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2009中國年度客車(Coach of the Year in China)所展開的爭辯,一方面顯示出巴士與客車市場受到越來越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業(yè)發(fā)展中的某種虛浮,特別是一些專業(yè)人士的偏見。經過幾輪爭辯所傳播的基本知識,對巴士與客車專業(yè)人士都是有益的。
中國客車是一個復合詞(中國+客車),由于客車的定義和分類標準不同,人們對中國客車的理解自然也就因人而異。通俗地講,客車是載運旅客的車輛,有趣的《辭?!?1979年第1版)中對客車詞條的注釋是參見“鐵路車輛”,它折射出那個年代鐵路運輸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性;2009年第6版《辭海》已不再收錄客車一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五版)對客車的注釋為:鐵路、公路上運載旅客用的車輛。這一修訂,反映了“鐵路車輛”和“巴士與客車”在中國現(xiàn)代社會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版國家標準《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3730.I-2001)已放棄傳統(tǒng)的汽車分類方式(8種類型),在按用途劃分類的基礎上建立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概念(2種類型),試圖解決中國汽車管理和分類與國際標準的矛盾。新標準的修改宣稱基本上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 3833-1977),將商用車輛細分為客車、貨車和半掛牽引車,進一步將客車細分為小型客車、城市客車、長途客車、旅游客車、鉸接客車、無軌電車、越野客車和專用客車(8種類型)。
談到中國客車,我一直倡導使用巴士與客車這個術語,無論從技術性或通用性分類上來講都更為準確。巴士是指在城市范圍里使用的公共汽車(M2和M3類A級機動車),而客車是指在城際之間運營或用于旅游的公路車輛(M2和M3類B級機動車)。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解讀中國客車,人們自然地會想到(1)國內市場上的中國巴士與客車,很少有人會聯(lián)想到(2)國際市場上的中國巴士與客車。統(tǒng)計數(shù)字一直被用來編制排行榜,好幾個中國巴士與客車制造商在國內市場的年產銷量都超過萬輛,也在向國際市場出口各種巴士與客車,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是全球巴士與客車制造中心,奇怪的是,中國巴士與客車制造商都不敢標稱自己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連土耳其新興的巴士與客車制造商在國際市場營銷中都要標稱自己是世界品牌和全球第幾大。
《中國巴士與客車》年鑒評選百路佳JXK6137型客車為2009年度中國客車,正是從國際化與市場營銷角度,褒揚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制造商,在美國、澳大利亞市場上為中國制造的豪華客車樹立新的標桿。該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將目標市場定位在歐美發(fā)達國家,2009年江西百路佳的出口更是跨越式發(fā)展,同比增長60%,并新開拓了歐洲、中東和南美等市場,在中國巴士與客車制造業(yè)總體出口量大幅下降45%的環(huán)境中,江西百路佳公司已經融入全球巴士與客車產業(yè)鏈條(車輛設計、制造裝配、客戶營銷和售后服務等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所以才會有國外客戶連續(xù)不斷的訂單。
以江西百路佳作為樣本進行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它在國際市場營銷的成功經驗,對中國巴士與客車制造商開拓國際市場是大有裨益的。一個大公司負責國際市場的經理在工作交流中認為:把百路佳評選為2009中國年度客車是客觀中立,其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因為歐美市場已經很成熟,用戶對巴士與客車性能的需求并非低廉的價格,還有安全性能和舒適性等多種要求;政府不僅頒布嚴格的技術標準,還有看似簡單的市場準入管理制度(型式認證)。中國巴士與客車進入歐美市場不僅是其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有助于促進中國巴士與客車品牌的建立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