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徐 莉 趙冬俊
向“禁地”挺進
——例談作文教學的主動突圍
江蘇 徐 莉 趙冬俊
人,有一種本能叫“語言本能”。建立在此基礎(chǔ)上的作文本是一件極其自然輕松的事情,如同馬兒奔馳在茫茫原野。然而,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從成人角度出發(fā),對學生作文提出過于苛刻的要求——要求學生記錄美好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高尚的情操,展現(xiàn)美好的情感……于是,學生習作的原野上,人為地兀立出一塊又一塊“不能入內(nèi)”的禁地。學生作文,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久而久之,他們失去了馳騁的野性,漸漸地竟不知如何為文。
作文教學,如何沖出重圍?辦法之一,就是向“禁地”挺進,推倒人為的障礙,還作文本來面目。
寫作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chǎn)活動,作文的命題必須留給作者較大的思維空間和自主表現(xiàn)空間。
蹩腳的作文題,往往給人一種壓抑和窒息的感覺,讓人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言說。具體表現(xiàn)為:
1.離生活,故作“高”“深”
如“行走在消逝中”、“詩意地生活”、“懷想天空”“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這些題目要的是聯(lián)想,抒情,形容,比擬,題意靈空,文學味濃重,生活味稀缺,學生如墜五里霧中①。為文時望題興嘆者居多,只好故作高深,無病呻吟。
2.主題先行,“心”“手”相悖
1998年高考作文“戰(zhàn)勝脆弱”或“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據(jù)抽樣調(diào)查,竟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在文中不是以“自傷、自殘”,就是以“父母傷亡”為代價來“戰(zhàn)勝脆弱”“追求堅韌”。再如,某市畢業(yè)考試的話題作文——“尊重,往往創(chuàng)造美好的境界。請以“尊重”為話題,完成一篇習作”。(大概借鑒課文《珍珠鳥》中的點睛之筆“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命題者對“尊重”這一話題的價值取向已有所限制,絲毫不顧及學生是否認同,是否具有切身的體驗,學生需要做的只是用事實證明,哪里還容得下自己的“觀察”、“體驗”。如此命題,學生的實際作文與“我手寫我心”的理想作文追求相去甚遠。
作文命題,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的寫作興趣。優(yōu)秀的作文題,能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喚醒”功能,喚醒冷卻的內(nèi)心情感,喚醒平常的生活情景,喚醒強烈的表達意識。
《我的同桌》、《我的老師》、《一件有意義的事》這樣的作文題,大有超越時空,經(jīng)久不敗之勢。學生對這些人、這些事耳熟能詳,早就胸有“成篇”。他們筆下的同桌全都勤奮好學、助人為樂,他們筆下的老師,全都和藹可親,愛崗敬業(yè)。這些千篇一律的作文,看不出作者的思想火花,感受不到作者的情感波濤。作文,只是詞語堆積起來的應(yīng)時之需的垃圾。
為避免這類“套板作文”,我常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寫《最令我討厭的人》、《無聊的一件事》《那次,我失敗了》。由于這類題目新穎而富沖擊力,它是學生的筆所沒有觸及的被老師稱為“灰色禁地”的新領(lǐng)域,易喚醒被學生擱置一邊的內(nèi)心情感。這樣的題目,常常會催生一些充滿真情、個性迸發(fā)的佳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敝灰獙⒆魑念}牢牢地定位于普通生活之中,學生的觀察力、體驗感和表現(xiàn)欲就不難點燃。
