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俊,梁 卉,湯新強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藥劑科,遼寧 大連 116011)
國內外臨床上存在氨芐西林鈉、酚磺乙胺配伍使用,但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配伍后發(fā)生顏色等變化。為進一步探討兩藥可否合用,做此實驗。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Beckman公司;125型輸液泵:美國Beckman公司;168型紫外檢測器:美國Beckman公司;YWG-C18色譜柱(150 mm×4.6 mm,10 μm)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elTA320 pH計: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
注射用氨芐西林鈉 0.5 g/支,石藥集團生產,批號:0801102;注射用氨芐西林鈉0.5 g/支,山東瑞陽制藥廠生產,批號:07092602;酚磺乙胺注射液每支0.5 g/2 mL,山東方明藥業(yè)生產,批號:0711122;酚磺乙胺注射液每支0.25 g/2 mL,泗水希爾康制藥廠生產,批號:0702111;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瓶,石家莊四藥生產,批號:080226165;甲醇(色譜純):天津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fā)中心生產,批號:20080311;蒸餾水:自制(經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
1.3.1 樣品溶液的配制:(1) 按臨床常用劑量,將注射用氨芐西林鈉2.0 g和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分別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混勻,配成的單一樣品溶液,見表1。(2) 按臨床常用劑量,取注射用氨芐西林鈉2.0 g和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混勻,配成兩藥混合的配伍樣品溶液,見表2。
表1 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的單一樣品溶液Tab 1 Single samples
表2 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的配伍樣品溶液Tab 2 Combined samples
1.3.2 樣品溶液pH值的測定及外觀變化的考察:分別取“1.3.1”項中共8種樣品溶液,于0、0.5、1、1.5、2、2.5、3和4 h測定其pH值,同時觀察記錄溶液的外觀(顏色、澄明度)變化。
1.3.3 HPLC法考察配伍后樣品液中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的含量變化:(1) 專屬性試驗以甲醇∶水(30∶70)為流動相,流速為1.0 mL/min,檢測波長240 nm,柱溫為室溫。分別取單一樣品液1和3,配伍樣品5,進樣量5 μL,記錄色譜圖。(2) 精密度的考察:分別取單一樣品液1~4,連續(xù)進樣5次,進樣量5 μL,記錄峰面積,計算變異系數(shù)。(3) 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樣品溶液的穩(wěn)定性考察:分別取單一樣品液1~4,于0、0.5、1、1.5、2、2.5、 3和 4 h進樣,進樣量5 μL,記錄峰面積,計算變異系數(shù)。(4) 配伍后樣品溶液中氨芐西林鈉,酚磺乙胺含量變化的考察:分別取配伍樣品溶液5~8,于0、0.5、1、1.5、2、2.5、3和4 h進樣,進樣量5 μL,記錄氨芐西林鈉、酚磺乙胺的峰面積,見圖1。
兩廠家氨芐西林鈉樣品液的pH值分別為8.55±0.045和8.59±0.06,兩廠家酚磺乙胺樣品液的pH值分別為5.39±0.04和6.08±0.10,4個單一樣品液的pH值在4 h內無明顯變化;其顏色在0 h均為無色,樣品1、3和4在4 h內無明顯變化,但樣品2于3 h時呈淡黃色,至4 h未見加深。
