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圓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影視藝術系,湖南 長沙 410100)
影視表演專業(yè)聲樂課屬于非專業(yè)聲樂課教學,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聲樂課的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從技能訓練到實訓表演訓練,從單一技術理論到與實踐相結合。授課形式也從班級授課變成了四人一組的小組課,演唱形式擺脫了傳統(tǒng)聲樂一味的獨唱,演變成2人以上帶有一定情景性的輪唱、對唱、齊唱等多樣化表演形式。
聲樂主要是以人聲為樂器的一門音樂藝術,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各個階段所掌握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不一樣。聲樂課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在不同時間段里所掌握的聲樂技巧來選擇一些合適的聲樂教學曲目,本著個別對待、因材施教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切忌“一刀切”,盲目選用難度較大、音域寬廣、音程復雜的歌曲。
聲樂專業(yè)課教學講究“序”的研究和規(guī)范化。首先從作品音域出發(fā),分為“十度”、“十一度”、“十三度”、“十六度”等幾個階段。歌曲選擇從結構規(guī)整、調性單一、旋律平穩(wěn)、節(jié)奏舒緩的歌曲著手,從國外的練聲曲和藝術歌曲,慢慢過渡到旋律起伏適中、節(jié)奏張弛有度的歌曲。尋找高音位置,初步掌握好歌唱共鳴,進入換聲區(qū),統(tǒng)一上下位置,可選唱《假如你愛我》、《讓我痛苦吧》、《綠樹成蔭》等藝術歌曲。慢慢地全面掌握聲樂技巧,把握聲音的音色、音量和力度。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可選擇調性多有變化、旋律跌宕起伏、節(jié)奏舒展多邊、情緒剛柔相濟的歌曲,如《鞭打我吧》、《你們可知道》等歌劇選段。
影視表演專業(yè)聲樂課與常規(guī)的聲樂專業(yè)教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歌曲的選擇要從最基本的音域、音色、風格上入手,以演唱作品的完整性為前提,尋找朗朗上口的作品,在平時的練聲訓練中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程度所能達到聲區(qū),然后再根據各聲部——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等選擇適合于本人聲部的曲目或特定歌曲。比如,擅長高音且音色明亮的學生可選唱《烏蘇里船歌》、《越來越好》、《兒行千里》、《重回蘇蓮托》等,發(fā)揮高音優(yōu)勢;中低聲區(qū)音色漂亮而高音吃力或學習程度較淺的學生可選唱 一些以中低音為主的歌曲,如《問》、《大海啊,故鄉(xiāng)》、《跑馬溜溜的山上》、《鐵蹄下的歌女》、《多情的土地》等等;還有些擅長舞蹈的學生,可選唱一些略帶舞姿的歌曲,如《一杯美酒》、《阿拉木汗》等帶有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的歌曲??傊x擇歌曲既要適合學生的程度、音色,又能發(fā)揮其特點,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無論是影視表演專業(yè)聲樂課,還是常規(guī)的聲樂專業(yè)課,在整個聲樂教學過程中,選對曲目是第一步,然后讓學生根據所選歌曲進行練習。學生在做歌唱練習的時候,學習方法存在共性。如聲音的運用、理解作品內涵背景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舞臺藝術處理等都是學生要掌握的重中之重。學生拿到一首新的歌曲,不要急于唱,而是要先看譜子,了解音域,看清里面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分別哪幾個音,注意速度、節(jié)奏、變化音和歌詞里的咬字。用正常、自然、平和、冷靜的咬字狀態(tài),朗誦歌詞,注意咬字時的情緒不能急躁也不能懶散,要心平氣和地練習。比如潘孑農作詞、劉雪庵譜曲的《長城謠》是一首五聲宮調式,在音域上只有十二度,最高音落在小字二組F,最低音落在小字一組D上,其基本節(jié)奏為× ×× × ×∣×. ××-∣反復出現四次,即第1-2、5-6、9-10、13-14小節(jié),使歌曲具有濃厚的敘事特點,在歌詞朗誦中注意吐字歸音做到唇舌有力,收音完滿,把每個字的字頭、字復、字尾交代清楚,如“萬里長城萬里長”中的”萬“就是W開頭an結束。在整句的誦讀中掌握好音素過渡的比例,依照讀詞的快和慢做相應的縮小或放大的尺度,保證字音的純正和舒展,從而避免把字刻板地讀死了。
聲樂專業(yè)是聽覺藝術,表演專業(yè)聲樂是行為藝術。在影視表演專業(yè)培養(yǎng)過程中要著重于行動與聲音的結合,尤其是在表演中注重情景的真實感,讓聲音在具有一定表演性的整體構思下通過綜合手段體現出來,使其擁有豐富的演唱內涵與表演的外延性,讓觀眾不僅靠歌詞上的因果邏輯,更要靠歌曲與表演畫面相結合,去理解作者深涵的意圖,并引發(fā)豐富的聯想和思維上的補充,增加表演的信息量。
