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玲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泰爾弗商務分院,北京 100102)
目前學界對分級教學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為一種教學策略,有的理解為一種教學方法,有的理解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還有的理解為一種教學模式。但不論是贊科夫“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巴班斯基“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理論、布魯納的“學科基本結構理論”、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還是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在分級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論教師采取的是彈性進度制形式、能力分班分級的形式、學科分級形式,還是班級隱性分級教學等形式,其共同目的都是圍繞著“教什么,什么時候教,如何教”來關注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使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促成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針對2008藝術系的學生專業(yè)課程過多,不宜按成績分班的狀況,我們采用了班內隱性分級的實踐教學方式。
(一)學生的背景分析與調查
2008級新生入學時,我們就對103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英語高考成績達到80分以上的學生占4%,60分以上的占15%,40分以上的占64%,30分左右的占16%。當問及學生是否對學習英語有興趣時,86%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英語學習有興趣;是否有信心在大學期間學好英語,84%的學生認為有信心學好;有48%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對今后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問卷中根據(jù)高考成績自評了當時自己的英語等級。當問及學生將來想達到什么樣的英語水平時,99%的學生都填了比現(xiàn)有水平高一級別。問卷中有5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說能力差;4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讀寫能力差;6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翻譯能力差。
(二)學生的特點
總體來說,藝術系的學生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熱愛專業(yè),有靈感、品味較高、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與其他專業(yè)學生相比,他們是一組特殊群體。由于地區(qū)性教育水平的差異以及招生計劃很難一次性完成,大都需要通過降低分數(shù)來完成招生計劃等因素,使得學生的生源英語水平普遍下降,造成了藝術系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如有的學生中學曾有過與外教學習、溝通的經(jīng)歷,因此口語很棒,發(fā)音很準;而有的考生來自外省偏遠地區(qū),幾乎不能開口說英語。
藝術系的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上存在問題,加上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和懶散的作風,造成他們的英語學習時斷時續(xù),收效甚微,畏難情緒十分嚴重。所以藝術系學生難教己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師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每學期可以集中精力學習的時間只能維持8周,到第9周時,教師就應該調整教學活動,改變教學方法,靈活地給學生講課,讓學生度過這段彷徨的時間。
所謂隱性分級是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明顯的分級標記給學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采取只為任教老師與學生本人知曉,學生之間并不知道的,以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該學生進行干預和影響的一種分級形式。隱性分級保留原行政班,但在教學中,根據(jù)各級別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不同級別的要求,進行不同級別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級別的考核與評價,使各級別的學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其主要的特點是:班內隱性分級靈活性較強,可以在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實施,不需要對學生進行跨班級的調動。教師以維持現(xiàn)有行政班級劃分為前提而針對不同對象實施的分級教學。
(一)班內隱性分級的教學特點
(1)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能照顧到大多數(shù)同學的利益。不同級別的設置使學生有適當?shù)膲毫?,適當?shù)纳线M心,基礎較弱的學生得到較多教師的幫助,高級別的學生也能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能力,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相互尊重、協(xié)作進取的精神。
(2)基本滿足不同級別學生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基礎好的學生的優(yōu)勢,基礎較弱的學生可受到教師、同學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不再被動消極應付。
(3)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分級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同級別的學生能發(fā)揮各自的潛能,自學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而基礎較弱的學生在教師和同學友愛的良好學習氣氛的包圍中,學習心態(tài)和學習習慣有所改善,對達到分級目標的信心增強,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他們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有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屬于自己的一份成功。
(4)訓練分層次。教師在鞏固所授知識的過程中,按不同級別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或題目,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練習。使學生有充分發(fā)展的余地,讓各個級別的學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這種選擇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覺性,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快樂中學習英語。
(5)評價分級。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按級別對教學內容進行驗收或測試。通過分級評價,及時了解學生達到分級教學目標的程度,從而可以及時調整并確立新的目標,激發(fā)各級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班內隱性分級教學理論的應用
著名英語教育專家秦秀白曾經(jīng)提出好學生都不是在課堂內由老師“教”出來,而是靠老師在課堂內外“導”出來的。在實施班內隱性分級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采取“重基礎,慢變化,多鼓勵”的原則,加強基礎教學(如課前帶讀課文)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課文和練習講解耐心、細致,同時培養(yǎng)和調動其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其學習能力,使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教學活動,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我們堅持了以下原則:
(1)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定位。學生是教學實踐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接受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藝術系學生并沒有在意自身英語基礎差,他們愿意學習,愿意配合教師的各種教學活動,參與意識和實踐意識很強。每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或組織討論時,學生們就會紛紛參與。表現(xiàn)在會說單詞的學生會主動站起來說單詞;會詞組的學生會主動站起來說詞組;會句子的學生會主動用句子表達;學啞巴英語的學生會到黑板上寫下與討論內容相關的單詞等。
