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光(北京大學 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讓孩子喜愛讀書,并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已成為家長與社會的共識。但讓孩子做到這一點,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家庭與社會有許多工作要做。
過去,不少人因家庭的熏陶,自小愛讀書,并終其一生。就我所熟知,如史學家顧頡剛、張舜徽等前輩學人,受到家庭的影響,走上學者的道路。
顧頡剛(1893—1980) 字銘堅,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后在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齊魯大學、復旦大學任教,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現(xiàn)代古史辨學派的創(chuàng)建人。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古史辨》《尚書通檢》《秦漢的方士和儒生》等。顧頡剛出生在清代漢學的中心和有“人文淵藪”之譽的蘇州,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傳統(tǒng)學術的熏陶。5歲讀《四書》,9歲時從一位師法很嚴的教師讀《詩經(jīng)》《禮記》,后又隨祖父讀《尚書》《周易》。清代漢學吳派追求淵博的風氣,對顧氏有不小的影響。少時讀書就知道要追尋究竟,廣泛閱覽了。他在12歲時曾作一自述,其中有兩條:“恨不能游盡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讀盡天下圖書。”顧頡剛在《古史辨·序》中,談到他早年多讀書、多買書的經(jīng)歷:我從小就喜歡亂翻書,看祖父的文字學書,看父親的文學書,看叔叔的歷史書,因此漸漸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啟發(fā)。然而每一門類的知識都是無窮的,我又漸漸地感到這些書不能滿足我的知識欲,有時就自己出去買書,不管是哪方面的,只要我有力量的都買下來。當時的蘇州還保留著一個文化中心的殘狀,觀前街一帶新舊書肆約20余家,舊書的價錢很便宜。每天一下課,我就立刻向書肆里跑,不是翻閱他們架上的書,便是向掌柜們討教版本的知識。所見的書籍既多,自然引誘我去研究目錄學?!端膸炜偰俊贰秴R刻書目》《書目答問》一類書都翻得熟極了。10余年后,隨便拿起一冊書來,何時何地刻的還可以估計得出約略。天天游逛書肆,就恨不能把什么學問都裝進我的肚子。我的癡心妄想,以為要盡通各種學問,只須把各種書籍都買來,放在架上,隨心閱覽,久而久之自然會明白通曉??傄詾閷幙刹痪豢刹徊?。[1]顧氏年輕時辛勤讀書,獲得淵博的學識,為他日后成長為一位馳名中外的史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業(yè)師張舜徽先生,湖南沅江人,自學成才。曾任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1951年起,在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并任歷史文獻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創(chuàng)建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并任會長。在治學上,博覽群書,走通博之路,于小學、經(jīng)學、史學、文獻學等均有精深研究,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先生出生在書香門第,祖父系清同治進士,父親有極好的經(jīng)史根基,又崇尚新知。家中典籍甚豐,又有新式報刊,如《東方雜志》《少年雜志》等。先生自幼好學,7歲隨父學王氏《文字蒙求》,繼而誦習《說文解字》及段《注》、王氏《句讀》《釋例》,又涉覽桂氏《義證》、嚴氏《校議》、朱氏《通訓定聲》等書。17歲時,讀完郝氏《爾雅義疏》,并作了一篇長跋,初步運用《說文》對《爾雅義疏》進行了一些考訂,這是先生撰寫學術論文的開始。[2]先生說:“余一生自少至老,未嘗一日晏起。每日凌晨三時輒醒,醒則披衣即起,不稍沾戀。行之畢生,受益至大。起床后,整頓衣被幾案,迨盥漱畢,而后伏案觀書。其時萬籟俱寂,神智清澈,自然事半功倍。語云,早起三朝當一工,誠不虛也。”[3]
從以上兩例能看出家庭對孩子讀書的影響是很大的。
家庭之外,社會環(huán)境對孩子的讀書也有很大的影響。不是每個家庭都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因而出版界、圖書館界就需要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
就我所知,自2004年起,新聞出版總署每年向青少年推薦100種優(yōu)秀圖書,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①少年中國 閱讀中國——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專輯[J].中國圖書館評論增刊。在本輯中,還收錄了2004—2009年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書目。而很多圖書館,更是不遺余力,舉辦活動,鼓勵孩子讀書的熱情,為孩子推薦好書,提供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
一年來,就我本人所經(jīng)歷,深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正是不少圖書館下工夫做的事。2009年4月23日,中國圖書館學會在天津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2009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啟動儀式,同時舉辦“少年兒童閱讀高層論壇”。國內(nèi)兒童文學作家與各公共、少兒圖書館館長一起,就少兒閱讀推廣與服務進行了專題研討。我在論壇上也作了《家庭與兒童閱讀》的演講。同年8月,我受中國圖書館學會指派,赴重慶少年兒童圖書館,參加“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少兒閱讀講故事大賽”,來自遼寧、山東、安徽、廣西、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廣東、廣西、重慶的少兒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選送的44名優(yōu)秀選手齊聚山城,同場競技,其中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我作為大賽的評委,被孩子們講故事的生動、可愛的場景所感動。