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道德和行為方式轉(zhuǎn)換的困境

        2010-04-11 13:09:31袁洪亮賀金林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道德觀念

        袁洪亮,賀金林

        (1.中山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275;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公共事務學院,廣西 桂林 530022)

        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道德和行為方式轉(zhuǎn)換的困境

        袁洪亮1,賀金林2

        (1.中山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275;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公共事務學院,廣西 桂林 530022)

        道德和行為方式的轉(zhuǎn)換是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nèi)涵,本文基于對20世紀20年代的一些相關(guān)調(diào)查問卷的分析為主探討其時中國人道德和行為方式的一般狀況,論證了有限進步與普遍滯后之間的矛盾狀態(tài),并揭示了其城鄉(xiāng)差別以及典型的過渡性特征,反映了中國人現(xiàn)代化的艱難性和復雜性。

        20世紀20年代;道德;行為方式;轉(zhuǎn)換;困境

        由于中國近代以來的文明變革屬于典型的后發(fā)外生型也即模仿型現(xiàn)代化類型,其轉(zhuǎn)變的結(jié)構(gòu)和方向都有清晰的目標,就國民素質(zhì)的轉(zhuǎn)換而言,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換在思想道德觀念、社會心理和行為方式三個層面全面展開,就轉(zhuǎn)換的方向而言,思想觀念上實現(xiàn)社會價值觀從家族本位向個人本位的轉(zhuǎn)換,與此相對應封建的等級制道德倫理規(guī)范開始向自由、平等、獨立的近代資產(chǎn)階級道德轉(zhuǎn)向;行為方式的轉(zhuǎn)換體現(xiàn)在生產(chǎn)、生活、交往等方面從封閉型、凝固型、等級型向開放型、變動型、平等型等的時代性轉(zhuǎn)換;而從觀念到行為方式的轉(zhuǎn)換的有效性取決于社會心理的相應變革。洋務運動以來到20世紀20年代,文明的轉(zhuǎn)換在器物、制度等客體層面上有了雖然艱難但也算明顯的轉(zhuǎn)變,而在文明的主體,也即國民素質(zhì)結(jié)構(gòu)層面上,雖然也出現(xiàn)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是相對而言,從整體的角度評價還是滯后于文明客體層面的進展。本文主要以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和潘光旦等在20世紀20年代所進行的有關(guān)家庭、婚姻的民意調(diào)查為依據(jù),剖析其時中國人在道德及行為方式層面的基本狀況,揭示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的階段性特征。

        一、有限的進步

        伴隨著經(jīng)濟、社會結(jié)構(gòu)以及社會制度的巨大變遷,在致力于改造國民性的近代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國民劣根性批判和嶄新國民素質(zhì)建構(gòu)的探索和努力下,到民國初期,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念、普遍的社會心理與相應的行為方式都出現(xiàn)了一些可喜的變化。1912年3月《申報》刊登了一篇描述當時社會全面變遷的文章寫道:“新禮服興,翎項補服滅,剪發(fā)興,辮子滅,盤云會興,墮馬會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愛華兜興,女兜滅,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片卡興,大名刺滅,馬路興,城垣卷柵滅,律師興,訟師滅,槍斃興,斬絞滅,舞臺名詞興,茶園名詞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①從時人的這種盡管頗為籠統(tǒng)的記載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中國國民道德和行為方式的明顯變化。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和潘光旦在20年代所進行的有關(guān)家庭、婚姻的民意測驗則為我們的分析提供了翔實可信的資料。陳鶴琴在1921年前后對紹興浙江第五師范、杭州第一師范、徐州江蘇第十中學、南京高師附中、南京金陵大學和南京高等師范等學校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guān)婚姻問題的民意測驗[1]。潘光旦于1927年6月2日、9日16日三次假《時事新報》副刊《學燈》對江蘇、浙江、廣東、安徽、福建等15個省區(qū)內(nèi)學界、商工界、交通界、政界、醫(yī)藥界、工程界、新聞界人士進行家庭、婚姻問題民意測驗[2](P53)。這兩個測驗的結(jié)果反映了人們的普遍的價值道德觀念以及相應行為方式的明顯變化。

