術語,旗幟鮮明地提煉出兩個詞并形成一種語文觀的少有人在。
在(語文是一種技能)一文中,王旭明指出:“語文真的是一種技能,而且是從事各行各業(yè)的^都應當有的技能,語文的核心是表達,表達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結果是產生效益,可見語文這種能力的重要。聽說讀寫是老調重彈,但我們的語文老師還要把這個老調彈下去,因為看現(xiàn)在,不會聽不會說不會讀不會寫的人太多了?!笨梢?,王旭明將“語文”的楊隨位為“表達技能”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相當現(xiàn)實的社會語境基礎。
應該說,在王旭明的語文觀中,,表達技能”只是其邏輯起點,他著力倡導的是“表達之魂”。在(全民學語文刻不容緩)一文中,他對”如何表達”做了較詳細的論述:“語文教學和學習的暢C)是學會如何表達,而表達絕不僅僅是想象力加語文知識和辭藻的堆砌就可以的,這只是語文的皮毛而已。根據(jù)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心境等等實際情況,真實而自然地表達內心以及社會現(xiàn)實才是表達之魂?!?/p>
所謂“表達之魂”,指的是“真實而自然地表達’。在<對稱與打呼嚕)一文中,王旭明舉了兩個例子:一是一個小男孩因用’入的屁股是對稱的”“媽媽的奶子是對稱的”來解釋’對稱’的詞義而遭到老師呵斥;一是一個小女孩先是說出”爸爸打呼嚕好煩”而被老師,正確”引導后改口說”不煩了,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孝敬爸爸,不讓他這么勞累了”。針對這兩個例子體現(xiàn)出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王旭明的感受是:“此情此景,我作為曾經的語文老師,悲從心中來!”
為何“悲從心中來”?緣于當前課堂中”皇帝的新裝”式教學理念。”最可咱的是,孩子從小小的年紀開始就要琢磨,如何把很自然很普通的一件事人為地拔高升華,并由此開始說謊造假,心中的真實感受從此淹沒在一片空話大話之中?!薄叭绻恳粋€人都以皇帝的新裝的態(tài)度來對待語文教學,這就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了/
王旭明之”悲”,不禁讓人想起清人龔自珍之“泣”。面對賣梅者將梅樹”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天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龔自珍“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龔自珍生活的年代距今己近二百年,但中國人對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似乎并未見有多大的改善,這恐怕不是王旭明一人之悲。
事實上,溫家寶在談到大學建設時明確指出:“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手,\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边@里”獨特的靈魂”放諸語文教學,不就是”表達之魂”么?這里的“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放諸語文學習,不就是“真實而自然地表達”么?
在<語文教師,讓我歡喜讓我憂)一文中,王旭明語重心長地指出:“讓學生說實話,說心里話,說想要說的話,說充滿個性和特色的話,為將來成長養(yǎng)成說話的習慣,奠定說話的基礎,這應該是語文教學楊(/的核心?!?/p>
一句話,我們的語文教學,該是徹底拋棄“皇帝的新裝”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