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詩人李商隱的《柳》里的“樂游春苑斷腸天”一句,歷來是讀者理解本詩的重點(diǎn),一般認(rèn)為“斷腸”即銷魂,“斷腸天”指美好的繁花似錦的春日。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此作了深入探討,認(rèn)為這里的“斷腸”應(yīng)為悲傷到極點(diǎn)。
【關(guān)鍵詞】李商隱詩歌訓(xùn)詁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這是李商隱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所寫的名詩《柳》,其中“斷腸”一詞,《唐詩鑒賞詞典》1186頁是這樣解釋的:“‘?dāng)嗄c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dāng)嗄c’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
固然,因“銷魂”一詞有形容極度的悲傷、愁苦或形容極度的歡樂這兩個含義,而把“斷腸”等同“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算是通暢,但筆者仍有不同看法。
首先我們看“斷腸”一詞的來歷。
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著船走了數(shù)百里還不肯離去,后來跳到了船上,氣絕而死。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內(nèi)心十分不忍,命令把這個手下人革除不用。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diǎn)就用“腸斷”或者“斷腸”。從這一點(diǎn)上看,說“‘?dāng)嗄c’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就有點(diǎn)牽強(qiáng)了。
再者,就是李商隱其它的詩,如在此之前于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所寫的《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乃欲稀。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所寫的《楚宮》(湘波如淚色漻漻,楚厲迷魂逐恨遙。楓樹夜猿愁自斷(即為“斷腸”——筆者注),女蘿山鬼語相邀??諝w腐敗猶難復(fù),更困腥臊豈易招?但使故鄉(xiāng)三戶在,彩絲誰惜懼長蛟)中寫到的“斷腸”都是形容悲痛到極點(diǎn)之意。
還有,古詩詞中“斷腸”一詞隨處可見,無一不是形容悲痛到極點(diǎn)之意。如:“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diào)》)、“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晏幾道《菩薩蠻》)、“斷腸院落,一簾風(fēng)絮”(周邦彥《瑞龍吟》)、“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秦觀《虞美人》)、“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更斷腸”(黃庭堅(jiān)《題陽關(guān)圖》)、“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等等。
綜合以上幾點(diǎn)原因,筆者認(rèn)為“斷腸天”指美好的繁花似錦的春日不假,但“‘?dāng)嗄c’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的說法顯然不妥。筆者以為此詩中用美好的春色與斷腸的哀傷互為襯托,所以恰當(dāng)?shù)慕忉寫?yīng)該是:“斷腸天”是那樣讓“我”看來心碎的美好景色,或者是讓任何傷心之人反而更加愁悵的美好的春天。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遷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