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菊
(山東省沂水縣人民醫(yī)院,山東沂水 276400)
護生心理與臨床教學的關系
孫文菊
(山東省沂水縣人民醫(yī)院,山東沂水 276400)
臨床實習是護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階段。帶教老師對其心理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尤其是《護士條例》的頒布,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同時固定帶教老師,提高帶教老師的素質,醫(yī)院與學校密切配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學生;護理;心理;臨床教學
護士的心理素質是指做好護理工作必須具備的心理狀態(tài)和個性特征[1]。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全面發(fā)展中的關鍵素質[2]。護理臨床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深化,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過程,臨床教學的質量和護生對知識的掌握與健康成長密切相關?,F(xiàn)將臨床教學與護生心理的關系探討如下:
護生在實習期間的心理變化可分為3個階段。
1.1 初期階段
護生初進醫(yī)院,對周圍環(huán)境和工作有陌生感,對實際操作有新鮮感和神秘感。基于他們急于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的心理,表現(xiàn)為準時或提前上班、晚下班,工作主動、積極、精神飽滿;工作服穿戴整齊、干凈,對每一件事都表現(xiàn)出興趣,給予極大的熱情和關注,所以工作熱情踏實,但護生一旦穿上潔白的工作服,就成了雙重角色,既是學生又是護士,他們害怕自己不熟練的操作會給患者帶來痛苦,怕患者拒絕自己的護理,在行動上較為拘謹,不夠靈活主動,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帶教老師的言行給護生以深刻影響,因此,帶教老師的素質、儀表、服務態(tài)度極為重要,帶教老師在護生初進病房時,應熱情、耐心地幫助護生,消除緊張陌生感,有目的地帶領護生與患者接觸,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指導護生觀察老師是怎樣與患者溝通的。掌握溝通的技巧,幫助患者做實事,以微笑服務贏得患者的信賴。加速護生的角色轉變,使其盡快適應環(huán)境,真正進入護士角色。同時,抓好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訓練。但是,帶教老師們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技術操作是取得同學們信任的關鍵。帶教老師在護生入科后,根據護生的情況進行評估,掌握護生的心理狀態(tài),改進帶教工作方法,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要特別強化護生醫(yī)院感染意識,護生在校學習中涉及這方面的知識有限,故在臨床實習中,帶教老師應加強護生醫(yī)院感染知識的教育,幫助護生增強醫(yī)院感染意識,使其在思想上加以重視。同時要制訂切實可行的預防醫(yī)院感染帶教計劃,拓寬知識面,提高認識。
1.2 中期階段
此時護生已較熟練地掌握了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臨床工作已初步了解,神秘感、新鮮感逐漸消失,易將臨床護理工作看得很簡單,認為自己可以勝任護理工作,在工作中變得不夠踏實,重技術操作,輕生活護理。因此,在這一階段應著重培養(yǎng)護生踏實的工作作風、獨立工作的能力,使他們既重視技術操作,又重視生活護理,正確引導護生將學習到的各種護理技能系統(tǒng)化,并用講、看、提問相結合的帶教方式,鞏固學到的知識,講即講操作規(guī)程及注意事項;看即看護生操作順序與操作效果;問即提問對操作技術的掌握程度及操作要點。在此階段,帶教老師書寫護理記錄,首先,告知護生護理記錄是針對護理對象所進行的一系列護理活動的真實反映,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是寫好護理記錄的重要前提,還通過各種形式的法律知識培訓,使護生自覺地堅持對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主動參加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如《醫(yī)療事故處理方法》、《護士條例》。認識到如果護理記錄不能客觀反映患者實際情況,就缺乏相應的法律敏感性,就拿不出舉證責任倒置的證據來保護自己。帶教老師在平時不但傳授知識而且要加強醫(yī)德醫(yī)風教育、消除虛榮心,培養(yǎng)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熱愛護理事業(yè)具有高尚醫(yī)德的護理人才。
1.3 后期階段
護生已基本掌握護理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但他們并不滿足,希望能獨立處理臨床中出現(xiàn)的特殊情況,如危重患者的護理和搶救等。護生在臨床上學有多種科別的疾病護理,每個科的疾病的病因、機制都不同,所以在護理方面都有自己的要點。特別要注意的是突出本科的專業(yè)特點,把基本要領傳授給護生,當臨床工作中有??菩詸z查或操作時,為同學提供見習和操作機會,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所以除要求熟練并正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外,詳細講解??谱o理特點,可結合病例講解??瞥R娢V鼗颊咦o理和搶救程序及在護理和搶救中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及護士的職責,提示學習的重點和目標。為了使護生盡快掌握專科護理,還可采取模擬訓練方式鍛煉護生對意外情況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要注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與學校相比,醫(yī)院人際交往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護生進入臨床,開始嘗試獨立與科室護士、帶教教師、醫(yī)生、患者及家屬交往 ,然而并不是每個護生都能處理好這些關系。帶教老師要幫助護生正確處理各種關系 ,使他們能夠正常與人溝通 ,增強與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工作能力、應變能力、信息捕捉能力。
