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論新時期畫家傳記的寫人藝術*
王凌云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新時期畫家傳記中傳主形象豐富多彩、真實生動。傳記作家塑造人物形象運用的藝術手法主要有:或?qū)髦髦糜谥卮蠹ち业氖录_突之中,或關注傳主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或通過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對話,或側(cè)重于描述傳主的精神歷程,或注重傳主的心理刻畫等等。傳記作家要做到小說家的匠心與歷史學家的嚴謹相結(jié)合,展現(xiàn)傳記中人物性格的真實性、豐富性、復雜性,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新時期;畫家傳記;寫人藝術
胡適先生曾在《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中講過:“傳記最重要的是紀實傳真,……傳記所傳的人,最要緊的能寫出他的實在身份、實在神情,實在口吻,要使讀者如見其人,要使讀者感覺真可以尚友其人?!睆娬{(diào)的是傳記文學要在“紀實傳真”的原則之下,能夠塑造出多姿多彩的富有立體感的人物形象,這是傳記文學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也是區(qū)別于其他文學樣式的最主要的特征。黑格爾說:“創(chuàng)造性格,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完整的生命世界。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個真人,都是完整的活人。每個活生生的人,其本身就是一個‘世界’。而性格是生命和靈魂的表現(xiàn),只有寫出其復雜豐滿的性格,人物才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在傳記作品的篇頁上直立起來。”①黑格爾:《美學》第 1卷,商務印書館 1979年版,第 303頁。傳記作家要通過多樣化的文學手段,將一個個距離我們遙遠的人物又重新拉回到讀者面前,真實可信,栩栩如生。
首先,將傳主置于重大激烈的事件中來展示其形象。一部優(yōu)秀的人物傳記,應該同時是一部形象的歷史畫卷。翟墨的《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主要描述了傳主人生道路的五次重大選擇:“第一次選擇——下藝海,”師范初中班畢業(yè)之后,吳冠中準備走工業(yè)救國的道路,但機緣巧合使他認識了杭州藝專的朱德群,“一個睡意朦朧的藝術靈魂蘇醒了”,他決定棄工從藝,然而遭到父親的激烈反對,但是吳冠中“寧肯餓死,也要學畫”!②翟墨:《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版,第 57-58頁、126頁、159頁。毅然選擇了自己喜愛的藝術,從此走上了為藝術的“殉道”之路?!暗诙芜x擇——向東流”,1949年即將從歐洲留學期滿的吳冠中面臨著去留的選擇,三年的留學生涯也是他藝術沉溺的三年,對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有了自己的見解,當時國內(nèi)正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區(qū)的代表熱情地歡迎留學生們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而他一向崇拜的畫家梵高的一段話也深深地打動了他:“你也許會說在巴黎也有花朵,你也可以開花、結(jié)果。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故鄉(xiāng)的麥田里。種到故鄉(xiāng)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發(fā)芽。不要再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浪費你的生命吧!”③翟墨:《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版,第 57-58頁、126頁、159頁。吳冠中決心以藝術報效祖國,毅然踏上了歸國的航程,他要讓自己的藝術在偉大祖國的大地上開花、結(jié)果?!暗谌芜x擇——畫風景”,這一次吳冠中所面臨的情況更復雜。他必須在藝術理想、個人前途、社會需要以及政策容許等諸多因素之間,尋找一條可以發(fā)揮自己一技之長的道路?!安荒苷嬲\地畫人,那就真誠地畫風景”?!啊覍嵲诓荒芙邮軇e人的‘美’的程式,來描畫工農(nóng)兵。逼上梁山,這就是我改行只畫風景的初衷”。④翟墨:《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版,第 57-58頁、126頁、159頁。由畫人物而改畫風景,實在是出于無奈,但是吳冠中對于藝術美的追求卻始終沒有放棄,在風景畫的領域中繼續(xù)他的現(xiàn)代化的探索。“第四次選擇——互轉(zhuǎn)輪”,是指油彩和墨彩的轉(zhuǎn)輪兼作,吳冠中成功地將東西方文化融合并走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第五次選擇——牽線飛”,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的畫家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感情的交流,人民群眾的生活自始至終是牽著他這只風箏的線。“從生活中來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藝術形式,但仍須有一線聯(lián)系著作品與生活的源頭。