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濤韓斐
(1.青島市城陽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山東青島266108;2.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一高級中學山東青島266108)
討論式教學法初探
張明濤1韓斐2
(1.青島市城陽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山東青島266108;2.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一高級中學山東青島266108)
職高德育課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實現(xiàn)高效的學習?在新形勢下,討論式教學應成為解決這一課題的最佳途徑之一。討論式教學法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融洽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以此達到教學相長的和諧統(tǒng)一。
討論式教學法;德育課;時機;問題;形式
所謂“討論式”教學法就是教師能夠精心巧妙地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高效愉快地汲取知識、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為教師突破重點、難點架起了通往彼岸的橋梁,有利于促進學生知、情、意、信、行五個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把握好討論的時機。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有異議,且急于表述自己的觀點時,運用討論法就會水到渠成。此外,當課堂上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而學生一時說不明白或說不完整時,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補充、取長補短,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尋求討論的時機,關鍵是把討論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決定討論的時間,其實質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可。反之,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卻忽視了學生是否有討論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現(xiàn)討論超前或滯后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狀況,并據(jù)此選擇討論的最佳時機。如果學生沒有討論的需要,即使是教學設計安排的也要摒棄;如果學生產(chǎn)生了疑惑,即使教案上沒有安排,也要進行討論,因勢利導,理清頭緒。
確定課堂討論的課題,是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關鍵。要實現(xiàn)教育目標,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巧妙設疑,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討論條件,從而激發(fā)學生討論的欲望。
首先,教師在設置討論的問題時,必須明確學生的思維特點、知識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設置討論的問題應當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果問題太簡單,學生體會不到討論的樂趣,會影響討論的效果;若討論的問題太難,學生望塵莫及,就會產(chǎn)生挫折感,同樣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因時因地制宜,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做出合理選擇。
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德育課教學大綱,對所教內容統(tǒng)籌安排,恰當梳理每個問題之間的縱橫關系,根據(jù)學生認識結構對問題進行梳理,做到點面結合,以問題為連接點組成一個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升華覺悟的立體知識網(wǎng)。
再次,討論的問題應當緊扣時事和生活實際,我們的教育對象是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青年,網(wǎng)絡、報刊、廣播、影視等增長了他們的閱歷,同時也擾亂了他們的意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脫離實際,言必稱馬列,勢必造成學生“考試背條條,知行分道道”的不良傾向。所以,教師應與時俱進,聯(lián)系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循循善誘,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正確的思想鼓舞人。同時要廣開言路,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從而使課堂發(fā)言個性突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堂成功的德育課必定要形質兼美。作為“形”,討論要何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展示自我的魅力,過于單一則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所以,討論的形式一定要多樣化。
小組式討論在教學過程中,那些知識淺顯且切合學生思想實際的教學內容,可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例如,教完《樹立合理積極的消費觀》一課后,筆者安排了一次小組討論,設計了這樣的討論題目:“花今天的錢,圓明天的夢?”“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一問題涉及兩種不同時代的消費方式,直接觸及學生的思維神經(jīng)。學生可有感而發(fā),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隨意發(fā)表意見,氣氛非?;钴S。經(jīng)過對不同消費觀的分析、辯論、修正,可加深對消費的理解,把握消費的主旨,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合理、科學的消費觀,學生反映這樣的討論使他們受益匪淺。
全班式討論是一種集體思維方式,在討論中,每個參加者都暢所欲言,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個體思維,最終形成班級智慧。例如,講授《經(jīng)濟與政治基礎知識》“個人收入的分配”一節(jié)時,教師拓展延伸,提出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熱門話題,讓學生思考“科學理財”的意義,接著又提出探究創(chuàng)新性問題:(1)“投資理財,唯勤與儉”;(2)“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由于討論的問題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所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堂上大家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有的還爭得面紅耳赤。有的學生說:所謂“‘投資理財,唯勤與儉’,那是在時局動蕩的年代、小農(nóng)經(jīng)濟條件下理財?shù)慕鹂朴衤?,這樣的理財觀念早已經(jīng)落伍”。有的學生說:“‘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是告訴人們投資是有風險的,資本投資不宜單一化。要做分散投資、組合投資。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廣開源、多鋪路,如儲蓄、購買基金、持有股票和買商業(yè)保險等?!贝蠹艺J為:我們不但要繼承民族傳統(tǒng)觀念,而且要掌握理財技能,樹立科學的理財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有許多學生沒有得到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但他們已置身于一種集體思維氛圍中,在多種思維相互撞擊中產(chǎn)生了共鳴,從而接受了某些觀點,形成自己的主張。實踐證明,用討論形式處理上述教學內容,其效果比簡單的說教、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要好得多。
專題式討論即把教學中學生集中反映較難掌握的知識列為專題進行討論。討論前教師可先搜集大家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并進行整理,然后遴選出具有代表性且爭議比較大的觀點交給各小組討論,各小組經(jīng)過討論后達成共識,然后向全班同學闡述本小組的意見。正式討論可一課時完成,也可兩課時完成,即第一課時各討論小組準備發(fā)言材料,第二課時全班交流,形成科學合理的觀點。例如,講授“一國兩制”的內容時,學生普遍反映理論性太強而難以理解。很多學生對“一國兩制”這一科學構想存在著幾種糊涂認識,諸如“權宜論”、“幻想論”。于是,筆者按照既定步驟列入了專題討論,經(jīng)過小組和大組辯論,學生逐步形成下列看法:(1)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與一定條件下允許資本主義存在并非對立;(2)從“互補”理論的角度看,大陸有廣闊的市場、豐富的資源、充足的勞動力,港、澳、臺地區(qū)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大量的資金,兩者結合,可以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3)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是優(yōu)越的,但是目前還不足以吸引港、澳、臺放棄資本主義制度,我們目前首先考慮的是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繁榮發(fā)展,而不是誰勝誰負的問題。學生的發(fā)言緊扣大綱要求,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觀點有理有力,顯示出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證明了專題討論的價值所在。
心理學家克拉克的研究表明,討論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互動和信息交流的紐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和相互之間的合作、競爭。筆者堅信,隨著以人性化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實施,討論式教學必將會受到教育界的青睞,在課改舞臺上綻放異彩。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崔景貴.九年級思想品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靳玉樂,宋乃慶.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什么——談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
G712
A
1672-5727(2010)09-0151-02
張明濤(1977—),男,山東青島人,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中職德育課教學。
韓斐(1977—),女,山東青島人,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一高級中學教師,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新課改教學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