作為教師,把每個學生都視為有學習能力的學生,階段性地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能力,在師生互動中使用分級策略,通過包容、合作、互動和分級,促使學生能夠發(fā)揮學習潛力。
作為教師,牢記教學計劃,在教學起點之前、教學過程之中和教學計劃完成之后,都始終需要運用分級教學。分級教學并不是在突然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困難時所做出的被動反應,也不是只為那些有額外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悉心關照,而應該是對所有學生都適用的內在觀念。教師對每個學生負責,使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英語并懂得怎樣學會英語。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障礙做出積極的反應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重視學生的行為和語言反饋,并對學生的反饋做出積極敏感的回應,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2)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些跟課本內容緊密聯(lián)系的與日常生活相近的情景或是旅游、餐廳、化裝、服裝等等討論話題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根據(jù)圖片、話題或動畫故事情節(jié)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然后分角色在課堂上表演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以2人或4人為小組安排英語基礎不等的學生在一起,互相幫助,相互協(xié)作來完成不同的教學活動,促進英語學習,營造競爭的英語學習氛圍。
(3)調動藝術生的專業(yè)特長,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藝術類學生具有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可以更深地挖掘藝術生英語學習的潛力。藝術系學生做出來的 PPT雖然有時英語表達不夠準確,但畫面優(yōu)美可以讓人賞心悅目。他們動手能力強,大膽地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做成PPT,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并用英語解說畫面的內容,然后勇敢地在《學生自我測評表》上給自己打個滿分!
(4)《學生自我測評表》?!秾W生自我測評表》是分級教學過程中學生自我測評英語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說分級教學過程中除教師親自給學生單元驗收和小考等的評估評分外,學生還有一種特殊的權利——自評。自評的內容大體包括制作相關話題的課件、讀背課文的情況、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完成作業(yè)情況、出勤情況和每學期都有的聽力、口語驗收情況等等。此表占期末考試總成績的40%,也就是說學生的英語平時成績完全取決于其本人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此表每次上課由學生自己填寫,只要完成了表中任意一項的學生都可以給自己一個評分。不同級別的學生根據(jù)自己英語水平的高低,給自己評分,這種評分是縱向的,是建立在自我水平比較的基礎上,而不是與同班其他學生進行的橫向比較的基礎上。出乎意料的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給自己的任何一次表現(xiàn)打個最高分,因為對于那些過去基礎十分差、從不開口的學生來說,他能在課堂上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讀課文或半英語半中文地說話題,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所以給自己打高分對他們來說是合理的、公平的、欣慰的,也表明藝術系學生是要求進步的,至少是想學好英語的。但這種用表的不合理之處就是好些學生登記完了成績后,上課就開始開小差或呆著了,就什么都不做了。
(1)分級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班內隱性分級教學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藝術系學生歷年的 B級考試及格人數(shù)維持在5-7人之間。2008年藝術系103名學生通過分級教學,有80人參加B級考試(不含補錄生)。考試共有16人及格,最高分為80分。從B級考試成績來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由高考英語成績的高低決定著學生的 B級通過率。分級教學調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高考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迎頭趕了上來。16人中 B級考試成績80分以上的1人,其高考成績?yōu)?7分;70分以上的有4人,其高考成績?yōu)閮晌?0多分,兩位70多分;60分以上的學生有11人,其中有3名學生高考成績只有40多分,有2名學生高考成績只有50多分,另外6名高考成績都在70分左右;另外,50分以上的學生有12位,其中有5位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在60-80分之間,他們僅幾分之差沒有通過 B級,考試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考試技巧。從以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分級教學是有成效的,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
至此,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不論是公共英語教研室還是藝術系的領導,通過艱辛的努力后都對分級教學的取得的成績充滿著喜悅。藝術系的領導們希望通過提高學生的英語過級率,增加學生專升本的機會,為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搭建平臺。
(2)分級教學給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分級教學增強了學生課內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是明顯的。分級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靈活運用分級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fā)展扎實的教與學,探究師生關系中不可預測的關系;如何科學地指導教學、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如何才能使教學規(guī)律、教學原則、教學任務、現(xiàn)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突出教學過程中的目的性;教師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意識地、有科學依據(jù)地選擇一種最適合于學生課堂教學的模式,以保證教學過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獲得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效果等等。所有這些都會使教師自身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質疑,所有這些都需要英語教師認真思考并深入研究。
總之,分級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框架,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承認學生學習的能力差異、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發(fā)展的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實踐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等。雖然班內分級教學理論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它為學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內涵式發(fā)展拓寬了道路。
[1]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James Nolan, Jr. Linda A.Hoover.Teacher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Theory into Practice[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
[3]Tim O’Brien.Dennis Gurney.Differenti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