風箏不斷線,不斷線的風箏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雹俚阅?《圓了彩虹:吳冠中傳》,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版,第 329頁?!帮L箏不斷線”,是吳冠中堅持不懈的藝術追求,也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遵循的原則。吳冠中人生歷程中的這五次重大的選擇,既是他藝術道路的選擇,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又是他性格的展現(xiàn);這五次選擇又是與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歷史密切相連,間接展示了中國美術史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通過細節(jié)的刻畫來塑造栩栩如生的傳主形象。古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有一段名言:“我寫的不是歷史而是人物生平。最顯赫的業(yè)績不一定總能表示人們的美德或惡行,而往往一樁小事,一句話或一個笑談,卻比成千上萬人陣亡的戰(zhàn)役,更大規(guī)模的兩軍對壘,或著名的圍城攻防戰(zhàn),更能清楚地顯示人物的性格和趨向。因此,正如畫家通過最能表現(xiàn)人物的面孔和眼神,就能畫出逼真的肖像,而無需斤斤計較人體的其他部分一樣,我也必須得到讀者的許可,俾能專心致志于人物靈魂的特征及其表現(xiàn),并借此描繪每個人的生平事跡,而將他們赫赫的戰(zhàn)功政績留給別人去寫?!雹跅钫凉?《現(xiàn)代傳記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版,第 44頁。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是傳記寫作的重要原則和方法,在中國美術界,林風眠與徐悲鴻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研究者們關注的話題。戴天在《敬悼林風眠先生》中寫到:“眾所周知,林風眠先生于中國當代藝術改革與藝術教育方面,與徐悲鴻可以并稱雙璧。如林先生側(cè)重于表現(xiàn)主義,徐悲鴻傾向于寫實主義,各擅勝場,影響及于好幾代。……也許那句‘盡善盡美’的成語,最足以統(tǒng)納林風眠先生的藝術精神。許慎《說文解字》說,‘美與善同義’,林先生的作品及人品,即證明了此一點?!雹坂嵵?《林風眠傳》,東方出版中心 2008年版,第 178頁、175-176頁、279-280頁。鄭重的《林風眠傳》記述了吳冠中見到的一件事情:社會各界人士都去參觀在重慶圖書館舉辦的徐悲鴻畫展,他當時是學生也去看展覽,發(fā)現(xiàn)林先生也在看這個展覽,“記得林先生的衣服袖子都破了。從藝術上講吳冠中如同看見父母一樣,他就一直跟著林先生,希望聽到先生的評價。但林先生只是看,不加評論。正好碰見徐悲鴻進來,身穿白色西裝,打著黑蝴蝶領結(jié),還有蔣碧微,前呼后擁地進來了。林先生看見徐悲鴻就跟他握手,徐悲鴻很忙,打了個招呼就照顧別人去了,看到這里,吳冠中心里很難受,他覺得徐悲鴻對林先生太冷淡了。許多年以后,有次吳冠中到上??戳窒壬?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情,林先生說記不得了?!笨梢娏诛L眠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李可染在《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中也回憶道:“有一天我要到徐悲鴻家去玩,我跟林先生講,我們一道去好不好。林先生說:‘我跟你一道去?!窒壬c徐悲鴻見面在過去是沒有的。林先生到了徐悲鴻家里,徐悲鴻一開門,我說林先生來看你。徐悲鴻非常震驚,樣子都變了,馬上請林先生進到房間里。話沒說幾句,徐先生就說,我三天以后擺一桌盛大的宴會請林先生。三天以后徐悲鴻宴請林風眠。吃飯時,我與李瑞年等幾位學生作陪,這是很不容易的?!雹躘英]艾倫·謝爾斯頓著,李永輝、尚偉譯:《傳記》,昆侖出版社 1993年版,第 6頁。生活中的瑣細小事,展示了傳記主人公的品格、胸懷。正如謝爾斯頓所講:“傳記作家的職責往往是稍稍撇開那些帶來世俗偉大的功業(yè)和事變,去關注家庭的私生活,展現(xiàn)日常生活瑣事,在這兒,外在的附著物被拋開了,人們只以勤謹和德行互較短長。”⑤鄭重:《林風眠傳》,東方出版中心 2008年版,第 178頁、175-176頁、279-280頁。而傳記主人公的形象也正是在傳記作者對于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描繪過程中日漸豐滿,使讀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第三,寫出傳主個性化的語言。語言可以展現(xiàn)人物的個性,揭示人物的心理,展示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描述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尤其是傳主極具個性化的語言,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文化素養(yǎng)、性格特點,對于揭示人物性格發(fā)揮著重要的功能。鄭重的《林風眠傳》寫到林風眠晚年與吳棣榕有一次談話:“你的畫像個童話世界,越看越喜歡?!绷诛L眠說:“畫一張好的畫,如女人十月懷胎,是很喜歡,很疼愛的?!薄澳銥槭裁匆u掉呢?”“我要吃飯啊。再說,兒子不能老是生活在自己的身邊,要讓他走出去,要讓人家去享受。”……“你的畫風是外國的多,還是中國的多”?“我的根還在中國,所有的文化都來自人民生活,不要讓人家說不中不西,我是又中又西”。