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明羅蘭香
巧用方法 妙在變形
——談?wù)勄箨幱皥D形面積的十二種技巧
■王慶明羅蘭香
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小學(xué)數(shù)學(xué)教學(xué)的難點之一。這類題目由于融識圖分析、基本幾何圖形的特性及計算、空間想象能力于一體,知識、能力的綜合性強。對于這類問題的解答,除了要熟練地掌握平面圖形的概念和面積公式之外,還要利用圖形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來尋求解答途徑,使一些表面上看來條件不足、不能計算的求積問題,通過轉(zhuǎn)化使圖形化繁為簡,使解題思路更加簡捷。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熟練地掌握分析圖形和進(jìn)行面積計算的方法和技巧,還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識圖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根據(jù)長期的教學(xué)實踐的探索與研究,下面談?wù)勂矫娼M合圖形求積的幾種方法。
去空求差即一個圖形由陰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組成,從整個圖形中去掉空白部分而求得陰影部分面積的一種方法。
例1求陰影面積(單位:厘米)
分析與解答:此題的解題思路為:S陰影=S梯形-S扇形,已知:a=8 b=4 h=4 r=4 n=90°+90°÷2=135°所以:S陰影=(8+4)×4÷2-× 135=18.84(平方厘米)。
等分法是將所求部分等分成若干份,先求出一份,再求出要求圖形面積的方法。
例2在長方形ABCD中,Q為長邊的中點,P為寬為的中點,問下圖陰影部分面積占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分析與解答:作輔助線QM、PN、MN,把長方形分為8等份,陰影部分的面積占3等份,故陰影部分的面積占長方形的。
割補法指在組合圖形中,把其中一部分圖形割下來,補在另一部分圖形有適當(dāng)位置上,使兩部分的陰影圖形相拼后,組成一個求積運算比較簡單的圖形。
例3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分析與解答:把陰影部分的小半圓割下,補在上面的空白小半圓處。兩部分陰影圖形相拼,拼合成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半圓。
所以:S陰影=3.14×(4÷2)2÷ 2=6.28(平方厘米)
擴倍法是把圖形擴大倍數(shù),先求擴倍的面積,再求原圖面積的方法。
例4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分析與解答:將圖1擴大一倍變?yōu)閳D2,所以圖1陰影部分的面積為:10×10-3.14×5×5=21.5(平方厘米)。
平移法即把組合圖形中的一部分陰影圖形作水平移動,與另一部分陰影圖形相拼,組成一個求積運算比較簡單的圖形。
例5求下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分析與解答:把圖中左邊的陰影圖形向右作水平移動,與右邊的陰影圖形相拼,拼合成一個直角梯形。S陰影= [(6-2)+(4-2)]×2÷2=6(平方厘米)。
翻折是指把一個圖形按某一直線翻折180°后所形成的新圖形的變化。在較復(fù)雜的計算陰影部分面積的幾何題中,有些題目運用分解法求解非常麻煩,但若能根據(jù)圖形及數(shù)據(jù)的特點,運用翻折法便可十分簡捷地得出解答。
例6求下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分析與解答:沿著OA把上面的圖形向下翻折,兩邊的陰影圖形拼合成一個三角形。所以S陰影=3×(3÷2)÷ 2=2.25(平方厘米)。
旋轉(zhuǎn)法是以組合圖形中的某一點為旋轉(zhuǎn)中心,把組合圖形中的一部分圖形旋轉(zhuǎn),與另一部分圖形相拼,使陰影圖形變成一個求積運算比較簡單的圖形。
例7如圖,正方形ABCD的面積是36平方厘米,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分析與解答:設(shè)小圓半徑為r,4r2=36,r=3,大圓半徑為R,R2=2r2=18,將陰影部分通過轉(zhuǎn)動移在一起構(gòu)成半個圓環(huán),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π(R2-r2)÷2=4.5π=14.13
