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智,宋光陽,王 平,尹 囡
(青島市開發(fā)區(qū)黃島中醫(yī)院辛安分院檢驗科,山東 青島 266510)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在肝細胞廣泛變性和壞死基礎上產(chǎn)生肝臟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肝硬化可出現(xiàn)肝細胞的合成功能障礙。前白蛋白(PA)由肝細胞合成,因在電泳分離,(pH=8.6)中移速比白蛋白快而得名。半衰期很短,測定其在血漿中的濃度,對于了解蛋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有較高的敏感性,在肝硬化發(fā)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濃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變,急性炎癥、營養(yǎng)不良、惡性腫瘤、肝疾患或腎炎時濃度也可下降。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乙型肝炎病人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32~76歲,其中急性乙型肝炎 25例,慢性乙型肝炎75例,均為2008年5月~2009年12月對住院、門診同一患者跟蹤檢測PA592次。
1.2 測定方法 儀器為上??迫A卓越350型生化儀,試劑為上??迫A生物公司產(chǎn)品??崭寡獧z測血清前白蛋白(PA)采用優(yōu)化速率法,正常參考值180~390mg/L;血清白蛋白(ALB)用一點終點法,正常參考值35~55g/L;凝血酶原活度(PTA)檢測為德國BE,COMPET型全自動血凝儀,正常參考值0.82~1.15見表1。
表1 2008年5月~2009年12月跟蹤100例乙型肝炎患者ALB、PA、PTA、B超檢查對照情況
2.1 2008年5月開始跟蹤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71例ALB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下降的現(xiàn)象,而PA提前出現(xiàn)下降,PTA正常,B超診斷膽囊炎,有29例患者ALB在33~35g/L之間,PA下降,PTA略下降,B超診斷膽囊炎、肝實質(zhì)回聲改變。
2.2 在繼續(xù)跟蹤上述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一年后,有48例患者ALB、PA、PTA檢測、B超診斷(于71例患者中)無明顯變化。有31例患者PA降低,ALB<35g/L,PTA降低,B超診斷為膽囊炎、慢性肝病、脾臟稍大,有15例患者PA、ALB和PTA繼續(xù)降低,B超診斷肝硬化、膽囊炎、脾臟大,有4例患重肝,2例轉變?yōu)楦伟?/p>
肝臟是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的主要場所,各種肝病均可影響蛋白質(zhì)的合成功能,引起多種血清蛋白濃度變化。以往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檢測項目中,多數(shù)選擇了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測定,近年來,在肝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的檢測越來越受到重視。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種載體蛋白,在肝臟合成,分子質(zhì)量約占4000萬,其中蛋白質(zhì)99.5%,糖類0.5%。電泳速度較白蛋白高25%,體內(nèi)半衰期(1.9)d,較白蛋白半衰期(21)d明顯縮短.故肝臟疾病時血清前白蛋白的變化較血清白蛋白更為敏感,能快速地反映肝臟蛋白質(zhì)代謝情況,是判斷早期肝硬化、肝損害的靈敏指標[1]。本文結果顯示:血清PA水平隨肝損害程度加重而下降,說明PA是反映肝硬化早期合成功能損害的良好指標;水平高低與肝細胞損害程度相平行,PA降低與轉氨酶的升高不相關,與肝臟病程程度相關。肝硬化分A、B、C三級[2],本文跟蹤100例同一乙型肝炎患者,有71例患者PA降低ALB與PTA正常,B超診斷為膽囊炎,根據(jù)分級程度,患者病情應小于A級;有29例PA降低,ALB略見異常,PTA略有降低,B超診斷為膽囊炎、肝實質(zhì)回聲改變,患者病情為大于A級小于B級。一年后有48例乙型肝炎患者ALB、PA、PTA檢測、B超診斷(與71例患者中)無明顯變化;有31例患者PA降低,ALB降低到35g/L以下,PTA降低,B超診斷膽囊炎、慢性肝病、脾臟稍大,患者病情應大于B級,小于C級;有15例PA、ALB、PTA明顯降低,B超診斷肝硬化、膽囊炎、脾臟大,患者病情為C級;有4例為重肝,2例轉變?yōu)楦伟1疚慕Y果顯示乙型肝炎患者當PA降低時,預示可能形成早期肝硬化,對早期肝硬化的診斷有一定價值,對患者早期治療有一定幫助,在臨床治療中,對估計乙型肝炎患者預后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
[1]陸衛(wèi)英,孫蓮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5:21:32-33.
[2陸再英,鐘南山,謝 毅,等.內(nèi)科學[M].第 7版,北京:人民為生出版社,肝硬化分級,2008:453.
[3]漆德芳.文編肝硬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20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