        1.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社會價值觀念從家族本位主義到個人本位主義的轉(zhuǎn)換

        民國初期,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選擇拋棄封建的大家庭制度,越來越鐘情于以夫妻為核心的近代小家庭制度。在潘氏民測中,贊成大家庭制度者只占29%,71%的人不贊成“中國之大家庭有種種價值,允宜保存”的觀點,61.8%的人贊成“采用小家庭制”。在陳氏民測中,婚后愿與父母同住的71人中無一是出于擁護大家庭制度,除6人因為經(jīng)濟、社會或父母壓力的原因外,其余均是出自良心或幸福需要而選擇不離開大家庭;而在婚后愿另組家庭的77人中,卻有65人是出于經(jīng)濟上、人格上的獨立、自主愿望。維系家庭的傳統(tǒng)生育觀念也有明顯的改變,陳鶴琴在《學生婚姻問題之研究》的調(diào)查報告中指出,相當多的學生對妻子生育與否并不在意,表示雖然妻子多年不生育也決不娶妾,說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生育觀念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婚姻是為了崇宗敬祖、履行對家族義務的傳統(tǒng)婚姻觀念大大淡化,個人幸福和家庭樂趣成為婚姻的首要追求。社會價值觀念從家族本位向個體本位轉(zhuǎn)換的趨勢在近代文明最先發(fā)展的上海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忻平通過對民初上海社會的考察,發(fā)現(xiàn)工業(yè)生產(chǎn)、科層制度、專業(yè)分工、社會競爭等社會現(xiàn)代化變革已將“人本主義”精神通過理性化的運作與法制化、契約化的強制而構(gòu)建了現(xiàn)實社會的個人主義格局,傳統(tǒng)的血親群體人為基礎(chǔ)的社會結(jié)構(gòu)已被徹底打破,在市場經(jīng)濟及其商業(yè)化的社會中,“個人至上”、“個人本位”的價值觀逐漸得以確立,并為社會開始認同和遵守[3](P261)。

        2.近代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念逐步確立

        20年代,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人格獨立的資本主義新道德觀念漸漸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所接受。周谷城在1930年指出:“中國原有之道德觀念,最流行的有尊親尊上尊長等等。近數(shù)十年來,因社會關(guān)系的變化,這等道德觀念,幾乎完全絕了種。起而代興的有所謂博愛、平等、自由等等。”“以自由平等為人民應有之權(quán)利?!保?](P90)

        道德觀念的轉(zhuǎn)換突出表現(xiàn)在人們的自主觀念的確立和平等意識的增強。以婚姻為例,舊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依附道德觀念已發(fā)生相當?shù)膭訐u。在潘氏調(diào)查中,個人自主的婚姻原則已基本確立,58.2%的被調(diào)查者明確反對婚姻由父母做主。1926年上海光華大學社會學系的民意測驗結(jié)果是:贊成完全家長做主的只占2%;贊成完全本人做主56人,占18.1%;贊成本人與家庭合作 247 人,占 79.7%[2](P77)。在一些發(fā)達的沿海城市,獨立自主的道德觀念被更多的人所普遍接受,“不靠別人靠自己”,成為20年代以后上海人的普遍道德觀念。上海的商人與資本家將獨立自主、自我奮斗化為追求財富的內(nèi)在心理邏輯與客觀依據(jù)。即使一般市民也同樣意識到這一點:“上帝的恩惠對于每個人都是相同的”,能否得到全看你自己的努力。[3](P260)