等積變形法是通過圖形之間的等積變形而獲得其解的方法。
例8下圖梯形中兩個陰影部面積的和應(yīng)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與解答:可根據(jù)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用添輔助線進(jìn)行等變形來解此題。因梯形的高為3×4÷ 5=厘米,連接BE,那么S三角形ASC= S三角形BCE,所以S陰影=S三角形BED=×(平方厘米)。
比例法是利用圖形之間的比例關(guān)系來解題的一種方法。
例9一塊長方形耕地,它由四個小長方形拼合而成,其中三個小長方形的面積分別為15、18、30公頃,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分析與解答:因為陰影部分也是一長方形,所以只要求出它的長、寬是多少就行,為此設(shè)它的長、寬分別為a、b,面積為18公頃的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為c、d,按公式便有:
a×c=15,c×d=18,b×d=30,
因為(a×c)×(b×d)=15×30,
而(a×c)×(b×d)=(a×b)×(c× d)=18×(a×b)
所以a×b=15×30÷18=25
陰影部分的面積為25公頃。
此題可以直接按比例關(guān)系來理解。因為(a×c):(d×c)=(a×b):(d×b),a:d=15:18=陰影面積:30,求出陰影面積為15×30÷18=25(公頃)。
等量代換法指一個圖形可以用與它相等的另一個圖形替換,如果甲乙大小相等,那么求出乙的大小,就知道甲的大?。粌蓚€圖形同時增加或減少相同的面積,它們的差不變。
例10平行四邊形ABCD的邊BC長8厘米,直角三角形ECB的直角邊EC長為6厘米。已知陰影部分的總面積比三角形EFG的面積大8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多少?
分析與解答:陰影部分的總面積比三角形EFG的面積大8平方厘米,分別加上梯形FBCG,得出的平行四邊形ABCD比三角形EBC的面積大8平方厘米。
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8×6÷ 2+8=32(平方厘米)。
布列方程法是通過設(shè)未知數(shù)、布列方程而使問題獲得解答的方法。
例11 ABCD是一個長方形,BC=9厘米,CD=6厘米,且三角形ABE、三角形ADF和四邊形ABCF的面積彼此相等,求三角形AEF的面積是多少?
分析與解答:從圖中可以看出,三角形AEF的面積,等于四等邊AECF的面積與三角形ECF面積之差,由于三角形ABE、三角形ADF和四邊形AECF的面積彼此相等,而長方形ABCD的面積為6×9=54(平方厘米),所以四邊形AECF的面積為54÷3=18(平方厘米)。另外只要算出EC、FC的長度,便能求出三角形CEF的面積。
因為三角形ABE、ADF是直角三角形,面積都是18平方厘米。而根據(jù)面積公式有18=×AB×BE,18=× AD×DE,AB=6厘米,AD=9厘米,即得兩個簡易方程:×6×BE=18,× 9×DF=18,BE=6厘米,DF=4厘米。EC=BC-BE=9-6=3(厘米),CF=CDDF=6-4=2(厘米)。
有些題初看起來比較麻煩,一時難以找到解題途徑,如果通過一些字母(即參數(shù))作為過渡,往往能迎刃而解,這樣的方法稱為參數(shù)過渡法。
例12在下圖中,正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分析與解答:因圓的直徑正好是正方形的對角線,設(shè)圓的半徑為r,則正方形的面積為:r×2r××2=24,所以r=24÷(r×2r××2×)=12,因此陰影部分的面積為:S陰影=S圓-S正方形=3.14×12-24=13.68(平方厘米)。
除以上常用的12種方法外,還有重疊法、假設(shè)法、代數(shù)法和添輔助線法等等。由于組合圖形千變?nèi)f化,不可能有一固定的解題模式,所以應(yīng)對具體的問題進(jìn)行具體的分析。在認(rèn)真分析題意的基礎(chǔ)上,靈活發(fā)揮和借鑒上述解題的思想方法,一般的組合圖形面積問題都可以順利求解。
武漢市新洲區(qū)辛沖鎮(zhèn)河?xùn)|中心小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