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希柱, 喬 琨
(集美大學 水產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閻希柱, 喬 琨
(集美大學 水產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對廈門海區(qū)的多鱗(Sillago sihama)和鋸塘鱧(Prionobutis koilomatodon)的生化組成及比能值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 除鋸塘鱧粗脂肪含量與水分含量為顯著相關外(P<0.05), 兩種魚的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和比能值均與水分含量之間存在極顯著負相關關系(P<0.01); 除鋸塘鱧粗脂肪與比能值為顯著相關外(P<0.05), 兩種魚的水分含量、粗蛋白質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質含量與比能值之間均存在極顯著的相關關系(P<0.01)。因此, 在對誤差要求不嚴格的條件下, 水分含量可以用來間接估算多鱗和鋸塘鱧魚體的生化組成和比能值, 進而用于野外魚類能量學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流分析的研究。
多鱗(Sillago sihama); 鋸塘鱧(Prionobutiskoilomatodon); 生化組成; 比能值
魚體的比能值和魚體生化組成研究是魚類生物能量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天然條件下, 魚體組成及魚體比能值是魚類自身發(fā)育狀況以及對各種環(huán)境因子的適應性反應的直接表現(xiàn), 是衡量魚類身體能量儲備水平、魚類營養(yǎng)及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
許多學者對魚類的生化組成及比能值進行了研究[1~19]。甚至對某些特定水域的魚類開展了系列的比能值研究[1~5,15,20]。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魚體水分含量與比能值、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間存在相關關系, 從而提出以水分含量為自變量來間接估計比能值、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的簡易方法, 而有的研究則對該方法應用的普遍性提出了質疑[12]。
將65℃烘干的樣品放在室內自然冷卻4~6 h, 測得風干質量, 測定初水分含量(S0, %),S0(%)=[鮮質量(g)-風干質量(g)]/鮮質量(g)×100%; 采用 MB35鹵素水分測定儀測定吸附水含量(S1, %), 總水分含量(S, %)=[S0+(1-S0)S1]×100%, 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蛋白含量, 氮換算成蛋白質的系數(shù)為6.25[6]。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粗脂肪含量, 采用 550 ℃灼燒法測定粗灰分, 根據相差計算法測定碳水化合物含量,按如下公式計算:碳水化合物含量(%)=100%-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
采用Parr1672 型半微量氧彈儀測定樣品的比能值(Q)。每份樣品重復測定2 次, 當相對偏差超過2%時, 增加重復次數(shù), 取偏差在 2% 以下的兩個測定值的平均數(shù)為記錄結果。Q以單位濕質量(g)含能量(kJ)表述。
通過魚體的主要含能物質(蛋白質、脂肪)含量的計算得出理論比能值, 因為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0.5%), 未計算其能量[19]。蛋白質和脂肪的換算系數(shù)分別為 23.62 kJ/g和39.50 kJ/g[6]。Q’(kJ/g) =P×23.6+L×39.5,Q’為魚體的理論比能值;P為魚體的蛋白質含量;L為魚體的脂肪含量。Q’以單位濕質量(g)含能量(kJ)表述。
魚體鮮樣中各生化組成、實測比能值及根據生化組成計算出的鮮樣理論比能值見表1。
表1 多鱗和鋸塘鱧的生化組成及實測比能值和理論比能值Tab. 1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alorific value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ed calorific value of Sillago sihama,Prionobutis koilomatodon
表1 多鱗和鋸塘鱧的生化組成及實測比能值和理論比能值Tab. 1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alorific value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ed calorific value of Sillago sihama,Prionobutis koilomatodon
生化組成(%)比能值(kJ/g)魚種 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灰分 碳水化合物 實測 理論多鱗76.54±3.56 17.76±2.95 1.36±0.23 2.89±0.71 1.44±0.66 4.37±0.67 4.72±0.72鋸塘鱧 75.31±2.58 18.75±1.86 2.69±0.33 2.85±0.52 0.40±0.48 4.98±0.43 5.49±0.53