《護士條例》的頒布旨在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guī)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yè)發(fā)展,保障醫(y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4]。護理隊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不僅是保證護理質量和推進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更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條件。作為護理專業(yè)的實習護生除了掌握本專業(yè)的知識外,在目前的社會大背景下,更應掌握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相關法律知識[5]。實習護生作為護理隊伍的后備力量,帶教老師也有必要將這方面的知識進行強化教育,使他們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與權利,提高法律意識,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臨床教學過去是學校交給醫(yī)院,醫(yī)院交給護理部乃至科室,使護生有無人管的思想,加上實習期間無考試,因此,有的護生思想渙散,學習抓得不緊。此外,帶教的隨意性使護生本身無制約性,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情況了解不全面,使實習小結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護生的工作能力、服務態(tài)度及業(yè)務熟練程度,這對護生職業(yè)素質、工作作風的培養(yǎng)及技術操作規(guī)范化、程序化的形式是不利的。不能多側重于護理知識和技能,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質教育也極其重要,對護生運用護理程序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起來。筆者認為,院校應密切配合,采取護校教師同進病房或定期巡視的方式,把帶、教、管統(tǒng)一起來。護校教師進病房既可及時了解護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情況,督促護生學習,又能擴大護校教師的知識面,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過去在臨床教學中是將護生分散到各病區(qū)實習,因無固定帶教老師,使實習要求、技術操作方法步驟不夠統(tǒng)一。筆者認為建立教學病房,固定帶教老師有以下優(yōu)點:①師資力量相對集中,減少與教學內容不統(tǒng)一的狀況,有利于提高臨床教學質量。②有利于穩(wěn)定護生心理,利于臨床實習。③利于師生思想交流,能了解護生的思想狀況、基礎理論掌握程度,便于有的放矢地帶教。④全面了解護生,及時指出不足,保證實習小結的真實性、全面性。
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護生的心理活動和實習效果。好的帶教老師會使護生樂于學習、勇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愉快順利地完成實習任務;反之護生則用被動方式學習,有問題時不愿問老師而去看書,影響完成實習任務。所以提高帶教老師素質和對帶教工作的認識,也是臨床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素質。臨床教學評價資料結果顯示:教師的素質和受教育層次對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6]。為此,制定了教師資格審查制度。根據臨床護理教學崗位職責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教師的基本任職條件是: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大專畢業(yè),5年以上實踐經驗,有責任感,熟練掌握基礎護理和本??谱o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了解最新臨床研究進展。帶教老師的職業(yè)護士形象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護生,他們的言行對護生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同時實習科室的帶教氛圍也很重要,護理人員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對患者的態(tài)度等都對臨床教學具有重大影響。若使他們感受醫(yī)護人員的積極主動性和崇高的敬業(yè)精神,就會給予護生正面影響,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高[7]。教師要以高昂的教學熱情、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對護生施教,為護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
總之,在帶教過程中要重視護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通過實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熟練的操作技能,很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1]張明島.醫(yī)學心理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220.
[2]黃淑琴.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fā)展[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2.
[3]邱小雪,姜小鷹,高明,等.實習護生《護士條例》相關知識認知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30-32.
[4]左賢.護士條例學習宣傳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
[5]曹玉霞,任桂霞.論臨床帶教中護理記錄的書寫[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2):34-35.
[6]陳兆紅.精神科實習護生帶教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09,6(2):87-88.
[7]李繼坪,成冀娟,劉葆華.臨床護理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管理[J].護理研究,2000,14(6):260.
G642
C
1673-7210(2010)02(c)-122-02
200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