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語文出版社出版了《被誤會的中國故事》一書,作者昊桐禎老師是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曾任北京市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從事中學語文教學40余年,退休后仍筆耕不輟,主編井出版了《語文自學教材》《教學指標》《中學生閱讀訓練序列》《語文自學培養(yǎng)法》《吳老師說文解字》等多部著作,2010年6月,吳老師以83歲高齡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為廣大電視觀眾析詞解疑,診斷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常用語,受到觀眾歡迎?!侗徽`會的中國故事》一書是吳老師在“百家講壇”獲得成功的基礎上,集數十年教學心法寫就的,王旭明先生欣然為之作序。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有幾位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同指路明燈一般。甚至可以說,沒有這幾位老師,便沒有我今天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與表達。吳桐禎老師就是這幾位老師中的一位。
那天一上班,辦公桌上擺著一封陌生的來信。封皮上那工整秀麗的字跡,特別是落款“吳桐禎”三個字,立刻把我?guī)刖薮蟮捏@訝與喜悅中。吳老師,對我成長產生重大影響卻多年未聯系的吳老師!是他嗎,是真的嗎?我立即按信中的電話號碼撥打過去。”我是吳桐禎?!蹦鞘煜?、底氣十足且富有穿透力的嗓音,開始了師生間雖久未謀面卻又恍如昨日的交談。他告我,他在旅居加拿大期間經常讀到或者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國人亂用成語的現象,引起當地華人十分不滿。他舉例說,如某電視臺一檔名為“飲食男女”的節(jié)目在黃金時間火熱播出,當地華人十分驚訝,問吳老師說,中國已經改革開放到黃金時間公共媒體大談“性事”的程度了嗎?因為”飲食男女”一詞的本意并非該節(jié)目教人如何炒菜做飯的意思,而是談論性活動之意。有感于這些望文生義、非驢非馬的詞語亂用現象,吳老師雖已到耄耋之年,憑著對純潔祖國語言的崇高責任感和做了多年語文老師的職業(yè)本能,寫了二本正確使用成語的書,并以商量的口吻問我是否可以出版,并再三說千萬別給我找麻煩,千萬別勉強。我們相約來出版社一見。
吳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也就是說,是我當老師時的老師。當時,我雖為師范院校畢業(yè),但如何提高自己實際的語文能力和如何教學生語文、怎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還真是不知從何抓起,況且語文知識傳授與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人人看上去都懂、人人都沒有做好的事情。他看好我這根苗子,對我口傳心授,讓我一下子進了語文教學的大門,而且真真切切地感到有了抓手。跟著他學了幾年,確有醒醐灌頂之效。在以后自己學習語文和講授語文中,都以吳老師的理論與實踐為模板成長著、前進著。
我理解,吳老師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方法概括地說就是,學習語文要牢牢地抓住語言和文字,以讀和寫為核心,通過字、詞、句、段和篇章結構分析,解決為什么寫和怎樣寫的問題。用現代語文教學觀說,就是回到文本中去,回到語體中去,感悟并認知語文。
為此,吳老師設計子一整套體現他語文教學思想的手段與方法。我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在跟吳老師學習的那幾年有了一個質的變化。印象最深的是吳老師和各學校語文教學的骨干聽我的公開課朱自清先生的(春)。那天好緊張,雖然事前在吳老師的理論影響和他具體的指導下,做了很多準備,但走進課堂還是心情忐忑。我這堂課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如何既聲情并茂地講出朱自清先生散文的美,又條分縷析地把重點詞關鍵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給學生,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智的啟發(fā)?!芭瓮瓮?,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痹谝欢蝺?yōu)美的音樂旋律聲中,我朗誦著,引導學生進入一個美的意境,同時也平定一下我緊張的情緒。隨后,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朱先生是如何描繪春的,同時運用吳老師的教學思想,抓關鍵詞,如“盼””來””近”等,也抓關鍵句,如“欣欣然張開了眼”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記得那一堂課,我講得特別興奮,也特別自然,這是一次教學課,也好像是一次向吳老師學習成果的匯報。吳老師非常高興,在課后的評點分析會上,他充分肯定了我情理交融式的教學探索,說:“講語文單純抒情容易做到,單純講理也不困難,情理交融,寓情于理這樣的教學方法值得提倡?!敝?,他又具體地點評了那堂課,指出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幾個詞語之間的關系還沒有講透等。那堂課后來被評為區(qū)級優(yōu)秀課,我也因此成為區(qū)優(yōu)秀教師。遺憾的是,由于各種原因,不久我便離開了教學崗位,也離開了心愛的教師工作。
歲月荏苒,多少年過去了。我的工作幾經變化卻始終沒有離開文字和教育。而文字的基本功首先得益千吳老師。現在回想起來,吳老師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手段及方法一點也不過時??纯次覀冎車涂蔀樽C,且不說多少胡編亂造的文章,就是被視為寫得不錯的文章,其用詞之不準,字詞句段之不搭界,以及篇章結構之不講究都是司空見慣的。我搞文字工作多年,無論是在報社還是在機關,一直到出版社,深感最缺乏的人才就是會寫文章,并且能夠把文章寫好的人,俗稱”筆桿子”。為找筆桿子,有時我痛苦得不能自持,名牌大學畢業(yè)生云云總總圍在身邊,就是找不出個會寫文章的人,好不容易有個稍微會寫的了,還不會遣詞造句,標點符號也不會用,基本功差到了極點。唉,國人的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怎么到了這個地步,亟待提高啊!
在這里,我再次真誠地表達心聲:我們需要更多吳老師這樣的語文老師教語文,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老老實實地跟著吳老師這樣的老師學語文。語文不是中國人天生就會的,更不是聽聽隨便什么人講講就會的,在所有學問當中,我敢說這是基礎性最強,工具性最強,邏輯性最強,也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學問,真得下工夫學啊!
本書就是吳老師教學思想和實踐的一個側面,一個縮影,雖然主要講的是詞語的本意,卻揭開了人們語文學習的一道面紗。書中所涉及的史學知識自不必說,其行文之流暢、詞語之準確以及方法之得當,足見吳老師學風之嚴謹、學養(yǎng)之深厚。我今生恐怕永遠成為不了吳老師了,唯愿更多后來者。
寫下這些感受,作為對老師的心里話,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