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特約記者 伍沽河
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28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有60多國以及歐盟、北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的代表出席。不少媒體披露,這次倫敦大會主要就是籌集資金收買塔利班溫和派,以便為美國與北約盟友早日從阿富汗抽身做準備。而路透社說得更直白,倫敦大會或許標志著阿富汗戰(zhàn)爭結(jié)束的開始??栐?8日堅持認為,西方軍隊應在阿富汗待10—15年。
英國廣播公司28日稱,盡管與會代表反復強調(diào),這不是一次“撤軍和招安”的會議,而是一次旨在為阿富汗制定未來戰(zhàn)略的會議,不應將注意力片面集中在“招安”上,而忽略了會議的三大議程:撤軍和轉(zhuǎn)移防務時間表;在阿富汗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援助;說服阿富汗鄰國提供更多幫助。然而會上熱議的就是推動成立一個所謂的“和平與重返社會信托基金”。 英國《泰晤士報》說得更直接,這次籌款大會需要籌集到5億美元,德國承諾出7000萬美元,英國只承諾出數(shù)百萬美元,日本也答應出錢,一些國家還沒有表示。文章稱,設立基金收買塔利班的計劃創(chuàng)意來自阿富汗總統(tǒng)卡爾扎伊,他希望設立10億美元的基金,并最終擴至20億美元,讓更多塔利班成員“放棄暴力,加入民主進程”??栐翞檎f服各國掏錢,不斷表示“不能只靠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并強調(diào)招安有助于“早日減輕盟軍負擔”。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一些英美官員開始試圖將“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區(qū)別對待,如英國外相米利班德就對美國參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稱,“不應妖魔化塔利班”,一些人也在談論“不要奢望全面勝利”,但爭議仍然很大,且“談判缺乏對手”。
英國《衛(wèi)報》以“更多的會談,更多的戰(zhàn)爭”為題發(fā)表評論稱,新一輪對塔利班的招安已拉開大幕。報道說,類似大會9年來至少召開過6次,但均無實效,卡爾扎伊變得越來越依賴美軍,而美國日復一日地抱怨北約盟國沒有盡心盡力,會議除了暴露盟國間的分歧外,估計仍然沒有成果。文章稱,卡爾扎伊一直頑固拒絕改革,他的政府不但腐敗無能,而且只剩一半閣員,他唯一關心的是怎么上臺。《紐約時報》披露,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密電致函奧巴馬,痛批卡爾扎伊“不是一個合格的戰(zhàn)略伙伴”。
“美國之音”稱,塔利班已聲明,拒絕“金錢換和平”的招安方案,并稱計劃“注定失敗”。路透社稱,如果大會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西方國家或許只能選擇繼續(xù)在阿富汗大量駐軍,繼續(xù)一場越來越失去支持的戰(zhàn)爭;或許僅僅保留少數(shù)軍隊,保住在內(nèi)戰(zhàn)中搖搖欲墜的阿富汗政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