“評論家說你的畫好,你感到怎樣”?“自己吹自己的兒子,不好。兒子是什么樣子,讓人家去批評嘛”。⑥鄭重:《林風眠傳》,東方出版中心 2008年版,第 178頁、175-176頁、279-280頁。林風眠將畫作稱作自己的“兒子”,可見他對繪畫的珍愛,但是他并不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兒子”,要讓眾人去評說,體現(xiàn)了他的藝術觀,同時又對自己的畫風做了一個概括:“又中又西?!绷诛L眠在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他的一生非常低調(diào),學生席德進 1978年從臺灣到香港看望老師,看到年近 80歲的林風眠仍在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就說:“你可以活到像齊白石一樣的年紀的,看你精神多充沛,身體多硬朗啊!……你生平的業(yè)績,我們知道得很少,我要為你寫一個年譜?!绷诛L眠非常謙虛地說:“不要,還早,等我死了再說?!薄八懒?人言有異,會把事實歪曲,弄成虛假。尤其是你的畫上僅簽了一個名,沒有年月,后人研究起來,頗為困難。你看齊白石還有一篇自述,是由他的學生記錄下來的,使人對他的藝術更加了解?!疫€可以把你如何教我們的事寫出來。有許多后輩非常崇敬你的藝術,渴望了解你。我相信我可以把你的偉大抱負、理想傳達給他們”。林風眠把話題岔開了……。①鄭重:《林風眠傳》,東方出版中心 2008年版,第 274頁。席德進在《改革中國畫的先驅(qū)者——林風眠》的“后記”中寫道:“我不知道林先生住在香港何處,我無法與他單獨會談,誰都無法與他取得單獨聯(lián)絡,多少人想見他都被他婉拒了,我能三次與他會面,對我這個學生來說,已是最幸運了?!睅в袔追中疫\而又無可奈何的話語,可以說是對林風眠這位大師級的藝術家晚年不事張揚生活的一個簡要概括,也是林風眠一生的處事原則。人物語言、對話在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夠使文章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還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人物的身份與個性特征。
第四,通過心理分析的方式來展現(xiàn)傳主的個性。在傳記文學中,傳主情緒情感的變化、心理的活動等等是傳記作家和讀者都非常感興趣的方面,它是傳主的行為以及人格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因。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中說:“我覺得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xiàn)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現(xiàn)在他怎樣做?!苯沂境鋈宋镌凇白鍪裁础睍r的心理活動是傳記文學再現(xiàn)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傳記作家通過對傳記主人公的心理刻畫為人物的行為動機找到了更為深刻和真實可信的依據(jù),從而多方位地展示了人物行為的各個方面,豐富了人物形象。人類社會中,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家本身往往就隱含著某種奧秘,而心理分析手法的運用,為傳記作家在由藝術家的個人經(jīng)歷而推論其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及闡釋作品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榮格說:“心理學家應滿足于從精神生活的起點上,也就是說,在一種更具復雜性的層次上,對所發(fā)生的心理事件作不同程度的廣泛描述,對錯綜復雜的心理脈絡作生動的描繪?!雹跇s格著,馮川譯:《心理學與文學》,三聯(lián)書店 1987年版,第 28頁。傳記文學作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達到小說家的匠心與歷史學家的嚴謹相結(jié)合,這樣才能夠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傳主內(nèi)心情感的細微變化,使得讀者產(chǎn)生深深的共鳴,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在新時期畫家傳記中運用心理分析手法來刻畫傳主形象的作品比較少,往往在敘述傳主生平時用三言兩語附帶提及,只有少數(shù)的作品在闡釋某一件事情時運用了心理分析的手法。張大千是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畫家,他的二哥張善孖最擅畫虎,他希望二哥能夠在虎畫上獨領風騷、畫壇獨步,因而有意回避很少畫虎。李永翹的《張大千·畫壇皇帝》中記述了張大千在一次醉酒后畫虎的經(jīng)過:與朋友歡宴之后,似醉非醉的大千乘興揮毫,畫出了一幅六尺中堂《虎嘯圖》,構(gòu)圖粗放,用筆放縱,威風凜凜的老虎在狂嘯怒吼,令人望而生畏。二哥善孖見了之后也拍案叫絕,在畫上題詩、寫跋,對八弟的技藝大加褒揚。此畫恰巧被一位日本畫商看到,驚喜異?!驗闃O少見到張大千畫虎。經(jīng)不住軟磨硬泡,張善孖將虎畫賣給了那個日本人。日本畫商如獲至寶,大肆炒作,一時間登門求購張大千的虎畫者,絡繹不絕。看到這樣的情形,傳記作者寫了張大千的一段心理活動:“張大千一開始,見到別人竟如此喜歡他的老虎畫,他當時在私心上,也不免感到欣喜,并頗有些得意。但當他聽見有人說他的畫虎,竟然是已經(jīng)遠遠超過其二哥善孖時,他聞知卻不禁勃然大怒。因他清楚,二哥的虎畫功力極深,精妙絕倫,且二哥是自己的教師與引路人,自己這又如何能同二哥比?!張大千由此猛然醒悟,這種貶兄揚己的說法,實在是小人所為,行為卑劣,實不屑理睬。