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九蓮 劉小舟
上環(huán)是最佳避孕措施,既能配合計劃生育,又能隨時恢復生育,且簡單、安全、有效、經濟、不影響性生活。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使上環(huán)手術難度增大, 為探索減輕剖宮術后婦女在上環(huán)手術中的痛苦。我站于2008年1月~2008年12月對剖宮術后半年要求上環(huán)的婦女于術前2小時采用米索前列醇陰道后彎隆放置,獲得有效擴張宮頸及鎮(zhèn)痛的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來我站行上環(huán)術者200例,產次均為1~2次,剖宮產術產后時間>6月,均無上環(huán)手術禁忌癥及米索前列醇應用禁忌。年齡25~35歲,體重45~60kg。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00例,A組為應用米索前列醇組,B組為術前不應用米索前列醇組。
1.2 方法 A組為觀察組于手術前2小時陰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枚(0.4mg),兩小時后行上環(huán)術。B組為對照組不用藥。手術方法均按《常用計劃生育技術常規(guī)》步驟施術。
宮頸松弛擴張的效果判定:有效,宮頸口松,可容4-5號擴張器,受術者感輕度下腹痛,但能忍;無效,宮頸口緊,探針不能通過。
疼痛的評定方法采用語言評價量表(VRS)4級評分法分別為無痛,輕度痛,中度痛,重度痛[1]。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對兩組對象的鎮(zhèn)痛效果進行行×列表的卡方檢驗。
2.1 兩組對象年齡、產次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A組100例上環(huán)者無副反應,宮口均能通過4-5號擴張器,上環(huán)順利手術時間8.32±3.11min;B組94例上環(huán)者上環(huán)順利,6例因宮頸口緊, 探針不能通過,上環(huán)失敗,手術時間10.37±3.85 min。A組手術時間較B組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對象術中、術后鎮(zhèn)痛效果比較,均為A組明顯優(yōu)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1 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剖宮產術后疤痕子宮上環(huán)術隨之增多。由于剖宮產后子宮疤痕的存在,血管和神經的損傷以及周圍的粘連等有可能使子宮位置和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變化,如子宮過度前傾前屈,子宮活動受限及固定復位困難;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宮體上吊,平均宮頸長度明顯增長,宮腔明顯增大,加之子宮切口疤痕處薄弱,導致疤痕子宮上環(huán)手術的操作困難和手術時間延長,易造成人工流產術中及術后近期并發(fā)癥,如子宮穿孔、置環(huán)困難等。疤痕子宮初次上環(huán)術的婦女為高危對象,從未經過陰道分娩,宮頸的堅韌度強于非疤痕子宮婦女。而宮頸口松弛的程度是上環(huán)手術難易的關鍵[2],上環(huán)術中的疼痛是由于擴張宮頸及手術刺激所引起。應用米索前列醇后,宮頸變軟,宮口自行擴張,無需人為擴張宮口即可上環(huán),A組100例宮口均能通過5號擴張器,本觀察結果證實,術前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使受術者避免了擴宮頸口帶來的疼痛,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輕受術者的疼痛。
表1 兩組術中疼痛情況比較(P<0.05)
3.2 米索前列醇作用于宮頂的成纖維細胞, 影響它合成的膠原葡胺聚糖,使宮頸結締組織釋放多種蛋白酶, 促使膠原纖維降解,軟化及擴張宮頸,且陰道后穹隆用藥,吸收相對緩慢,副作用少,無惡心、嘔吐、腹瀉、寒戰(zhàn)等全身不良反應,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近年來,米索前列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婦產科臨床促宮頸成熟,效果良好[3]。大量臨床資料表明米索前列醇具有軟化宮頸,增強子宮張力及宮內壓作用,采用陰道給藥可避免胃腸道反應及首過效應,將米索前列醇片研碎呈粉末狀置于宮頸外口及陰道后穹窿比直接放置米索前醇片吸收速度增快,使藥物吸收較完全。以期達到術前軟化宮頸的效果。術前2小時使用米索前列醇陰道后穹隆放置,可減少剖宮產術后疤痕子宮婦女上環(huán)術時宮頸擴張的疼痛, 同時提高了上環(huán)的成功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降低了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更有利于我國基本國策的實施。且米索前醇片陰道后穹窿給藥方法簡便易行,價格低廉,局部用藥前無特殊要求,不影響哺乳,無需專職醫(yī)師監(jiān)護,醫(yī)患雙方樂于接受,是一種疤痕子宮上環(huán)術的經濟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適于基層醫(yī)院及計生服務站使用,值得臨床推廣。
[1]譚冠先.疼痛診療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1-33.
[2]鄭懷美,蘇應寬.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404.
[3]朱泰豐,賀昌海,史益憑等.米索前列醇口服和陰道給藥用于宮頸擴張的隨機比較實驗[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1998,6(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