2009年底,我受邀前往廣東中山市圖書館,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青少年閱讀推廣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這個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圖書館界重視兒童讀書的一個重要標志。誠如該委員會所言:青少年閱讀推廣專業(yè)委員會,將承擔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推動的雙重任務,在培養(yǎng)青少年閱讀意識、閱讀習慣,開展閱讀研究等方面擔負著主要責任,希望為每一個孩子心中播撒閱讀的種子,成為孩子們心靈成長的守望者。作為該委員會的掛靠單位,中山市圖書館在呂梅館長的熱心推動下,于兒童閱讀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其中引人注意的是:中山市,寧夏涇源縣、西吉縣,陜西安康市“四地共讀一本書”讀書征文交流活動。在2009年第七屆“中山讀書月”啟動儀式上,由中山市中山圖書館和中山市一中承辦的“愛心助學行動”,向全體市民發(fā)出倡議,用愛心資助我國西部地區(qū)的兒童閱讀。倡議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全市捐贈圖書和期刊18000多冊,所贈書籍經(jīng)精心挑選出16000多冊捐獻給寧夏涇源縣,以“圖書漂流”的形式在學生和群眾中傳閱,并與當?shù)丶s定在2010年舉辦兩地學生讀書交流活動。同一本書在四地中學生當中同時開展閱讀。由中山市中山圖書館統(tǒng)一提供指定閱讀書55種,并為每一地區(qū)配有指定閱讀書籍各一本。學生閱讀圖書后,結合所讀書籍和“閱讀愛,喚醒愛,實踐愛,豐富愛”主旨,寫一篇讀書感言或一段感悟。中山市圖書館對四地學生所寫的讀書感言進行統(tǒng)一評選,評出優(yōu)秀作品,并請“香山講壇”文學方面的主講嘉賓進行點評,由中華書局正式結集出版。
2010年2月,我應邀參加東莞圖書館召開的“兒童繪本導讀專家審讀會”,為兒童繪本閱讀展開研討。不久他們即推出《兒童繪本導讀書目·心靈成長系列》。②東莞圖書館編.兒童繪本導讀書目·心靈成長系列[M].內(nèi)部印本.2010.同年3月,參加新聞出版署“2010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評審終評會”,不久他們推出《少年中國閱讀中國》專輯,公布了歷年評審的兒童優(yōu)秀讀物。同年4月,中國圖書館學會與湖南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少年兒童閱讀推廣講壇”,我演講的題目是《時代變遷與兒童閱讀》。6月《圖書館報》舉辦“全國少兒閱讀公共論壇”,這是出版界與圖書館界聯(lián)合起來,就兒童閱讀展開的大型論壇。
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十分重視兒童閱讀推廣,在2008年推出《中國閱讀報告》第一輯,包括《耕讀傳家》《書香社會》和《愛書人的世界》三種。[4]報告出版后,受到了圖書館界的好評。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決定繼續(xù)《中國閱讀報告》的工作,開始編撰與出版《閱讀推廣叢書》,以宏揚中國優(yōu)良的閱讀傳統(tǒng),關注今日的社會閱讀,迎接時代變遷對閱讀的挑戰(zhàn)。2010年已出版《閱讀推廣叢書》第一種《親子閱讀》。[5]后續(xù)的《分享閱讀》《繪本閱讀》《數(shù)字閱讀》將陸續(xù)推出。我在《中國閱讀報告》總序《關注全民閱讀》中呼吁:“讓閱讀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在《閱讀推廣叢書》總序《時代變遷與閱讀》中說:“我期待著這套書的面世,以分享作者們指導閱讀的智慧與讀書的快樂。讓我們講書中的故事給孩子聽,讓我們與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快樂地閱讀,讓我們與孩子在閱讀中一起成長。”
以上活動的參與,讓我深深感到,中國圖書館界不僅意識到兒童閱讀的重要,而且已經(jīng)開始行動。
近10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較快,不少公共圖書館都對兒童開放。但我們?nèi)匀淮嬖谝恍﹩栴},如要加快少兒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特別是少兒圖書館的數(shù)量不夠多,孩子去圖書館不方便。
其次,加強少兒館館藏資源建設,優(yōu)化館藏結構;在不少新建的少兒館,館藏圖書無論在數(shù)量、質(zhì)量還是藏書層次結構等方面都不能適應新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兒童閱讀的廣泛需求。
第三,圖書館要支持家庭閱讀活動的開展。家庭閱讀的實踐也逐步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成效,親子閱讀和分享閱讀正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推廣家庭閱讀當是少兒圖書館非常重要的一個宗旨。
因此,圖書館界與圖書館學界要加強合作,開展研究。
(1)對兒童讀物的研究,如東莞圖書館推出的《兒童繪本導讀書目·心靈成長系列》一書,即是這方面成果之一。以我之見,在兒童閱讀讀物的選擇上,應重視紙本閱讀與深閱讀,重視經(jīng)典閱讀,在圖書館建立經(jīng)典閱覽室。
(2)對兒童閱讀行為的研究。這方面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學領域,其成果未受到圖書館界的重視,因而圖書館界也需要與之合作。
(3)對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的研究。如上文所述,目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廣泛開展,但其內(nèi)容、作用、效果、特色及可持續(xù)性等問題需加研究與總結。在這方面,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當承擔著重要的作用。
[1]顧頡剛.古史辨·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張舜徽.舊學輯存[M].濟南:齊魯書社,1988:1605.
[3]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C].北京:中華書局,1963:182.
[4]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中國閱讀報告[R].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5]邱冠華.親子閱讀[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