如,關(guān)于“尊重”的話題作文。不能想當然地從概念出發(fā),讓閱歷不深,道德品質(zhì)還未成熟的學生,描述“尊重所創(chuàng)造的美好境界”。設(shè)計時,我增加引語:“……過去的日子里,也許,你沒有尊重他人的隱私,偷看同學日記;也許,你沒有尊重他人人格,給人取綽號;也許,你沒有尊重長輩的意見,任性而為……。想到這些,也許你會悄悄地臉紅,而臉紅意味著你的長大。請以‘尊重’為話題,完成習作?!蓖?,關(guān)于“尊重”的話題作文,高低優(yōu)劣,自能辨識。前者,遠離學生生活,學生免不了要違心地東拼西湊,矯情造作。而后者,引領(lǐng)學生挺進“揭露自我”的禁地,喚醒平常的生活情景,從而“平復(fù)”了學生寫作的廣闊原野。
大多作文題,追求詩意、規(guī)范、端莊的書面表達效果,常給人正襟危坐的嚴肅感。如果間以口語化作文題,學生會產(chǎn)生親近感而樂于接納。如“媽,你有白頭發(fā)了”與“媽媽不再年輕”,前者,是交際用語,一下子將學生推進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說句話的前前后后,從而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思考之弦。而后者,似心底的一聲嘆息,不易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
我們的作文教育中帶有明顯的“道德判斷”,“思想健康”“立意高遠”,而且成了寫作的第一要義。
學生這樣描寫進食堂的瞬間——
剛進食堂,同學們便如猛虎下山。沖到窗口,他們?nèi)纭氨捡Y”,突然來個急剎,整個身子穩(wěn)穩(wěn)地、瀟灑地停住了。
老師提醒學生——這樣描寫有損學校管理不善的形象,這樣的“瀟灑”不值得欣賞。
學生這樣記錄自己的矛盾心理——
自習,老師安排我管理班級紀律。可總有些同學講話,而且盡是我的好朋友。我鐵面無私地將他們的名字記到黑板上,但他們似乎并不買賬,以為我是他們的好朋友,就會網(wǎng)開一面。于是,他們照例說著話。我火了,大聲吼道:“再講,就跟你們報告老師?!币娝麄冇兴諗?,我又想:平日手把手,肩并肩的,有難同當,多有兄弟情義啊!報告還是不報告呢?報告老師又傷害了兄弟情義,但不報告,他們又太猖狂了!我便狠下心來,要將他們報告老師。老師真的來了,心卻不知怎的,又軟下來了。
老師找其談心——對待不守紀律的同學,要一視同仁,不能包庇!
在這里,立意不高的習作,成為老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憑證。他們忘記了指導(dǎo)學生準確、生動地進行言語表達的本體任務(wù),而試圖撥正學生思想,唯恐“思想不正,全文皆敗”。
在此背景下,學生學會蒙蔽自己,對真實世界“視而不見”,他們緊鎖著自己的心扉,去揣摩老師的意圖,迎合老師的“健康口味”。他們不由自主不大情愿地生活在別人的思想、情感里,任自己一片荒蕪。
學生時代是人的情感最豐富,最易變的時期:惡作劇后的竊喜,受人批評的憤怒,遭人嘲諷的苦惱,無法抉擇的矛盾……可以說,他們每一分鐘都有情感波瀾在起伏,每一秒都有感情的浪花在飛濺。作文應(yīng)是他們情感變化的記錄表,哭了,笑了,急了,跳了,都應(yīng)該毫無顧忌地飛到五線譜上,成為他們?nèi)松鷺氛碌囊粋€個美妙音符。如果,只能接納“高昂”,拒斥“低沉”,學生習作將變成毫無生氣的“高調(diào)宣言”。
詩人北島的代表作《一切》,曾被批評為“思想不健康”,并扣之以“虛無主義”“悲觀主義”的帽子,有些批評家引用舒婷的《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來進一步反證北島的不是。這種批評讓舒婷不安,她趕緊在文章里申明說:我笨拙地想補充他,結(jié)果就思想和藝術(shù)都不如他的深刻、響亮和有力。舒婷的說明是真實的。道理很簡單,比較的“樂觀”,并不能產(chǎn)生比較樂觀的好詩,同樣,比較的“悲觀”,未必就是比較悲觀的壞詩。
教學中,我們就是這樣左削“悲”右砍“怒”以?!八枷虢】盗⒁飧摺?,以致學生作文的天地,只剩針尖大小罷了。在針尖上,學生還如何載歌載舞?
