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伶,甘曉琴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手術室,重慶400042)
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術后恢復快,對機體代謝影響小、痛苦小等優(yōu)點[1]。對于惡性腫瘤而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不低于傳統(tǒng)開放手術的遠期效果[2]。本院于2004年 7月至 2009年12月共有488例結直腸癌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實施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效果滿意?,F(xiàn)將手術配合特點及體會介紹如下。
本組488例,其中男286例,女202例,年齡 36~84歲,平均(56±6.8)歲。術前均行纖維腸鏡和病理檢查,診斷為結直腸癌,其中降結腸癌110例、乙狀結腸癌162例、直腸癌216例。除22例中轉開腹外其余病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3~4 h,術中均未輸血,所有患者手術效果滿意,術后3~8 d痊愈出院。
2.1 術前準備
2.1.1 術前訪視 術前一日巡回護士訪視患者,詳細了解病情并制訂護理計劃,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該手術的優(yōu)點及術后的注意事項,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療信心?;颊叩男睦頎顟B(tài)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術前訪視時的心理護理有利于患者平穩(wěn)度過圍術期。
2.1.2 物品、儀器及器械準備 (1)常規(guī)物品:直腸癌手術的常規(guī)布類敷料器械、一次性物品、抗栓襪、壓力泵、眼貼膜等。(2)體位物品:腿架、腿套、肩托啫喱肩墊、海綿墊、橡皮單等。(3)特殊儀器、器械:顯示器、攝像系統(tǒng)、冷光源、氣腹機、電刀、超聲刀、30°攝像 鏡頭、5 mm、12 mm Trocar、腸鉗 等腹腔鏡器械。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 (1)建立外周靜脈通道:選擇上肢建立靜脈通道。在麻醉誘導前給患者雙腿穿上抗栓襪、綁好壓力泵。因為建立氣腹后腹內壓升高,使下腔靜脈回流受阻,再加之全麻導致周圍靜脈擴張,使血流減慢[3],術后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2)協(xié)助麻醉誘導。(3)擺放體位:將患者置于改良的低截石位。頭低足高15°~30°,腿架高度不超過30 cm,雙腿分開角度30°~45°,臀部海綿墊抬高 20~30 cm。同時將肩托置于患者雙肩,內放啫喱墊固定。(4)建立氣腹:進氣時采用低流量,一般為1~2 L/m in,氣腹壓達 12~14 mm Hg,不超過 15 mm H g。(5)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術中應隨時觀察患者呼氣末CO2分壓(PETCO2)的變化。如果PETCO2達到40 mm H g時,應及時與麻醉醫(yī)生溝通,通過下調CO2流量及壓力值,增加患者每分鐘通氣量,以降低PETCO2,減少對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同時應檢測患者體溫,采取保溫措施,由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中長時間使用不加溫CO2可導致體溫下降。(6)術畢:給予38~42℃滅菌注射用水沖洗腹腔。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拔管,并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2.2.2 洗手護士的配合 (1)常規(guī)結直腸癌手術鋪單。(2)準備相應手術器械。(3)建立氣腹,遞11號刀片、巾鉗2把,氣腹針在肚臍上緣0.5 cm處穿刺,10 mm Trocar在氣腹針穿刺孔處置入,接CO2連接管。建立各穿刺孔,于右下腹麥氏點置入帶有通用轉換帽的12 mm Trocar作主操作孔;于臍的右側約4 cm處置入5 mm Trocar作第一輔助操作孔;于臍的左側4 cm處置入10 mm Trocar作為第二輔助操作孔。(4)配合完成超聲刀分離腸系膜、顯露輸尿管、分離骶前間隙、裸化直腸,切除病變腸段。注意保護切口,備腸鉗夾閉腸端或用手套套住腸端,以防止腫瘤細胞切口種植。嚴格執(zhí)行無菌無瘤操作原則,將近端結腸還納回腹腔,在腔鏡下完成結-直腸吻合。(5)在拔除最后一個穿刺器前,將腹腔殘留氣體放盡,以避免術后腹腔壓力過高造成患者疼痛或不適。再次清點物品,并包扎傷口。
3.1 患者因為頭低腳高位,易使膈肌上抬,氣道壓力增加,影響呼吸。所以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 PETCO2、BP、HR、血氣及體溫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備好搶救措施。適時調整CO2流量,氣腹壓通常不超過14 mm H g,避免氣腹壓力過高造成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的出現(xiàn)。對伴有心肺疾病患者,應該將壓力調低至8~10 mm Hg。
3.2 腹腔鏡手術為普通外科常見手術,各種腔鏡手術攝像系統(tǒng)的擺放位置及患者體位各具特點。(1)腹腔鏡乙狀結腸癌、腹腔鏡下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取低截石位,頭低足高15°~30°。術者位于患者右側腰部,攝像系統(tǒng)位于左大腿外側。(2)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取低截石位,氣腹完成后手術臺向左側傾斜30°,以免小腸阻擋視野。術者站于患者兩腿之間,也可于患者左側。攝像系統(tǒng)放于患者右腰部,另一顯示器放于患者左腰部。(3)腹腔鏡橫結腸癌(全結腸癌)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雙腿分開 30°~ 45°,頭高足低 15°~ 30°。術者分離右半結腸胃韌帶時站于患者左側,分離左半結腸胃韌帶時站于右側。根據手術需要調節(jié)手術臺傾斜方向和角度。需在患者兩側各放一顯示器。(4)腹腔鏡左半結腸癌切除術:患者取低截石位,頭低足高15°~30°,術者站于手術臺右側,攝像系統(tǒng)放置在患者左腰部[4]。
本院手術室成立腹腔鏡??平M,固定的護理人員巡回洗手配合,實行圍手術期整體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探視,術中全程護理及術后隨訪,密切加強護患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充分做好術前準備,使其更好地配合醫(yī)師順利實施手術[5]。
[1]劉青,龍贅,孫念緒.腹腔鏡中低位直腸癌 TME手術72例報告[J].海南醫(yī)學,2008,19(1):63.
[2]胡登華,傅仲學,李尚坤.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安全性與近期療效評估Meta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9,38(14):1774.
[3]曹月敏,腹腔鏡外科學[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76.
[4]中國抗癌協(xié)會大腸癌專業(yè)委員會腹腔鏡外科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腹腔鏡結腸直腸癌根治手術操作指南(2006版)[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5):462.
[5]黃雄招,孫波,蒙麗嬋.整體護理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生理與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