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2009年部分高考作文的分析,提出了高考作文一定要創(chuàng)新的觀點,作者從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體裁和語言運用的創(chuàng)新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高考作文 作文創(chuàng)新 思想觀念 體裁
在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在近年高考作文命題上,也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創(chuàng)新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思想觀念方面的創(chuàng)新:
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在寫作中主要體現(xiàn)在個性化思想觀點的表現(xiàn)上。所謂的個性化思想,是指在學生天賦所及的范圍內,極大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其充滿寫作激情和創(chuàng)作欲望,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個性來。
在平時的生活實踐與日常的教學行為中要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感受生活。引導學生捕捉生活靈感,帶領學生品評經典文學作品,打通情感之門。在寫作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寫作個性,鼓勵學生多元化表達。對于任何事件,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09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大多在思想觀念上有重大的創(chuàng)新。
如09年上海高考優(yōu)秀作文《綠葉情意》,寫爺爺定居城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體現(xiàn)了子女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可小作者卻能從這普通的題材中翻出新意來。作者寫爺爺在樓前廢棄的土地上開墾了一片花田,播下各種奇奇怪怪的種子,寫爺爺懷念故鄉(xiāng)的老屋,爺爺很孤獨寂寞,想和人打招呼,可遇到的都是陌生人,舉起的雙手又放下,八十大壽那天爺爺終于像一個小孩子似的,說出我想回家的話,我們和爺爺終于一起回家了,爺爺像漫天飄飛的蓬草終于葉落歸根了。
城市的冷漠,報答養(yǎng)育之恩和孤獨寂寞之間的矛盾,現(xiàn)代化的舒適條件和難以消除的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間的博弈,被作者敘寫得真真切切。
《傳承與創(chuàng)新》一文,通過“板橋體”的事例,有力地說明了一個盡人皆知卻很難在現(xiàn)實中作為的難題,無論文學還是藝術科學,“不可無一,不可有二”才是創(chuàng)新的真諦。09四川作文《熟悉》,通過大量的事例充分說明,我們不應該只掌握熟悉的而放棄一切新的事物,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戰(zhàn)新的事物。這樣的觀點出自一個考場上中學生之手,實在難能可貴。另外一篇《熟悉》,從自己身邊寫起,寫自己一直以為很熟悉父親,小時候,我玩得常常忘記吃飯遭父親打等等,等我有了能力,將父母親接到城里,住上了29層樓,父母親卻對我說,你把我接到那么高的樓上,沒有地氣的房子讓我們怎么住啊,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寫出了父母親對山水的喜愛,寫出了父母們特有的生活價值觀念,寫出了我不熟悉父母親。一個普通的“熟悉”話題卻能翻出如此新意,樸實深刻,很有啟發(fā)意味。
09年江蘇作文《品味時尚》,寫自己從小村考到了繁華的城市,整天憂傷寂寞占據(jù)了心田,在這個城市生活得并不如意,時尚在這里是“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同學卻說,‘真時尚’!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頭發(fā)比家里老母雞的顏色還要黃。同學說,‘時尚,帥!’這里的蔬菜比村里的肉還貴,同學說,‘綠色食品,時尚健康!’”面對如此時尚,小作者沒有人云亦云,不為所謂的“時尚“所動,安心學習,作者這樣寫道,這些時尚又與學習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靈時尚就夠了。文章充滿機智和才情,用滿含迷惑、憂傷、自信的眼光來審視、“品味”城市中光怪陸離的時尚,在城市和鄉(xiāng)村、文明與落后兩個互為參照的世界中,表達了自己對時尚的感覺和理解。
還有一篇《品味時尚》的優(yōu)秀作文,用十分新穎的跟帖形式寫了校園里普遍存在的所謂“時尚”,我在校園按一個人的后腦勺結果按錯了,因為人們的穿著打扮一樣,時尚一樣,然后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時尚的開創(chuàng)者是獨創(chuàng),跟風者只能是盲從,最后入木三分地總結道,時尚會成為經典還是過眼云煙,關鍵在于是否獨創(chuàng)。
另外一篇《品味時尚》更是用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吕?,如“喝汽水飲料忘記了茶,燙發(fā)忘記了黑發(fā),赤身裸體忘記了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沒有人用腳步丈量土地,吃年夜飯少了親密溫馨,快男快女將民樂驅逐”等等比比皆是。最后指出,我們正在遠離傳統(tǒng)經典之美。
這些文章將創(chuàng)新的觀念熔鑄在形象化的描述之中,形象生動,可讀性很強。
福建作文《這也是一種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單刀直入一針見血地指出,免檢產品不可信!上海作文《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從餐飲業(yè)、鄭板橋的書法、喬治·摩蘭的油畫等具有鮮明的特色入手論證,有力地說明了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這一中心論點。
語言方面的創(chuàng)新:
語言方面,大多數(shù)考生能夠以我手寫我心,大多數(shù)文章寫得樸實自然,那種華詞麗藻的鋪成排比現(xiàn)象盡管還有,但畢竟已經不是高考作文的主流,相信樸實的文風,一定會在以后的高考作文中比重逐漸增加,那種無病呻吟,沒有多少含金量的吶喊式文章會逐漸退出高考的歷史舞臺,淡出人們的視線。
體裁方面的創(chuàng)新:
體裁方面,議論文仍然占據(jù)高考作文的主陣地,記敘文的比重在逐漸增加,那些毫無意義的樣式翻新,為形式而形式的文章在逐漸減少。難能可貴的是湖北考生用古詩形式寫的那篇《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盡管在體裁的創(chuàng)新上可謂獨樹一幟,石破天驚,被人們成為“最牛滿分作文”,但畢竟屬于陽春白雪,具有不可復制性。
學生在寫作體裁、題材、語言、內容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傾向和好惡,正是他個性精神、品格、氣質、學問的必然選擇。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個人品性和學風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寫作,絕不能壓制、曲解、扼殺學生自由寫作的權利。引導學生個性化表達不僅體現(xiàn)在思想觀念,體裁形式上,還要體現(xiàn)在語言風格方面。提升學生彰顯靈性和個性,才能在“作文”中形成獨特風格,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魅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五原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