比如,《長城謠》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風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戰(zhàn)歌曲。它原是為故事片《關山萬里》寫的一首插曲,后因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上海,抗戰(zhàn)爆發(fā),影片未拍成,但這首插曲卻保留下來。這首歌曲以抒情性風格與朗誦性(帶戲劇特點)相結合,表演專業(yè)學生在排演中可以根據歌曲的人物風貌、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那個時期的社會習俗人物儀態(tài)等方面,通過表演和服飾的準確性來表達人物獨特的精神面貌,從而留下強烈的時代感。全曲可分為兩個樂段,四個樂句,可認為是起、乘、轉、合式的單二段曲式。第一、四樂句與二、三樂句在情緒上有著鮮明的對比,表現在歌詞語言上,日本人侵略之前和侵略之后作者對家鄉(xiāng)相通情境不同心境的描寫和刻畫;表現在曲調上的抒情與戲劇,節(jié)奏上的松與緊,速度上的快與慢,以及情緒上的變化等等,作者從始至終緊緊抓住了貫穿全曲的中心情緒,讓4個樂句得到了統(tǒng)一,把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刻畫得生動感人。
《長城謠》在演唱處理方面,影視表演專業(yè)聲樂課教學與聲樂專業(yè)課側重點是不同的,聲樂專業(yè)課著重于聽,影視表演專業(yè)聲樂課著重于看。具體而言,第一樂句從容不迫的節(jié)奏、吟誦式的旋律描寫出故鄉(xiāng)長城的豐收美景,聲樂專業(yè)學生以旋律的抒情性為前提,加強氣息的控制保持慢吸慢呼的節(jié)奏,“萬里長城”這四個詞不能用力過猛,要用鼻腔吸氣多找點聞花香的感覺把這幾個字輕輕地哼出來,在根據后面的旋律慢慢把樂句向上揚,整個感覺要微微道來。尤其是“高梁肥,大豆香”這句歌詞在表達上親切寧靜,其中“高”這個字發(fā)音位置在硬腭,唱出字頭,后面的“肥”這個字共兩拍,第一拍落在咪這個音上,第二拍母音ei落在“5”這個音上,演唱時要先抑后揚,把后面ei從語感上揚上去,切忌拖沓延長拍點。而影視表演專業(yè)學生要從前奏音樂的開始就要具備表演的真實感和信念感,隨著音樂出場從舞臺行動上第一時間把觀眾帶到那個時代,表演和演唱同時進行。歌曲到了中間部分“自從大難平地起……骨肉離撒父母喪”把感情帶入沉重的歷史畫面,表現了祖國美好河山的淪喪,人民顛沛流離生活的場景。在教學的過程中聲樂專業(yè)的同學從聲音上講應該是那種較為暗談的濃重的胸聲,音色應該是低沉的、灰暗的,在演唱情緒上適度地放慢節(jié)奏,開頭“自從”這二字可以加強咬字的力度,二字之間可以稍作停頓加強語氣,從感情上自然把聲音放得低沉,即要有氣息支持,又要保持連慣。而表演專業(yè)的同學則要在演唱結構上側重戲劇性,夸張的氣息,帶有憤怒式地演唱,甚至可以利用間奏放緩音樂的進度在中間穿插朗誦和哭啼、嘆息、掙扎的呼救聲,為表演設置很多情景,做到以聲樂為大前提下的藝術觀賞效果。進入“沒齒難忘仇和恨”的第三樂句旋律變化較大,在教學中表演專業(yè)同學,當鋼琴間奏出來時演唱者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角色中,把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后對歌詞的基本情緒滲入到間奏音樂的想象中去,將聽眾帶入音樂,讓歌聲在間奏的激發(fā)誘導下自然流露出來。演唱過程中前半句恢復原速,情緒激憤,突出“仇和恨 ”,聲音飽滿有力度,后半句“大家拼命打回去”節(jié)奏緊湊,用快同時帶有恨的語氣,呼吸急促,吐字咬字結實有力,把積壓在心中的憤怒吐出來,帶領全曲走向高潮。
表演專業(yè)本身具有豐富的敘事功能和抒情功能,很多歌曲里面的歌詞,本身就是一首可以朗誦的詩歌,也有把故事情節(jié)模糊,只留下人物和虛化的情景及情節(jié),讓故事隨著音樂慢慢流淌出來。表演專業(yè)的學習方法一般是由2人以上組合完成一套劇情,學生在虛擬情景的交流中完成各種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聲樂學習則是1人或1人以上通過聲音之間的起伏來傳遞感情塑造音樂形象。這兩個專業(yè)的共性就在于,都需要認真挖掘和領會作品的內涵,掌握整體節(jié)奏,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特定環(huán)境和思想感情??傊瑢ψ髌返睦斫庠缴?,感受越豐富,表演起來才會真切、忘我地進入作品。所以在影視表演專業(yè)的聲樂課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兩個專業(yè)之間即分離又統(tǒng)一的關系。
傳統(tǒng)的聲樂專業(yè)課都是一對一的小課,在作為表演專業(yè)的一個輔助課程引進后,從教學到期末考核更注重與主體專業(yè)課程的聯系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并且在教學形式上進行了重大改革,誕生了專業(yè)集體課、小組課,大范圍普及聲樂專業(yè)的基礎技能和音樂專業(yè)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如熟悉五線譜、簡譜視唱等等,從而填補了表演專業(yè)學生在音樂基礎方面的空白,提高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能力。這種集體課覆蓋面大,有利于強化聲樂演唱知識,提高授課效率,彌補小課單一形式的遺憾,緩解學生在小組課學習中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在小組課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從而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