        平等意識突出表現(xiàn)在夫妻關(guān)系上,人們已開始擺脫封建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男權(quán)主義道德觀,而代之以男女平等、互敬互愛的近代夫妻道德觀?!扒按伺又挥兴^三從四德最要緊,現(xiàn)在乃有所謂男女平等。前此男女關(guān)系,由父母代定,現(xiàn)在乃有所謂自由戀愛。”[4](P90-91)陳氏民測中,絕大多數(shù)人(占77%)對妻子的態(tài)度是“平等”、“尊敬”、“尊重她的人格”;對妻子抱“指導”、“不平等”、“不尊敬”、“冷淡”、“憐憫”態(tài)度的只占少數(shù)(17%)。在潘氏民測中,贊成厲行一夫一妻制而不愿置妾者占79.8%,說明新式的平等夫妻道德觀已占上風。[5](P108-109)同時,女子已逐漸走出家庭,開始在廣闊的社會空間謀求和男子一樣的權(quán)利,而這種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所認同,上述陳氏測驗中,80%的人贊同“女子教育宜完全與男子同,以符合男女平等之旨”。在1922年11月4日的《晨報副刊》上登載的《高世紀念日之“民意測驗”》中顯示,85%的人贊成“女子有參政權(quán)”,從中可以看出,起碼在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和市民階層中,“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倫理觀念已有相當程度的動搖。

        3.行為方式的變遷

        觀念的變革自然反映在行為方式的轉(zhuǎn)變上,民國初期,人們的行為方式已經(jīng)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黃炎培對此曾有專門的述及:“社會風俗人心,從某些部分看來,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變了。所有卑賤、頹廢、放蕩行為,有些減少,有些完全消滅了。”具體來說,辛亥以后,男子一律剪辮了;女子已裹腳的大多放掉,已經(jīng)裹小的也放大;鴉片風較辛亥以前漸減,人們開始認為這不是一件體面的事,(辛亥以前一般認為鴉片癮越大,越體面);滿族倡始而漸及漢族的男妓,辛亥后逐步地消滅。[6](P68)

        行為方式變化最明顯的是婚姻習俗?!拔逅摹鼻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舊習被打破,婚姻開始自主,如河北鹽山縣“民國以來,蔑古益甚,男女平權(quán)之說倡,而婚配自擇,不恥淫奔”。結(jié)婚儀式中的繁文縟節(jié)被廢棄,普遍舉行文明結(jié)婚,如河北宣化縣,“民國改建以來,有改行結(jié)婚儀式者,或備用廣大禮堂,俾人共睹,以開風氣;或在自己院內(nèi)行禮。”雄縣“改革以來,(婚禮)日趨簡易,世人目為文明結(jié)婚。旅平、旅津之士女,間有行之者”。在婚姻關(guān)系中,婦女的地位逐漸提高,男女平等成為時尚,婦女“從一而終”觀念淡化,江蘇省蕭縣“近因自由風熾,改嫁習慣較前頗不為異”。離婚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在雄縣,“結(jié)合既易,離異隨之。近年以來,離婚之訴,日有所聞”。

        在休閑方式上,賭博等惡習明顯減少,人們越來越傾向于文明的近代休閑方式,特別是在青年集中的學校,這一點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學生“于授課之暇,有擊皮球、打秋千者,有鼓風琴及大正琴者,有品簫、弄笛及奏管弦者,間或有談小說、講故事及練習武術(shù)、技藝者,皆從前所不多見,而亦自得娛樂之趣焉,誠風俗改良之效,文化進步之征也。較之毫無所益之舊習慣,大相徑庭矣”②。

        在社會交往方式方面,等級制的傳統(tǒng)交往禮節(jié)逐漸減少,而代之以平等、隨意的西式近代禮節(jié),“前此與人相遇,以叩頭打拱為客氣,現(xiàn)在則以握手脫帽為客氣。凡此等等,舉之不可勝舉”[4](P90)。

