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倫敦被公認為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其作品之中動物歷險小說如《曠野的呼喚》《虎牙》等尤其受到人們的喜愛。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的作品又開始引起各國評論家的注意,他們一致認為《曠野的呼喚》是他最好的作品。19世紀末,各種思潮同時存在,在倫敦靈活的頭腦中吸收了多種思想?!稌缫暗暮魡尽分?,可以體現(xiàn)多種思想如達爾文主義、尼采的超人思想、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甚至社會主義。但是,其中最明顯的還是達爾文主義。倫敦在1897年去阿拉斯加淘金時隨身攜帶一本《物種起源》,可見達爾文主義對他的影響之深。下面從三個方面來分析《曠野的呼喚》中的達爾文主義。
一、生存競爭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創(chuàng)立了科學進化論,并在進化論中唯物地闡述了生物進化的機制。在其著作《物種起源》中,達爾文發(fā)展了這種理論,即地球上的生物都經(jīng)歷了一次自然選擇的過程,只有那些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而那些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就會在生存斗爭中遭到淘汰。達爾文把這個由生存斗爭所引起的過程叫“適者生存”?!吧锉厝豢偸窃谏娑窢幹校蛘吲c無機環(huán)境做斗爭,或者與不同生物斗爭,或者與同種的其他個體做斗爭,這種斗爭是激烈的,殘酷的,非道德的,沒有一個能保證公平的神來監(jiān)督它”。《曠野的呼喚》便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其中環(huán)境和遺傳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使巴克的進程更戲劇化了——即巴克由一只狗變成了一只曠野中的狼,從溫和的文明的社會到了那種“吃或被吃,殺或被殺”的野蠻環(huán)境中去。在巴克被偷偷抓走之后,它便開始了進化的第一個階段。被抓走之前,巴克住在米勒大法官的莊園里過著一種莊嚴的貴族生活,成天元所事事,游手好閑,而它突然被人們從人類的中心帶走,在被殘酷地對待和一系列的交手之后,巴克見到了紅衣男人,邁出了回歸曠野的第一步。它以前沒有被棍棒打過,但是這一次它一次一次地被打倒在地。它渾身無力,步履蹣跚,血從鼻孔里,耳朵里直往外流,它那一身漂亮的皮毛沾滿了血污。接著,那漢子又不慌不忙地照準他的鼻子猛敲一棒。與這一棒帶來的鉆心劇痛相比,它先前經(jīng)歷的全部痛苦簡直不算什么。由此巴克得出了棍棒法則這一教訓,那就是手持棍棒的人就是制定法則的人,就是必須服從的主人。它親自看見一條剛烈的狗被活活地打死了。這個教訓深深地印在巴克腦中,提醒著它不要再犯錯。
巴克的下一個教訓發(fā)生在迪亞海灘,它的卷毛主動向前,對一條愛斯基摩狗示好,但卻遭到了攻擊,最后被一群愛斯基摩狗撕成了碎片。這場景如此可怕,以至于它在巴克的睡夢中反復出現(xiàn)。它意識到“原來是這樣,這種較量毫無公平可言。一旦倒下,你就玩完了。好吧,它要牢牢記住,無論如何也不能倒下”。公平在這種殘酷的環(huán)境中是不存在的,只有一條人與動物共同遵守的法則——那就是棍棒法則。
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不僅要學會一些簡單的生存技巧,例如,學會在雪地里挖洞睡覺,學會狼吞虎咽的吃東西以防被別的狗偷走。最重要的是解除道德觀念的束縛。在這種野蠻環(huán)境中,巴克的道德觀念行將崩潰,它一步步變得殘酷和狡猾?!霸谖拿鞯沫h(huán)境中,它可以為道義而死,比如為了捍衛(wèi)米勒大法官的馬鞭而死;而如今,它的文明道義已徹底淪喪,為了免遭皮肉之苦,在捍衛(wèi)道義面前,它會臨陣逃脫”。一開始,在吃飯時巴克都遭到別的狗地搶,為了防止被搶,它不但學會狼吞虎咽地吃東西,而且在饑餓的驅使下,它也學會了不動聲色地偷別的狗的食物。在與斯皮滋的斗爭中。巴克的殘酷與狡猾表露無遺。巴克很清楚自己的步驟,開始在斯皮滋比較有權力的情況下,巴克主動忍耐,不采取任何攻擊行為,隨后它暗中削弱斯皮滋的威望,使其他的狗都不聽它管教,并且開始反抗。最后,大戰(zhàn)來臨,巴克取得勝利。它驕傲地看著被自己打敗的斯皮滋被一群狗撕成碎片。正如倫敦所說:“在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中,道德觀念是一錢不值的廢物,簡直就是一種缺陷。那玩意兒在南方還是不錯的,那地方講的是博愛,友誼,尊重私有財產(chǎn)和個人感情;而這地方講的是棍棒法則,誰要考慮那種廢物誰就是大傻瓜?!卑涂撕芸鞉仐壛说赖鲁蔀榄h(huán)境的適應者。