由表1可見,理論比能值比實測比能值高, 兩者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 其中多鱗的理論比能值比實測比能值高7.79%,Q多鱗= 0.9228Q’多鱗+ 0.0234(R2=0.9967); 鋸塘鱧的理論比能值比實測比能值高10.13%,Q鋸塘鱧=0.7583Q’鋸塘鱧+ 0.8217(R2= 0.9011)。
實測比能值較理論比能值小的原因可能是計算所用的脂肪的比能值偏高。有關的文獻所報道的脂肪的比能值在不同的魚類和同種魚類也會隨魚的生長而發(fā)生變化。所以, 多鱗和鋸塘鱧幼魚脂肪的比能值可能小于普遍認為的 39.5 kJ/g, 因而用 39. 5 kJ/g作為魚類脂肪的比能值有時是不合適的。
比能值與魚類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能源要素密切相關。能量蛋白比(Q’/P)是3種營養(yǎng)要素的能量之和與蛋白質含量之比值。在各種營養(yǎng)要素能量總和一定的情況下,Q’/P值較小者, 其魚體蛋白質含量就相對較高, 魚肉食用時口感較好, 且多余的蛋白質不易以能量的形式儲存于體內, 故這種魚肉是更為理想的食品, 鋸塘鱧的Q’/P值為 29.28, 多鱗的Q’/P值為26.58。因此, 多鱗是更為理想的食品。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物是魚體含能量的主要物質載體。在一定自然條件下, 魚體各組分之間的比例關系比較恒定, 可以以魚體易測指標來間接估算魚體的生化組成和比能值[10~12,14], 所以魚體生化組成各成分之間的相關關系引起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的探討。
鋸塘鱧水分含量與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和比能值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0.7058x+71.90(R2=0.96);y=-0.0839x+9.0062(R2=0.43);y=-0.1582x+14.77(R2=0.63);y= -0.16x+17.032(R2=0.94), 且除粗脂肪含量(P<0.05)外, 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和比能值均與水分有極顯著相關關系(P<0.01)。其相關系數(shù)由高到低依次為:蛋白質>比能值>灰分>脂肪。
對鋸塘鱧粗蛋白質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質含量與實測比能值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 0.2185x+ 0.8889(R2=0.91);y= 0.8349x+ 2.7399(R2=0.43);y= 0.6294x+ 3.1896(R2=0.58)和y=0.16x+1.0359(R2=0.94), 除粗脂肪(P<0.05)外, 相關水平均達到了極顯著(P<0.01)。綜合 2.2的結果, 其相關系數(shù)由高到低依次為:水分或干物質(兩者相關系數(shù)非常接近)>粗蛋白質>粗灰分>粗脂肪。
除鋸塘鱧粗脂肪含量與比能值為顯著相關外(P<0.05), 多鱗和鋸塘鱧的水分含量、蛋白質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干物質含量和比能值均存在極顯著相關關系(P<0.01), 因此, 可以通過水分來間接估計比能值。
在比能值及各個生化組成成分中, 水分含量的測定技術簡單, 工作量相對較小, 因此可以考慮用魚體的含水量來間接估計魚體的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對于生化組成和比能值與水分含量之間的關系而言, 雖然不同種的魚類存在不同的回歸關系(同種魚隨生長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會有差異), 但如果對這種誤差要求不是很嚴格, 就可以用水分含量估算魚體生化組成及比能值。本研究表明, 水分含量可以用來間接估算多鱗和鋸塘鱧魚體的生化組成和比能值, 且完全可以把這種簡便的推算結果應用于野外魚類生物能量學研究和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流分析。
[1]蘇紀蘭, 唐啟升. 中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 II.渤海生態(tài)系統(tǒng)動力學過程[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43-296.
[2]Meakins R H. Variations in the energy content of freshwater fish [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1976, 8(3):221-224.
[3]Perez M A. Calorimetry measurements of energy value of some Alaskan fishes and squids[R]. Seattle(Washington):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94.
[4]Soriguer F, Serna S, Valverde E,et al. Lipid, protein,and calorie content of different Atlantic and Mediterranean fish, shellfish, and molluscs commonly eaten in the south of Sp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7, 13(4):451-463.