        隨著人們科學知識的增加,迷信活動已為人們漸漸拋棄,在四川金堂縣,“巫祝之風,如禳星、拜斗等類,疾病之家、愚民偶一為之。近日民智漸開,知信巫不如信醫(yī),故斯事漸罕見”。河北滄縣從前“有疾病不事醫(yī)藥,請巫禱神,貽誤性命者亦有其人,近年來民智漸開,已多視此為無意識之舉動矣”。山西沁源縣“民國以來,破除迷信,祀神漸稀”。充滿封建色彩的廟會活動也開始趨于冷落,河北新河縣“近年以來,廟會遠不如昔日之盛,蓋民智日開,迷信風衰,且交通日便,都市勃興,娛樂、交易多不專恃乎廟會也”。

        綜上所述,從民國初期到20年代,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確實發(fā)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展現(xiàn)了文明發(fā)展的方向,反映了人的現(xiàn)代化的積極進展。

        二、普遍的落后

        然而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個別地區(qū)甚至是個別群體身上。受制于社會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緩慢,20世紀20年代多數(shù)中國人普遍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并沒有完成根本轉(zhuǎn)換,陳腐的傳統(tǒng)觀念依舊擁有廣泛的市場,落后于時代的行為方式更是根深蒂固地固著在多數(shù)國人身上。

        1.封建道德觀念依舊大興其道

        多數(shù)中國人直到20年代還遠沒有擺脫封建觀念的束縛,近代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念并沒有普遍確立?!赌信傩D全傳》依然被認為是“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并被用來糾正所謂“侈談自由平等之說,致道德日就淪喪,人心日益澆漓”的局面。一些受毒頗深的女子在未婚夫或丈夫死后自盡以殉之事時有發(fā)生,而為其送匾立碑者競爭先恐后,更有一些無聊文人為其撰稿登報張揚。1914年《女子世界》報道,郭氏婦在夫死后撫孤守節(jié),后兒子又夭折,便懸梁自盡以報夫于九泉。家人救下,請男少年為她嘴對嘴人工呼吸,被救活后竟將自己嘴唇剪掉,“從容而復瞑逝”[7](P277)。1918 年某地唐姓婦女,夫死 98 天內(nèi)不顧他人勸阻,先后采取投水、絕食、服砒霜等辦法9次尋死殉夫,終于自殺成功[8](P444)。

        包辦婚姻依然普遍,自主、自由、平等的近代婚姻即使在城市也不是主流。在農(nóng)村,“男女雙方雖也見見面,說上幾句話,而實際上仍是父母包辦。男尊女卑的現(xiàn)象,重婚納妾和童養(yǎng)媳等婚姻陋俗依然存在”。在城市,“純粹戀愛的結(jié)合,總還只是少數(shù)人敢去嘗試”[9](P400)。在傳統(tǒng)道德倫理、風化禮俗面前,絕大多數(shù)青年視自由婚姻為畏途,面對專制婚俗,“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以為吾命如是,只好待斃而已”[10]。少數(shù)勇敢的青年學生爭取自由戀愛,但多受家庭阻撓,成功的甚少,以致抗婚、逃婚、私奔、自殺等婚姻悲劇時有發(fā)生。[11](P779)

        2.傳統(tǒng)風俗依舊

        直到30年代,纏足留辮的陋俗依舊還很有市場。據(jù)1932年10月16日北平《晨報》的報道,山西全省纏足婦女共為948 689人,其中15歲以下的是323 064人,16歲以上及30歲以下者為625 625人。作者不禁感嘆:“從民元起禁止纏足,迄于現(xiàn)在,竟能有十五六歲以下的纏足婦女三四十萬,這夠多么滑稽!”[12]雖然官方一再下令要剪除滿清專制之“豚尾”——發(fā)辮,“而京師下等社會及仆役等依然大辮大帽”③。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的民眾想盡辦法來保存發(fā)辮,“有盤結(jié)頭頂者,有乘坐肩輿者,有垂辮胸前者,有藏辮領(lǐng)內(nèi)者”④。山東煙臺市民甚至發(fā)生因官方強制剪辮而導致罷市風潮⑤。

