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霞,姜昊君,魏見芳,郭玉慶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山東膠州 266300)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近年來新型的胃癌手術方式,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不同于傳統(tǒng)手術,如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術后恢復較快等,在圍術期的護理上,具有其特殊性,我科近7年來對120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成功進行圍術期護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措施及體會總結如下:
本文共護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120例,其中,男79例,女 41 例,年齡 36~78 歲,平均(57.0±6.9)歲。其中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68例,黑便19例,惡心嘔吐3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經胃鏡及病理診斷明確,CT平掃及增強掃描影像學分期。其中低分化腺癌62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21例,影像學分期Ⅰ期36例,Ⅱ期77例,Ⅲ期9例,術后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71例,Ⅲ期30例,所有患者均無心肺系統(tǒng)嚴重疾病。
1.2.1 心理護理:術前常規(guī)入院宣教,采取疏導及勸慰等心理護理手段減少患者的抑郁及焦慮心理,進行手術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安全性及優(yōu)勢,消除不利于手術的消極因素,使患者樹立信心,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做好術前準備[1]。
1.2.2 飲食指導:進食標準以無刺激性、高營養(yǎng)少渣流質飲食,減輕胃腸負擔,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幽門梗阻患者,給予全靜脈營養(yǎng)支持,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2.3 術前配合醫(yī)生完成常規(guī)血化驗、心肺功能檢查、CT掃描等檢查。
1.2.4 皮膚準備:術前皮膚清潔以臍部為重點,先用醫(yī)用軟皂局部清除污垢再常規(guī)碘伏消毒,恥骨前術區(qū)備皮,并要注意觀察備皮區(qū)有無皮膚疾病及皮膚破損,如有通知主管醫(yī)生,手術日清晨完成皮膚準備,醫(yī)用貼膜覆蓋皮膚,等待手術。
1.2.5 胃腸道準備:術前進行充分的胃腸道準備,采取口服緩瀉劑,術前1 d口服恒康正清2盒,術前日晚做清潔灌腸,同時應觀察排便情況。幽門梗阻患者,手術前3 d開始高滲鹽水洗胃,每日1~2次,減輕胃壁的水腫,增加手術安全。
1.3.1 術后常規(guī)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嚴密觀測并記錄生命體征,每30分鐘1次,各項指標平穩(wěn)后可每小時記1次,連續(xù)24 h。如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心率增快、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應考慮可能有腹腔出血或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或心功能衰竭等,應立即報告醫(yī)師處理。
1.3.2 吸氧、霧化吸入:腹腔鏡手術常用二氧化碳建立氣腹,如濃度過大可導致高碳酸血癥及呼吸性酸中毒。應充分給氧中和二氧化碳濃度。未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暢,醒后墊枕,鼓勵咳嗽、咳痰。給予霧化吸入,濕化氣道,利于痰液咳出及肺通氣,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張。
1.3.3 皮膚護理:患者自手術室返回病房時仔細檢查周身皮膚,尤其是容易受壓部位,腹腔鏡胃癌手術時間較長,重點注意有無皮膚發(fā)紅等異?,F(xiàn)象,進行壓瘡度評分,給予定時軸線翻身,受壓皮膚按摩,局部涂滑石粉等,防止壓瘡發(fā)生,同時,要注意有無皮下氣腫的發(fā)生[2],如有皮下氣腫發(fā)生,要詳細記錄部位范圍,對于延及頸部的皮下氣腫,要注意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及血氧飽和度變化。
1.3.4 管道護理:①胃癌手術胃管是否通暢至關重要。妥善固定并保持負壓通暢[3]。觀察引流液量與色,做好記錄。術后24 h內因術中殘留血及創(chuàng)面滲血,引流液可呈暗紅色或咖啡色。如24 h總量大于500 ml或引流液呈鮮紅色,可能是吻合口出血,應立即通知醫(yī)師處理。②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翻身時應解開,站立時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口的高度,避免引流液返流。每日更換引流袋,定時擠壓,防止堵塞,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量與性狀。正常情況下:術后1 d引出100~400 ml血性滲液,如術中用做化療藥物沖洗,引流量也可增加100 ml。次日逐漸減少,3~4 d后可降至20 ml以下,此時可拔管。術后引流液呈鮮紅色,量逐漸增加,應考慮是否有腹腔內出血。若引流液逐漸增加,混濁且呈黃綠色,應考慮是否有吻合口瘺,應適當延長帶管時間,酌情處理[2]。③尿管護理:每日尿管護理兩次并記錄尿量。女性應根據(jù)生理特征做外陰清潔。間斷夾閉導尿管,反復訓練膀胱功能,一般術后1~2 d拔管以減少尿路感染。④鼓勵患者早期活動,術后血壓平穩(wěn)24 h內床上活動如翻身、半坐。24~48 h可在床邊短距離活動,視患者體能以其能耐受為準,同時注意其面色及生命體征變化。⑤飲食指導:術后飲食應遵循少量多餐原則。進食高營養(yǎng)、易消化、無刺激的少渣飲食,視自身情況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順序:實驗餐-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軟食-普食。
120例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患者,住院時間11~16 d,平均13.1 d,住院期間無壓瘡、引流管阻塞等護理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均順利出院。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近年來開展的新型醫(yī)療技術,患者普遍對于該手術缺乏了解,存在擔憂心理及期望值過高,在術前宣教時,要給予患者充分的了解,減少患者術前的擔憂心理及對手術的過高期望值[4],增加手術及護理的安全,以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復。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同傳統(tǒng)手術間存在著差異,如術中常時間腹腔充盈二氧化碳,容易造成高碳酸血癥、手術時間長,容易在術中發(fā)生壓瘡或皮膚損傷,在手術操作中容易造成皮下氣腫等,在護理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地給予嚴密觀察及護理干預措施[5],提高護理質量與安全。
[1]朱晨暉.腹部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2):64.
[2]饒蕓,程琳,徐春霞,等.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8(18):1905-1906.
[3]趙希轉.舒適護理在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2):106-107.
[4]孫海霞,蔣惠.腹腔鏡胃癌手術護理[J].黑龍江醫(yī)學,2005,11(29):871-872.
[5]吳春蓉.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后的護理體會[J].臨床身心疾病雜志,2009,15(1):93-94.
[6]饒蕓,駱群,程琳,等.腹腔鏡和開腹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的比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0B):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