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海 張光輝
1.山東省榮成市整骨醫(yī)院,264325
2.山東省榮成市中醫(yī)院
切開排膿術是目前治療肛周膿腫的傳統手術方法,但術后痛苦大,且易形成肛瘺,多需兩次手術治愈。1998年7月~2009年10月,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一期根治肛周膿腫281例,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本組共281例,男238例,女43例;本組男女發(fā)病率有明顯差異;年齡14~74歲,平均 39.2歲;病程 2~12天,平均5.3天。其中單純低位膿腫247例,低位馬蹄形膿腫28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6例,均行一期根治術。
手術方法:本組均采用骶麻或鞍麻。麻醉成功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于膿腫中心作一放射狀梭形切口,放出膿液,以探針自切口處引入,左手食指伸入肛內引導自內口引出。如為低位馬蹄形膿腫則行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使兩口之間與膿腔相通,其內有乳膠管引流支撐,表面有皮橋存在;如為高位膿腫則行低位切開高位掛線,掛線應松掛,術后第 5天起分2~3次緊線,間隔時間為5天,平均脫線期15天。術畢京萬紅軟膏外用,紗布覆蓋,丁字帶固定。
術后處理:術后常規(guī)靜滴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便后以中藥(魚腥草、苦參、側柏葉、金銀花、生甘草等)水煎坐浴,每日換藥1次。傷口外用京萬紅軟膏,油紗條壓迫引流創(chuàng)面。
療效:本組均一次治愈,療程 14~37天,平均 18.2天。術后隨訪患者182例半年,無肛瘺、肛門狹窄及肛門失禁發(fā)生。
現已證實,絕大多數肛周膿腫由肛竇感染、繼而肛腺感染化膿而成[1],且肛瘺幾乎都是肛周膿腫切開引流后自行破潰后形成的,是肛周膿腫的后遺癥[2]。因此,無論行何種手術,必須準確找出內口,并一期處理,才能達到根治目的。
手術治療時先于膿腫中心作一梭形切口,達到引流膿液并形成人造外口的目的,有利于探針尋找內口。內口的處理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必須準確找出原發(fā)內口,并予以切開;如內口不明顯者,可將探針自最薄弱處穿出,同時破壞鄰近可疑肛竇。切口呈梭形,既引流通暢,又可使愈合創(chuàng)面平整。而主灶切開、對口引流術治療較大膿腫或馬蹄形膿腫具有一次性根治、損傷組織少、傷口引流通暢、愈合快、疤痕組織小等優(yōu)點[3]。
高位膿腫是肛腸科的疑難病癥,切開掛線法是傳統中醫(yī)手術療法。我們將傳統的一次緊線改為術后第5天開始分次緊線,充分利用掛線的慢性勒割和引流的雙重作用,避免了掛線過早脫落而可能后遺的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和引流不暢。本組治愈6例,效果確切,但病例較少,有待進一步總結。
術后中藥坐浴、應用抗生素及正確的臨床換藥,同樣是一期根治、防止復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黃乃健.中國肛腸病學.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6:706.
[2]張有生.切開掛線法治療肛門周圍膿腫預防后遺肛瘺的研究.中國肛腸病雜志,1995,5(3):3.
[3]安阿玥.肛腸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