        男女有別的傳統(tǒng)觀念更是堅若磐石,民國成立以后,不許男女同住、同行、同學的種種禁令,依然不絕。1925年,教育部因公共娛樂場所發(fā)生有傷風化情事,令行各校,禁止女學生往游藝場和公園;并通知女生家屬,協(xié)同禁止。廣東艦隊司令等人甚至呈請國民黨有關(guān)部門,禁止男女同場游泳,禁止男女同車,禁止酒樓茶肆男女同食,禁止軍民人等男女同行,禁止男女同演影片等等[13](P256)。

        迷信活動依舊泛濫盛行。皖南鎮(zhèn)守使馬聯(lián)甲的侄女得了瘋病,用5 000元請張?zhí)鞄熱t(yī)治,天師所經(jīng)過的蕪湖、安慶、九江等地方,眾人圍著求符咒者不計其數(shù)。[14](P418)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乏迷信之徒?!皵?shù)十年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很多,對于事物好像應當持點科學態(tài)度,而此中人信扶箕的卻很不少,可為學術(shù)前途發(fā)一浩嘆?!敝R分子尚且如此,遑論沒有文化的百姓,“男子且然,何論婦女”[15]。

        20世紀20年代中國人道德和行為方式除了上述有限的進步和普遍的落后的矛盾之外,還體現(xiàn)出嚴重的城鄉(xiāng)差別和典型的過渡性特征。

        三、嚴重的城鄉(xiāng)差別

        近代國民道德價值觀念以及相應的行為方式的進步大都局限在沿海都市,廣大農(nóng)村其實少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偏遠的內(nèi)地,則風物依舊,甚至看不出“鼎革”的模樣。1917年湖南慈利縣一還鄉(xiāng)官員在其父親喪儀中采用鞠躬禮,結(jié)果“階下群聲嘩沸,謂以鞠躬易稽顙,父死之謂何茲禮也,不欲觀之。則一哄立各散去”⑥。英國人丁格爾在民國元年徒步游歷云南,所見多為“鄉(xiāng)民之迷信,竊盜之多,生活之陋,以及其人知識之煙蔽,溺女之慘酷”,他感慨道:“予游歷云南全省,觀其政治社會道德神教一切情狀,與沿江沿海各省截然不同,似自上古以至今日,永遠未變者。予游歷至此,恍如置身于二千年之前矣?!币虼?,“故中國今日,實不能謂之業(yè)已醒悟”⑦。

        1923年5月上?!睹駠請蟆返囊黄恼拢哉憬_化農(nóng)村為例,詳盡揭示了中國鄉(xiāng)下地區(qū)國民性依舊故我的傳統(tǒng)面貌。生產(chǎn)上仍以自給自足的農(nóng)業(yè)方式為主,“耕食而外,勤儉者檢取天然物產(chǎn),儉用減食,積聚以為生活”。人們大都鄙視工商,“故統(tǒng)計起來,除農(nóng)產(chǎn)外,只有消費”。生活上,缺乏基本的衛(wèi)生習慣,“灑掃除垢,也少有時顧及。即襯衣被服等類,也必經(jīng)久方洗,漱口沐發(fā)澡浴等事,更其少有人為。為之人且嘆為僅見。故虱疥瘡痍,患之若素……與雞豸共處,穢氣充塞”。閑暇之余,“女子都以紙牌為事,即貧民之家亦以此為事。男子則于此之外,猶多嗜紅丸子——系嗎啡所制,然蔬食布衣,熙然有原始民族之風”。婚姻“仍然由父母自幼替他預約,倘因財勢之故,年齡絕不相等亦可為配。概尚早婚,多子”。女子依然沒有地位,“妾之名分與童養(yǎng)媳之食飲妾底名分極卑一切賤役盡數(shù)包給伊”。纏足之風仍然極盛,腳大者都受人憎惡,女人都尚裹扎如角黍以待聘[16]。近代的氣息早已隱然襲來,然而,在落后的農(nóng)村地區(qū)卻看不到國民道德和行為改善的跡象。