兩廠家藥品交叉配伍后的4個配伍樣品溶液的pH值均低于單一的氨芐西林鈉樣品液,高于單一的酚磺乙胺樣品液,但在4 h內無顯著變化;其顏色在0 h均為無色,分別于4 h內的不同時間發(fā)生明顯變化,結果見表3和4。
2.2.1 專屬性試驗結果: 在此條件下,酚磺乙胺和氨芐西林鈉保留時間分別為2.80 min和5.19 min,兩峰分離良好,無干擾。色譜圖如圖1。
2.2.2 精密度考察結果:樣品液1~4的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精密度測定的RSD分別為0.49%、1.98%、1.28%和1.66%,數(shù)據(jù)見表5。
2.2.3 單一樣品溶液穩(wěn)定性的考察結果:樣品液1和2的氨芐西林鈉含量及樣品液3和4的酚磺乙胺含量在4 h內無明顯變化,但樣品液2的色譜圖峰形顯示該樣品液于1.5 h始氨芐西林鈉的峰面積明顯降低,數(shù)據(jù)見表6。
2.2.4 配伍后溶液中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含量變化的考察:兩廠家四種交叉配伍溶液的酚磺乙胺峰面積均隨時間延長呈上升趨勢;而各樣品液的氨芐西林鈉峰面積亦隨時間略減小,其中樣品5峰形變化相對較小,0~4 h各時間點峰面積RSD為3.28%,樣品6、7、8峰形有較大變化(出現(xiàn)氨芐西林的衍生物峰),峰面積變化亦較大,數(shù)據(jù)見表7。
表3 樣品溶液的pH值測定結果Tab 3 pH of all samples
表4 配伍前、后樣品溶液的外觀變化Tab 4 Visible chang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combination
“-”表示無顏色改變、無沉淀和無氣泡產生
圖1 專屬性試驗色譜圖Fig 1 Chromatogram of Specialization
表5 氨芐西林鈉和酚磺乙胺的精密度結果Tab 5 Precision of Ampicillin Sodium and Etamsylate
表6 氨芐西林鈉、酚磺乙胺的穩(wěn)定性結果Tab 6 Peak area of single samples
在臨床發(fā)生氨芐西林鈉與酚磺乙胺的配伍變化后,作者查閱了目前臨床最權威的注射劑配伍參考文獻[1],發(fā)現(xiàn)記載為二者能夠配伍;后查閱藥學期刊文獻[2],報道不能配伍,有顏色發(fā)生變化,但其只測定了pH值、外觀及紫外吸收值的變化。本實驗采用了HPLC法測定兩藥的含量變化,并觀測峰形的變化。
檢測波長的選擇:文獻對氨芐西林的測定采用225 nm或254 nm[3],酚磺乙胺采用223 nm[4]。本實驗分別對樣品液于220 nm~400 nm處進行掃描,發(fā)現(xiàn)254 nm為酚磺乙胺的吸收谷;同時為避免氯化鈉在200 nm附近的末端吸收,根據(jù)紫外掃描結果,作者選擇了240 nm作為檢測波長。
流動相的選擇:由于氨芐西林鈉為堿性,酚磺乙胺為酸性,HPLC法分別測定二者的色譜條件相差較大。經過多次預試,反復優(yōu)化,最終選擇了C18柱,甲醇∶水(30∶70)為流動相,實現(xiàn)了兩種成分的良好分離,且分析時間較短,該色譜條件尚未見文獻報道。
氨芐西林鈉與酚磺乙胺配伍后,酚磺乙胺結構中酚羥基部分成鈉鹽,使酚羥基與芳環(huán)之間的共軛作用和助色作用增強,使其顏色變深[4]。
氨芐西林鈉本身就不太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聚合反應,酚磺乙胺的加入,加速了它的聚合反應,所以不能配伍使用[5]。
氨芐西林鈉的藥品說明書記載其靜脈滴注時不宜與氨基糖苷類、磷酸克林霉素、紅霉素、維生素C和氯丙嗪等藥配伍。目前,注射劑配伍穩(wěn)定性的文獻較多,但研究結果多并未有法定標準收錄。臨床用藥中應盡量避免配伍使用,必要時應參照藥品說明書,避免盲目配伍帶來的治療危險。
[1] 丁力,丁得素,丁宇,等.318種中西藥注射劑配伍變化快捷檢索及應用手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
[2] 李海蘭,金蟄元,秦元滿.氨芐西林鈉與酚磺乙胺在輸液中的配伍[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1999,22(4):285-286.
[3] 江霞,顏晗.反相HPLC法測定注射用氨芐西林鈉的含量[J].中國藥師,1999,2(5):259-26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5.788-789.
[5] 王懷良.臨床藥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