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苗
(池州市第十中學,安徽 池州247000)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朱九苗
(池州市第十中學,安徽 池州247000)
新課改主張民主教學,而教學要講究效率。學生任教型;教師主持型;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型;教師以查促學型等;教學模式無疑是對新課改理念的貫徹落實的有益實踐。
課改;語文;教學模式;嘗試
自2001年教育部啟動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新課改理念已逐步深入到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心中:“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變“精英教育”為“讓所有人在教育中得到好處”的教育。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建立學習結(jié)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但同時也給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例如教學設(shè)計、組織策略、實踐技術(shù)、如何基于新課改而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與成功?語文課堂如何議本。
筆者在學習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效果不錯。
在學生了解了老師上課的一般過程后,教師布置學生自己備課作為家庭作業(yè)。所有學生的備課筆記交上來后,教師予以評判,挑選那些備課較深刻、過程較全面、態(tài)度較端正的同學做好上課準備。待到上課時,臨時抽簽決定上課學生人選。上課期間,教課學生可以提問其它同學,其它同學也可就不懂知識點詢問,“小老師”安排課后作業(yè)等。聽課期間,老師坐到該同學座位上,認真筆記,做好學生上課的科學性、技術(shù)性方面的得失評價。臨下課的前五六分鐘,上課學生或老師主持評判,其他同學暢所欲言。如果即使這樣還有遺漏,教師要及時補充。
這樣做并非教師單純圖省事,教師仍然要精心備課,寫好備課筆記。對于較復雜深奧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選擇語文基礎(chǔ)較好,性格陽光的同學來上;而一些較淺顯的課文,可讓基礎(chǔ)薄弱同學試水。還有一點,教師心態(tài)要平和,聽課期間不能急躁而中途打斷學生的教學,若有個別性不足,可選擇課后單獨溝通交流。
綜合類文藝節(jié)目看得多了,或現(xiàn)場的,或媒體的,因而也增添了不少語文課堂教學興趣:主持人的那種場面駕馭能力,幽默嫻熟的口語表達能力,落落大方的儀表,得體而投入的言行,完整的環(huán)節(jié)意識等等,確實令人神往,大大刺激了我的主持欲望。受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影響,語文課堂上教師充分施展自己的口語表達才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說不定還沾沾自喜,暗暗慶幸自己的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實質(zhì)上這樣的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錯了:教師切莫做演員,最多是導演,最好是主持人。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育才中學段立佩校長就提出“課堂不是講堂,主要應(yīng)該是學生的學堂?!?/p>
布置學生預習后,當天完成相關(guān)基礎(chǔ)性作業(yè)并自己校對答案。上課后,先給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討論,教師讓同學們將自己的疑問,寫到黑板上,每次上去三到四位同學,將問題均勻地寫到黑板上,其它同學的問題若未被提及,就可以再上去寫。這時教師還不急于逐一解答,而是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智慧,能幫助解決的同學自己上講臺解答,直至提問同學滿意。剩下的或是學生解決有誤的問題,教師小結(jié)一下。若有重難點學生未提及,教師自己要提出來,實踐證明教師這樣做的機會很少。
我將每周五的一節(jié)語文課定為作文評析課。每學期開學時,同學們自由組合,將全班同學每五人分為一組,每小組一本作文本,從周一到周五輪流作文。每天交給老師批閱,教師做好評價,待周五時教師挑選其中有特色的作文做上特殊標記。上課時,教師讓這些同學自己將作文題目寫到黑板上,由全班同學投票決定評講次序,得票多者先評講。而后作者本人上臺朗讀自己的作文,其它同學認真聽,聽完后,先同學們評價或作者自評,而后教師小結(jié)。
對照課后習題,同學們自己探究,若有疑問,小組討論,教師在教室來回巡視。如學生有疑難,教師仍不忙于解答,而是聽聽同學們的理解,然后據(jù)情況予以啟發(fā)式引導,一般不做明確答復。凡遇到學生涉及到生字詞之類的疑問,教師一律不予幫助,我的原則是:學生通過努力能辦到的事情,教師堅決不能幫忙。如果下課了,教師也沒有在講臺上講一句話,也未在黑板上寫一個字,那么我也不認為我沒有盡職盡責。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不吃透不足以有效啟發(fā)學生。
教學過程是目標達成的過程,目標的達成是主觀自覺的,而非客觀強迫的。一些淺顯目標的達成,要的是學生自己的勞動,則無須教師耗費口舌和時間。例如在教學杜甫早期詩作《春望》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會讀嗎?我聽聽。”(找基礎(chǔ)較好同學讀,有范讀的意思,而后齊讀。 )
“會背誦嗎?”(有人不會背,我查一二位會背的同學,而后齊背。 )
“會默寫嗎?”(讓同學們在草稿紙上默寫,不會的抄寫一遍。默完后對照原文,將寫錯的字在課文上做好記號。教師指定一名優(yōu)秀學生上黑板默寫。)
“看著黑板,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首詩的大意?!保ㄍ瑢W們先相互討論,然后提出小組的疑問。而后教師強調(diào)“決眥入歸鳥”句的字面理解。)
“想想詩句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有條理嗎?全詩緊扣哪個字? ”(同學們討論熱烈。 )
“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從哪一句可以看出來?”(同學們經(jīng)討論,確定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再次找學困生讀、背、默寫,其他同學加深印象或作業(yè)。)
要想嘗試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理念。一是牢固樹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基本原則,將這一原則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二是念緊“教學有效性“這一教學旨歸的緊箍咒。三是教師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具備強烈的教改意識。四是要具備科學民主施教思想,教師要相信學生集體智慧,不放棄每個孩子。
[1]朱德民,顏景山.有效上課----問題探究對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2]金林祥,張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增補本[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4]李鎮(zhèn)西.聽李鎮(zhèn)西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束仁龍
G632
A
1674-1102(2010)04-0157-02
2010-04-19
朱九苗(1969—),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市第十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