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水縣農機局 劉開順
水稻機插育秧技術是將種、土、肥、水、溫度、濕度等條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項技術。采用這種技術育出的秧苗均勻、整齊、規(guī)格統一,可育出適合插秧機移栽的標準化地毯狀秧苗,而且秧苗返青快、分蘗早、產量高。育秧階段采用了選種、消毒、床土調酸等技術基本上切斷了病菌、雜草的傳播途徑,還具有省種、省肥、省秧田、增產等特點。目前推廣使用較多的主要有3種育秧技術。在推廣實施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有些農戶不按技術要求去做,存在以下幾種不正確的做法,應糾正。
(1)軟盤育秧技術。利用有孔平板塑料規(guī)格軟盤,鋪墊床土后播種,育出符合機械化栽插要求規(guī)格標準的“毯狀秧塊”的肓秧方法,叫軟盤肓秧技術。她具有投資成本低、操作簡便、經濟效益好的優(yōu)點。目前在農村中廣泛推廣使用。
(2)雙膜育秧技術。雙膜育秧技術是將有孔地膜平鋪在標準的秧床上﹙代替軟盤﹚,再在膜上均勻鋪一層厚度為20~25mm的床土,播種后再蓋膜保溫、保濕、促進出苗。這種育秧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效益好的優(yōu)點。在農村中廣泛推廣使用。
(3)工廠化肓秧技術。水稻工廠化育秧是在環(huán)境控制條件下,按照規(guī)范的工藝流程,進行機械化或半機械化作業(yè),實現規(guī)?;裂?、商品化供秧、產業(yè)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大生產育秧方式。這種育秧技術投資成本較高、技術要求嚴。其過程分為播前準備、播種、苗期管理等階段。
(4)3種育秧技術的工作內容。3種育秧技術的工作內容基本相同:主要有播前的建棚、床土配制、種子選擇處理等工序;建棚應選擇朝陽背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運輸方便的地方;棚架可選用鋼架、竹架、木架等,骨架要牢固、結實。準備工作完成后,精做秧床、確定播種量、浸種催芽、擺盤播種、鋪墊床土、適時適量播種、保溫保濕、秧苗管理、起秧機插等。
(1)秧田床土及整做不符合要求。按規(guī)程秧田床土必須堆嘔、熟化并過篩,達到細、松、肥、無雜草碎石等。精做秧床應達到“實、平、光、直”的要求,床土寬度以1.4m為宜。
(2)播種量及床土復蓋不合理。雜交早稻每畝大田備足稻種2kg,每秧盤芽谷播種量在180~200g之間,播種均勻,要播到秧盤的邊角。蓋種谷的床土厚薄不要均勻,厚度以蓋沒種芽谷為宜。
(3)苗期管理不精細。揭膜過早,造成出苗不整齊;揭膜過遲,秧苗竄高嚴重,受傷彎曲。同時,搞好苗期水肥管理,并做好防治病蟲害工作。
在培育出合格的機插秧苗后,機插秧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就是要提高機插質量。在機插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
(1)起秧前秧塊濕潤把握不當。按要求機插時,秧塊含水率一般應控制在30%左右,用手指輕按秧塊微凹陷,床土不發(fā)白為宜。
(2)大田整地不平。按要求機插秧的大田要精耕細耙、肥足田平、上爛下實、田面干凈。做到大田高低差不超過30mm。
(3)大田無水層或水層太深。按要求是薄水機插,如田間無水層,會增加插秧機的行走阻力,降低效率。如大田水層太深,影響移栽深度,增加漂秧、倒苗。
(4)漏插過多或栽插過深。這是新機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應加強插秧機手的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插秧機的正確調整方法和操作技術。插秧時做到秧苗不漂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