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種高雅而神圣的文體。在我看來,非有大境界、純凈心和咳珠吐玉的文字功底,是不可涉足的。近三十年的文學潮流中,散文并不沉寂。特別是近年,散文總給我?guī)砻啦粍偈盏男老病I⑽拇蠹夜滩淮?,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亦不可小覷。甚至在浩若煙海的博客中,也時見撼人心魄之筆,在個性的灑脫和理性的深度上,吹來強勁的吐故納新之風。吾之老友陳傳意,過去一向以為是以報告文學見長的,我還給他的長篇報告文學《天地人心》寫過序言,豈料他忽然拿來一本散文,請我作序。這讓我吃驚不小,佩服他的才情,也敬重他的勇氣。我之于散文,偶有涉獵而已,豈敢置喙。不過既然把活兒派到頭上,雜談一二聊博一笑也罷。
細讀傳意的散文,覺得這些文字成了他生命的形式。他的散文,視角獨特而豐富多彩,為我們帶來了對生活和人生新的體悟。如《心中永存的珍珠》的深情、《鄉(xiāng)戀》的含蓄、《寧夏行》的蒼涼、《走三峽》的飄逸、《西江絕跡》的冷峻、《紅壤戀歌》的清雅、《清婉蘇州》的散淡等等。作者以超脫的心境,獨特的審美,不拘一格的行文,去品味人生,品味世態(tài),品味自然,給我們展示了一股生機勃勃、婀娜多姿的氣象。他的不少散文,有血有肉有生命質感,尤其是與自然、與生態(tài)對話,散發(fā)著原生態(tài)的野氣,在惟物是趨的世俗面前,呈現(xiàn)著不可染指的尊嚴。這或許應算是傳意散文的一大特色吧。
對歷史的探尋,對文化的追溯,尤其是關于生命意義的思考、自我靈魂的責問、精神家園的堅守,往往能使散文氣勢更加蒼茫雄渾,具有形而上的超邁之氣。努力用肅峻、冷靜、清朗的風格,追求這種超邁,是我對傳意散文的另一印象。他的《聲動塵寰醉中原》表面是寫豫劇,實際是對中原歷史文化的追索、挖掘和反思。他的《寧夏行》、《走三峽》、《四川,這山這水》、《圣潔云南》、《杭嘉湖平原神話》、《滁州感懷》、《中華世紀壇遐想》、《海納長河話東博》、《海南三地記》、《呼倫貝爾》等,都表現(xiàn)著作家對曠達遼遠意境的追求,也流淌著超邁于庸常的敘述和感慨之上的體悟。
傳意散文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他的筆觸更多地停留于底層百姓身上,對草根階層的生存狀態(tài),寄予更多的關注?!肚蛎鼐场贰ⅰ段鹘缯?、《羌寨紀事》和《一個幸存的北川羌族女》,就表達了一個作家對普通生命生存狀態(tài)的熱切關注,給人以暖色的慰藉。用傳意自己的話來說,他要努力以無邊的大愛,驅趕開浮躁頹廢的淺吟低唱、裝腔作勢的文字玩弄、無聊無奈的風月情調,以剛健、清新而坦蕩的風格贏得讀者。我贊賞他為人為文的自覺追求,祝愿他的筆墨不斷更新、思考更加深邃、風格更加雋永,朝著散文大家的目標不懈努力。(《靜泊長河》,陳傳意著,作家出版社二○○九年版,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