        四、典型的過渡性特征

        近代以來中國的現(xiàn)代化與西方相比有一個巨大的時代落差,在西方依次更替的農(nóng)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形態(tài)在中國轉(zhuǎn)化為共時的存在形態(tài),“簡直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新舊思想道德紛亂雜呈,自“食肉寢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義,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人們既許信仰自由,卻又特別尊禮;既自命“勝朝遺老”,卻又在民國拿錢;既說是應該革新,卻又主張復古:四面八方幾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1](P291)。所以,即使在得風氣之先的大城市,思想開放的近代知識分子自身也并沒有實現(xiàn)道德和行為方式的根本轉(zhuǎn)變,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典型的“過渡”性特征。

        1923年7月1日的《時報》刊載了江蘇第一師范學校的一份考卷,考卷中要求考生列舉崇拜的人物,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封建的專制帝王與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領(lǐng)袖華盛頓、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同時受到尊崇,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培根、盧梭、馬丁·路德等與中國古代的圣賢大禹、朱熹同時受到人們的認可,小小的一份測試,展現(xiàn)了人們思想的矛盾與無所適從。

        道德和行為的“過渡性”特征即使在引領(lǐng)時代潮流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身上亦有突出的體現(xiàn)。如章太炎提出的三個征婚條件,須文理通順,能作經(jīng)篇;須大家閨秀;須有服從性質(zhì),不染習氣。三個條件與其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及他本人革命家的身份都是不相稱的,反映了他思想深處對封建道德習俗的感情瓜葛。中國最有影響的自由派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領(lǐng)袖胡適一度對傳統(tǒng)陋俗進行了異常犀利、深刻的批判,但他對由母親作主,與江冬秀定親這樁他本人并不滿意的包辦婚姻卻也采取了“容忍遷就”的態(tài)度。

        五、結(jié) 論

        近代國民性改造運動中,進步的知識分子對于國民落后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痛加批判,大聲疾呼,但多數(shù)的群眾還是一如閏土、祥林嫂似的麻木,很少受到真正的觸動,即使到了“五四”前后,多數(shù)民眾仍在沉睡,梁啟超所設(shè)想的具有權(quán)利觀念、義務觀念和自尊、進取、冒險等行為特征的新民以及陳獨秀呼喚的自主、進步、進取、世界性的、實利的、科學的“新青年”始終沒有在中國大地上普遍生成。大多數(shù)階層是麻木的、封閉的,他們頑固的保守性、強大的消極性和同化力,使很多先進的改革者無能為力,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魯迅先生對這點感觸極深。他反復地“叫喊于生人”當中,而“生人”們對他的啟蒙主張卻“并無反應”,即“既非贊同,也無反對”,使其“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之上?!懊癃q是也”的悲涼現(xiàn)狀,把先行的思想家們一度帶入了消沉、失望、頹唐的境地。

        事實上,中國的現(xiàn)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程,致力于改變道德和行為方式的人的現(xiàn)代化更是如此,絕非一朝一夕、急功近利所能奏效。其實,早在洋務運動時,郭嵩燾就曾直言,陳規(guī)陋習“自秦漢以來四千年流極敗壞之久,累積之深”,決非朝夕之功可以消除的。他提出:“學校之起,必百年而后有成,用其百年之力以滌蕩舊染;又用其百年之力,盡一世之人才而磨礪之;又用其百年之力,培養(yǎng)漸積以使之成。”[18](P19)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需要100年的時間清除舊習,再用100年培養(yǎng)一代新人,最后再用100年,使新風尚逐漸穩(wěn)固。要徹底從文化深層結(jié)構(gòu)、人心風俗上振興中國,需要不間斷地300年才有成功之望,所言固然不無夸張和偏頗,但是也足以凸顯在中國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的艱難。

        注 釋:

        ① 申報自由談[N].1912-03-20.