[5]Tierney M, Hindell M A, Goldsworthy S. Energy content of mesopelagic fish from Macquarie Island[J].Antarctic Science, 2002, 14(3):225-230 .
[6]崔奕波. 魚類生物能量學的理論與方法[J]. 水生生物學報, 1989, 13(4):369-383.
[7]楊嚴鷗, 姚 峰, 余文斌, 等. 不同性別沙塘鱧體重與生化組成和能值的關系[J]. 淡水漁業(yè). 2006, 36(4):26-28.
[8]謝小軍, 孫儒泳. 南方鲇幼魚魚體的含能量及化學組成[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0, 3:83-88.
[9]雷思佳, 葉世洲, 李德尚, 等. 臺灣紅羅非魚幼魚水分含量與脂肪、蛋白質含量及比能值之間關系的研究[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9, 18(4):367-370.
[10]李軍. 黑鯛幼魚魚體的比能值及生化組成的研究[J].海洋科學集刊, 1997, 38:155-161.
[11]曹振東, 謝小軍. 南方鲇的魚體能量密度及其預測模型[J]. 海洋與湖沼, 2002, 33(1):68-74.
[12]劉家壽, 崔奕波. 體重和攝食水平對鱖和烏鱧身體的生化組成和能值的影響[J]. 水生生物學報, 2000,24(1):19-24.
[13]崔奕波, 解綬啟, 朱曉鳴, 等. 魚類生長與生物能量學研究進展[J].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 20:11-15.
[14]王瑁, 丘書院, 楊圣云, 等. 花尾胡椒鯛幼魚的生化組成和比能值[J]. 中國水產科學, 2001, 8 (3):5-9.
[15]吳志強, 丘書院, 楊圣云, 等. 閩南-臺灣淺灘漁場六種主要中上層魚類的生化組成檢測分析[J]. 水產學報, 2000, 24(5):428-431.
[16]王軍, 蘇永全. 三種彈涂魚的生化組成及能值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 33(1):96-99.
[17]馬徐發(fā), 王衛(wèi)民, 熊邦喜, 等. 細鱗鲴(Xenocypris microlepisBleeker)的生化組成和能值[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6, 25(1):76-80.
[18]陳少蓮, 劉肖芳, 胡傳林, 等. 我國淡水優(yōu)質草食性魚類的營養(yǎng)和能學研究 I. 草魚團頭魴長春鳊的生化成分和能值[J]. 海洋與湖沼, 1992, 23(2):193-205.
[19]王波, 劉世祿, 左言明, 等. 眼斑擬石首魚的生化組成及預測模式[J]. 海洋科學進展, 2002, 20(4):56-61.
[20]唐啟升, 孫耀, 張波, 等. 七種海洋魚類的生物能量學模式[J]. 水產學報, 2003, 27(5):443-449.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alorific value ofSillago sihamaandPrionobutis koilomatodon
YAN Xi-zhu, QIAO Kun
(Fisheries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Sep. ,26, 2008
Sillago sihama; Prionobutis koilomatodon;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alorific value
The whol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alorific value ofSillago sihamaandPrionobutis koilomatodoncaught in Xiamen sea area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except crude lipid content ofP.koilomatodon(P<0.05),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crude lipid, crude ash and calorific value ofSillago sihamaandP.koilomatodon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water(P<0.01); except crude lipid content ofP.koilomatodon(P<0.05), the contents of water, crude protein, crude lipid and crude ash ofS.sihamaandP.koilomatodonhave 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s with calorific value (P<0.01).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strict demand for the error, water conten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alorific value of the two species,research fish bioenergetics, and make energy flow analysis of ecosystem.
Q959.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096(2010)02-0001-03
2008-09-26;
2009-11-21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yè)局重點資助項目(2007-2-12); 集美大學科研項目(4411-F06193)
閻希柱(1965-), 男, 河南漯河人, 博士, 教授, 主要從事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學研究, E-mail:yanxizhu@tom.com
譚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