人有悲、歡,人有喜、怒。作文就是表現(xiàn)這些真實情感的載體——
……趙老師說要把“創(chuàng)編故事大賽”中獲獎同學的作文編到小報上。
可當我快速瀏覽下來,心情如遭晴天霹靂,小報上并沒有我的獲獎作文……我覺得趙老師口是心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他常教育我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全是屁話。
——節(jié)選《口是心非》
單就這篇文章的立意,有令人振奮的地方嗎?無非是發(fā)了一通牢騷,表現(xiàn)自己的不滿心緒。然而,透過這只言片語,我們可以觸摸兒童心靈的實態(tài)。那屬于學生時代的自私、狹隘與小家子氣,是彌足珍貴的。若因為“立意”,而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溫文爾雅”,那是對言語生命的摧殘。難道表現(xiàn)“不滿”的情緒就是不健康,就是立意低下?
朗讀這篇作文時,不登大雅之堂的“屁話”,引得一陣哄笑。尷尬的我,也投之一笑:比立意更要緊的是學生表達的欲望,表達的痛快,表達的勝利。
學生作文里有這樣一句話:“星期天,我?guī)е职謰寢尩叫『舆呁?,教他們興致勃勃地撈河里的小蝌蚪。”老師改為;“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到小河邊玩,興致勃勃地替我撈河里的小蝌蚪?!蔽丛系?,學生竟固執(zhí)地將這句話改了回來,因為爸爸媽媽開始不愿去,后來,小作者苦苦動員,才帶領(lǐng)他們?nèi)サ摹?/p>
作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位”“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我們所要做的是了解學生的生活,設(shè)身處地地想象學生內(nèi)心的意思和情感,以此指導(dǎo)學生作文,評改學生習作,而不是想當然地憑一己好惡——手執(zhí)利刃,順者昌逆者地肆意砍伐,迫其就范。
本學期,學校推廣校園集體舞。學生如是描述學跳集體舞的經(jīng)歷。
體育課,我們學了一種特殊的舞——校園集體舞。
老師開始分組了。我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男生和女生一起跳。我真想假裝肚子疼,向老師請個假。可我裝不出那個樣兒,沒辦法。只好安分守己地待在操場上。
開始教舞蹈動作了。我們女生的預(yù)備動作是兩只手像孔雀開屏一樣,貼著褲縫。不過,輪到我們,就像母雞一樣,張著兩只笨拙的翅膀。
第二個動作是女生的手放在男生的手上,許多同學都不愿意。男生和男生跳的那一對可高興了:“老師,有人不牽手?!彼麄冃覟?zāi)樂禍地打小報告。老師一聽,便停下來,挨對挨地檢查。待老師一走,我們連忙把手放下,不停地在褲子或衣服上用力地擦,那架勢,恨不得立刻將與別人牽過的手一瞬間抹掉。讓人不再想起,和某某牽過手。老師一來,又要將兩只手放在一起,反反復(fù)復(fù),弄得老師像個媒婆似的。
和倪艷一起跳的趙明剛就聰明了——他將一張紙疊成結(jié)實的小長條,兩人各拿一半。老師也沒發(fā)現(xiàn)。
作文表現(xiàn)出學生對集體舞的排斥。
這是處于青春期的少年特有的心理(正因為這種心理,學生習作才能如此自然、生動)。無須大驚小怪,視其為洪水猛獸,而在作文評改中給予嚴厲的規(guī)勸,因為“自然揮灑出絕妙篇章,理智橫加干擾,會毀損萬物的完美形象”(華茲華斯)。所以,我只從作文的角度,這樣評價:
校園集體舞只是聽說,并未親見。讀了周婷婷的這段文字形象感極強的文字——用我們頭腦中已有的形象來描摹她需要表現(xiàn)的動作,我似乎可以想象同學們初學時笨拙的舞姿,扭捏的合作。