        ② 開原縣志.風土志[M].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③ 申報[N].1912-04-15.

        ④ 申報[N].1912-06-14.

        ⑤ 申報[N].1912-07-24.

        ⑥ 民國.慈利縣志[M].風俗.

        ⑦ 東方雜志[J].第9卷第5號.

        [1]陳鶴琴.學生婚姻問題之研究[J].東方雜志,1921,第18卷第4-6號.

        [2]潘光旦.中國家庭問題[M].上海:上海新月書店,1928.

        [3]忻 平.從上海發(fā)現(xiàn)歷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周谷城.中國社會之變化[M].上海:新生命書局,1931.

        [5]羅蘇文.石庫門.尋常人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黃炎培.我親身經(jīng)歷的辛亥革命事實[A].辛亥革命回憶錄:第 1 集[C].北京:中華書局,1961.

        [7]呂美頤,鄭永福.中國婦女運動(1840—1921年)[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8]熊月之.五四運動與中國文化建設(sh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

        [9]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

        [10]崔 溥.救濟無愛情的夫婦推一的方法:“離婚”[J].共進,第26號.

        [11]許昌縣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12]英 吉.纏足于高跟鞋[N].天津:大公報,1933-10-22.

        [13]魯 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14]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5]許地山.扶箕迷信思想底研究[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16]老 衲.開化底面面觀[N].民國日報,1923-05-08.

        [17]魯 迅.魯迅全集:第1卷[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18]郭嵩燾.郭嵩燾日記:四[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On Predica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nversion of Their Morals and Manners in the 1920’s

        YUAN Hong-liang1,HE Jin-lin2
        (1.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China;2.Public Affair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and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30022,China)

        The conversion of morals and manner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s modernization.Through the general analysis of Chinese People’s morals and manner in 1920’s with questionnaires it shows limitedly progress with the contradiction,it has announced its different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and typical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which have reflected Chinese’s modernized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1920’s;morals;manner;conversion;predicament

        B82-09

        A

        1000-2529(2010)05-0034-04

        2010-05-05

        教育部社科規(guī)劃項目“中國近現(xiàn)代人學思想史”(08JC71001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人之解放和發(fā)展的思想歷程”(06YA01);中山大學高?;究蒲袠I(yè)務費青年教師培育項目(2009年)“中國近現(xiàn)代國民性改造思想對‘以人為本’的歷史啟示”

        袁洪亮(1971-),男,山東費縣人,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博士;賀金林(1972-),男,湖南石門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校:文 建)

        猜你喜歡
        道德觀念
        提高中職學生德育水平的探索
        以案例教學為中心的品德與社會課堂構(gòu)建芻探
        成才之路(2017年26期)2017-10-11 18:07:45
        我國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
        東方教育(2017年9期)2017-07-19 21:13:23
        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方法
        速讀·中旬(2017年5期)2017-07-05 17:09:21
        從《道林·格雷的畫像》中看唯美主義與道德觀
        論中西方神話創(chuàng)作的異同性及成因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淺談基層新聞工作者如何提高自我修養(yǎng)
        對體驗性德育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15年23期)2016-01-16 18:25:42
        試論當代大學生道德觀念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
        智富時代(2015年9期)2016-01-14 05:07:36
        亚洲码无人客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曰本| 免费一级毛片麻豆精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人妖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最大日夜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一区|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XXXXBBBB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av| 天堂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在线观看的a站免费完整版|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开放| 国产美女自拍国语对白|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操av|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经典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秋霞鲁丝片av无码|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成年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专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 国产自拍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