但由氣生怒,大千從此對于那些求他畫虎者,一概斷然拒絕?!边@一段心理描寫,張大千由“得意”而“醒悟”到“斷然拒絕”,非常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傳主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件事情對張大千的刺激很大,他在網(wǎng)師園的門上貼出了一幅對聯(lián):“大千寧受貧與苦,黃金千兩不畫虎!”③李永翹:《張大千·畫壇皇帝》,花城出版社 1999年版,第 446-448頁。自此,張大千立下了二戒:一戒飲酒,二戒畫虎。直到抗戰(zhàn)勝利,舉國歡慶,張大千才開了“酒禁”,而對于“戒畫虎”,張大千則保持終身,誓不畫虎!傳記文學可以運用心理描寫與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展現(xiàn)傳主的形象,但是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應該是有節(jié)制的,過分地濫用心理描寫方法,有時也會造成傳記文學的失真。
第五,要充分表現(xiàn)出傳主性格的發(fā)展過程。凡成功的傳記作品,無一不是真實、詳盡地展示了傳主成長、發(fā)展以及成功的過程,寫出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有呼吸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張大千的藝術生涯經(jīng)歷了“師古”、“師自然”、“師心”三個階段,他曾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代大師名跡,特別是仿石濤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被稱為“石濤再生”;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始終把黃山推為第一,曾三次登臨;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成就輝煌;先后在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居住,并游遍歐洲、美洲、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名勝古跡,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為藝術的創(chuàng)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6年移居臺北;受西方現(xiàn)代派繪畫的影響,晚年在傳統(tǒng)筆墨的基礎之上,獨創(chuàng)潑墨潑彩畫法,墨彩輝映,獨具特色。楊繼仁的《張大千傳》以張大千的藝術生涯為主線,描述了傳主豐富多彩的傳奇人生經(jīng)歷,走進了他絢麗多姿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張大千是一位才華橫溢、情感豐富、充滿生活情趣、酷愛美食的藝術大師,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了這位東方畫壇巨匠的個性風采。廖靜文在《徐悲鴻一生:我的回憶》中以充滿真摯情感的筆觸描述了徐悲鴻為中國的美術事業(yè)和美術教育事業(yè)終身奮斗的一生,艱難的求學之路,對藝術的孜孜以求,高尚的藝術品格、愛國熱忱,培養(yǎng)造就藝術人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豐富情感,真實展現(xiàn)了藝術大師徐悲鴻栩栩如生的形象。林浩基的《齊白石傳》緊緊抓住齊白石生命中的主要歷程,“耕讀生涯”、“賣畫養(yǎng)家”、“五出五歸”、“衰年變法”、“畫品人品”、“走進光明”等人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描述了齊白石從木匠成長為現(xiàn)代杰出畫家的精神追尋的曲折歷程,展現(xiàn)了齊白石將近一個世紀的多彩生命的全部旅程。
中國畫家很早就提出了繪畫中的寫形與寫神的關系問題。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曾提出“以形寫神”的觀點,寫形,是指在繪畫中要求外表的形似;寫神,是指要表達出物象的神態(tài),即內(nèi)心的情感。齊白石在他的《雛雞小魚》上題寫道:“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復寫意,寫意而復寫生,自能形神俱見,非偶然可得也?!崩L畫要講究“寫生而復寫意,寫意而復寫生”、“以形寫神”、“形神俱現(xiàn)”,這樣才能夠進入到藝術的一種境界,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傳記文學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寫生”亦即胡適先生強調(diào)的傳記文學所要遵循的“紀實傳真”的原則;“寫意”也就是指傳記作家要通過多樣化的文學手段來展現(xiàn)傳記中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復雜性,塑造出立體化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皩懮謱懸狻?、“形神俱現(xiàn)”也應該是傳記文學人物形象塑造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I04
A
1003—4145[2010]07—0146—04
2010-05-10
王凌云 (1966-),女,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