在那位公然與老師唱反調(diào),不肯與女生同組跳舞的男生作文里,我留下這樣的感言:
讀著這些文字,我想起讀師范的我——很是害羞,不愿答理女孩子。為了鍛煉與別人交往的能力,我毅然報名參加了“舞蹈興趣小組”。這在同學看來,是匪夷所思的——那是要和女生拉手的(相當于校園集體舞)!就這樣,在有些同學的冷嘲熱諷中,我堅持下來。后來,代表班里參加校園舞比賽,我們隊兩度奪冠。做老師了,我一直有這樣的夢想——讓每個孩子學會舞蹈,因為健康的舞蹈,會給你健康的身體和柔韌的心靈。
某校曾發(fā)生這樣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一女生在《我的一個秘密》這篇作文中告訴老師,她暗戀上了某男孩,已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十分痛苦,可是老師閱后只批了八個字:直抒胸臆,排比有力。本想得到老師幫助的女孩大大地失望了,自責、焦慮、迷惘和無助的她最終得了抑郁癥而只有中途輟學②。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我們在指導(dǎo)學生學習寫作的同時,也擔當著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dǎo)、融通情感的責任。作為成長中的學生,他們不免表現(xiàn)得思想狹隘、情感偏激,心理脆弱。這需要老師的人文關(guān)懷,讓學生始終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以免得他們在作文的茫茫原野上,誤入情感糾纏的沼澤,不能自救;陷入憤世嫉俗的怪圈,不能自強。
畢業(yè)考試前夕,學生禁錮在書山題海之中。一位愛好寫作的學生,懷著無比激憤的心情寫下一篇題為《籠中遐想》的作文,訴說自己生活在老師們鑄造的鐵籠里的苦惱與煩悶,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老師的仇恨與敵視,恨不能將老師“五馬分尸”。我理解學生的處境與心情,但這種憤恨,最先扭曲的是學生自己。
我在學生作文本上,題寫了臺灣詩人非馬的一首小詩——《鳥籠》:“鳥籠,把籠門打開,讓鳥飛走。把自由還給鳥籠?!痹僮屍鋵懸黄痘\中遐想(二)》。我高興地看到,學生,跳出了狹隘的思維圈,把老師看作他們同病相憐的“戰(zhàn)友”。這種跳躍,其實就是人生態(tài)度的改變,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
一位在校中學生,在給媽媽的信中,有這樣的猜疑和隱憂:
“媽媽,你快生小寶寶了,別人說你生了小寶寶就不愛我了,我都不信,因為,你是我媽媽?!?/p>
老師將這封情真意切的書信,編進班級小報,并寫下這樣的評點:
聽別人說自己要失去母親的愛了,作者的心中何其忐忑!寶寶都快生了,可見這種忐忑之情已經(jīng)憋在她心里好長時間了!可是,在她看來,這樣一個敏感的問題,實在是難以啟齒,今天 ,她終于可以借著寫信這個合適的方式一吐為快了?!皠e人都說你生了小寶寶就不愛我了,我都不信”,理由是“因為,你是我媽媽?!闭堊⒁猓跀⑹鲞@個理由時使用了一個逗號,這似乎是一種委婉,體現(xiàn)了對媽媽的尊重;這似乎還是一聲哽咽,讓媽媽覺得這女兒特別楚楚可憐;這似乎更是一種蓄勢待發(fā),讓人覺得后面的理由擲地有聲!這就是文字的魅力,這也是書信的特長!
這樣的評點,是純粹站在讀者角度,對學生習作進行的文本細讀。這份細膩的關(guān)懷,使學生焦躁不安的心得到撫慰,學生還怎能不用心寫作,自由寫作。
①范守綱.溫故.語文學習.2008年第一期卷首.
②毛榮富.作文教學與學生的心靈和諧.語文學習.2007年第5期.
江蘇省興化市張郭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