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包辦一切,學生失去了自主性、主體性,成為被填充和訓練的純粹的客體。因此,要突破作文評改的瓶頸,必須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體,授生以“魚”,不如授生以“漁”,讓作文批語真正走近學生。
【關鍵詞】作文教學 作文評改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
新課改理念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作文教學也不例外。但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包辦一切。學生失去了自主性、主體性,成為被填充和訓練的純粹的客體,作文教學中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因此,要突破作文批改的瓶頸,必須授予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體,讓作文評語真正走近學生!
教師應該如何使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體呢?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師范改定規(guī)范
學生習作交上來之后,教師應及時根據(jù)作文訓練的目標,把學生作文瀏覽一遍,挑選一定數(shù)量的有代表性的習作,確定重點評改目標,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給習作打分,評分標準要盡量細化,用修改標志圈點不足之處,如錯別字、語句欠通暢等,并將所扣分標注在旁邊以提醒學生;把有特色的地方標出來,并予以表揚。然后將原稿和批改稿同時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在比較中領悟修改的方法,讓他們直接感知教師修改的全過程。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有類似錯誤的習作,讓學生指出修改的辦法,然后板書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做理論引導。之后教師做點評總結,確定優(yōu)秀作文的標準:文體鮮明,卷面整潔,無錯別字,無病句,無明顯的標點錯誤,中心鮮明,選材圍繞中心,條理清晰,立意深刻,語言準確、生動、形象。指導學生規(guī)范使用增、刪、調、換等修改符號,組織學生學習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明確“穩(wěn)抓基礎分,力爭突破分”的指導思想。
二、學生互批循規(guī)范
經(jīng)過第一種模式的指導訓練,學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理論,對習作的辨別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時,教師就可以把批改的權力交給學生了。但需要說明的是:教師不是完全的放任學生,而是需要巡視指導。
首先,在學生作文交上來之后,教師要先進行初審,審視學生書寫的情況,字數(shù)是否達到要求,之后再分發(fā)給學生批改。作文發(fā)下來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瀏覽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從作文的結構、語言、基本觀點、思想感情、卷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外,還應使學生學會旁批、眉批及說明式、述評式、提示式等批改方法。學生批改時,要求只批注不修改。那么,怎樣批注呢?比如在敘事的作文里,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環(huán)境描寫,就可在相應位置批注“缺少環(huán)境描寫”。當然還要找出作文中的閃光點??偱鷷r,應從整體出發(fā),寫出優(yōu)缺點,并提出修改的方法。然后,按照高考閱卷標準分內容、表達、發(fā)展等級和書寫及錯別字四項打分并寫上自己的姓名,以便教師最終的綜合評審(包括了對評改學生品評能力的評判)。
三、作者自批用規(guī)范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批改、討論,學生已對本次作文的要求、方向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再次閱讀自己的作文及相關批語,就更能深切地感受作文的得失。該怎么改,讓作者自己去動手,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就發(fā)揮出來了。如果還有不“清”之處,可與“批注者”切磋后再修改。改,是繼寫之后的高度的思維活動,改的環(huán)節(jié)只有讓習作者自己參與,他們才會回過頭來重溫自己的習作,聯(lián)系寫作要求,結合同學的批注以及自己批改別人習作時的心得,來糾正失誤的地方。學生還要在作文后再寫上一段“寫作后記”,自我品評優(yōu)劣得失,并找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當然,對于其他同學的評價有異議時,學生也可以在“寫作后記”中提出,等待教師綜合評審?;蛘咧苯釉谡n堂上提出,由師生共同商討、評價,教師可在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前提下適當進行指導、評價。這樣,自主評改就上升為更高層次的師生評改活動。
四、教師評審熟規(guī)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絕不是讓學生自由放任、隨心所欲地批改,也不是否定教師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做好反饋復檢的再評改工作,及時指出評改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逐步使評改走上自主規(guī)范的正軌。教師要重視學生互批自改后的評。評,既要評“批注者”批得是否準確,又要評“修改者”改得是否到位。在查批查改時,教師還應該注意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及時進行重點講評,當然,也可以讓批注者自主講評,講評時要分析原因,指出應該克服或避免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提高作文水平。對于學生的寫作后記,教師要觀察和分析學生的鑒賞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在自我鑒定中獲益多少。如果有的學生在寫作后記中提出疑問,教師必須及時給予答復。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是寫作規(guī)律的研究者,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是寫作訓練效果測評的發(fā)展者,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從“獨批包辦”到“合作探究”,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批改的目的和方式,更體現(xiàn)了民主與平等、溝通與合作、互動與交往、創(chuàng)新與生成的觀念。
要讓評語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從心里接受你,愿意與你交流。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課堂與課外、閱讀與寫作才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那么,如何讓評語真正走近學生呢?筆者認為:
1.利用對話式評語,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
教師可針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從形式到內容,從觀點到材料,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以理性的目光閱讀自己的作文,認識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自己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修改作文,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提問式的批語,代替了傳統(tǒng)作文批改中的教師評語。教師是簡單地評價學生作文中的得失,而是讓學生與作文進行對話,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最終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提問的方式,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留下了發(fā)展和拓展的空間。
運用對話的方式批改作文,批改并不能意味著作文訓練的結束,如果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認識清楚,或修改后的作文還存在問題,這種對話還可以繼續(xù)下去。
2.利用肯定式的評語,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因此,我們要寬容地對待學生的寫作。教育的藝術,說到底是一種鼓勵的藝術,作文評語也是如此。只要學生作文中有一點新的思想,有一點新的見解,教師都要鼓勵。特別是對于作文“困難戶”,教師更應注意改變作文評改方式,變“找茬”為“找寶”,哪怕是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語,也要充分地予以肯定。
另外,要注意縱向比較,指出學生本次作文的進步所在,讓他們既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又能感受到老師的期待。
3.利用情感式評語,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
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指導時,不要忽視了作文的情感教育功能。作文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他們思想品質、道德情感的一種流露。處于身心發(fā)育階段的高中生,學業(yè)的壓力,考試的焦慮,與老師、學生、家長的沖突和摩擦,使他們充滿了困惑和矛盾。對于學生在作文中流露的這些思想,教師要注意引導,努力用評語對學生進行“心靈的按摩”,通過遷移情緒和升華情感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完善自我人格。
情感式的評語,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教師絕不能把作文評語僅僅看做是技術性的工作,而要視為一種育人藝術。讓我們用充滿愛的評語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吧!讓我們的評語成為學生寫作的向導和進步的注腳!
總之,要突破作文評改的瓶頸,必須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體,讓作文批語真正走近學生,授生以“魚”不妨授生以“漁”。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