遺傳在巴克的生存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解釋到“新的物種形成包括三個形式:遺傳、變異、選擇。變異在這里起提供材料的作用,沒有變異就沒有選擇的原材料;選擇保留了對人有利的變異,淘汰對人不利的變異,沒有選擇就沒有變異的定向發(fā)展;遺傳起著保持鞏固新的變異的作用,沒有遺傳就沒有變異的積累”。因此遺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在需要時,這些本能會逐漸顯現(xiàn)出來。在文明的環(huán)境中,巴克關于那些野外生存的本能的遺傳被隱藏起來,而當它回到荒野時,那些由遺傳得來的長期泯滅的本能開始復蘇,這些本能它用不著下功夫學習、琢磨,而仿佛就是它與生俱來的一樣。巴克在領導狗群圍追堵截一只雪兔時本能顯現(xiàn)出來,它像一只有經(jīng)驗的荒野的狗一樣,它緊貼地面窮追不舍,身姿矯健,起伏有致,想象著熱乎乎的血流進嘴里的感覺,這種嗜血的欲望,殺戮的喜悅開始復蘇,緊接著。這種本能使巴克贏得了戰(zhàn)爭,成為狗中之王。
二、文明的回望
在第一階段,巴克克服了自己的弱點,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本能,成功地適應了環(huán)境,并且成為狗中之王。但第二個階段卻是巴克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插曲,或者是對人類社會的回望。桑頓是巴克的救命恩人,同時他還是一個理想的主人,他仁慈寬厚,照顧自己的狗就像照顧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巴克第一次感覺到了熱烈的愛,以至于它可以為主人奮不顧身。它像侍衛(wèi)—樣地保護桑頓,救了他的命,甚至為他贏了一大批賭金。忠誠與獻身再一次出現(xiàn)在巴克身上,它似乎又回到了文明社會時的狀態(tài)。但是果真如此嗎?那種由長期磨礪而被喚醒的野性是不會那么容易就消失的。它們?nèi)源嬖谟诎涂说捏w內(nèi),而且異?;钴S。忠誠只是對桑頓一人,除了他之外,巴克又回到原來狡猾的自己。因此,它不會拿桑頓的東西,但是別人的東西它偷起來半刻都不會猶豫。桑頓成了巴克唯一牽掛的人,除此之外沒有什么可以阻止它回歸曠野,繼續(xù)它的進化。一次次,巴克因桑頓而放棄曠野,它始終徘徊牽掛著桑頓,直到桑頓的死,與文明社會的最后一絲聯(lián)系切斷了,巴克結束了它的回望。
三、環(huán)境中的強者
第三個階段變得有些神秘色彩。巴克一步步想響應曠野的呼喚,征服競爭對手的欲望也愈來愈強烈。它先殺了一只熊,又用了四天的等待和戰(zhàn)斗殺死了一只重達七八百公斤的雄鹿。這種欲望在殺死葉海特人時達到了頂點。葉海特人殺死了桑頓,出于愛,巴克最后一次讓激情代替了狡猾和理智,殺死了葉海特人。它殺了人而且是在沒有顧及棍棒法則的情況下,這時人類和人類的命運再也不能約束它了。它響應了呼喚,征服狼群,成為首領,過著自由的生活,成為特海特眼中的魔鬼?!懊慨旈L夜來臨,狼群追蹤獵物進入低洼山谷時,可以看見它奔跑在狼群之首,在慘淡的月光或明滅的極光下,其行偉碩,超群出眾,它長嘯狂歌,唱出早年世界的歌,那是狼群之歌”。至此,巴克完成了進化,成為環(huán)境中實實在在的強者。
三個階段走完之后,巴克由一只文明社會的狗變成了曠野中的狼的首領。倫敦不無諷刺地寫道:“他來這兒是因為人們在北極發(fā)現(xiàn)了一種黃色的金屬,是因為紐曼這個花匠幫手掙的錢不夠養(yǎng)活他老婆和他那一群崽子。”正是因為這黃色的金屬改變了巴克的命運,使它經(jīng)歷了如此之多的變故。巴克不僅適應了改變了的環(huán)境,而且把這種適應發(fā)揮到了極至,成了環(huán)境中的最強者。不能否定《曠野的呼喚》是一部巴克進化的詩史,同時也是一部表現(xiàn)達爾文主義的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