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業(yè)已進行10個年頭了,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自主學習”方式倍受矚目。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其結果也不在于看學生是否“學會”,而在于看學生是否“會學”。
[關鍵詞]自主;教師;定位
時代呼喚改革,教育需要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尤其如此。新課程改革業(yè)已進行10個年頭了,在這一輪課程改革中,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的“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全新理念已廣為語文同行們所接納,各種嘗試層出不窮,其中以構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自主學習”方式倍受矚目。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來構建;教師亦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簡而言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其結果也不在于看學生是否“學會”,而在于看學生是否“會學”?;谶@個理論,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也便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這就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也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模式下,語文老師應當怎樣定位于自己的角色?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問題,就會出現諸如“滿堂轉”“滿堂問”這樣的偏差。
那么,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應當怎樣定位呢?我們可以從以下案例中去思考。
北京電視臺由著名主持人王剛主持了一檔名為“天下收藏”的節(jié)目,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節(jié)目中,由兩組嘉賓和專家組參與這個活動。先由一組嘉賓漸次展示自己所收藏的文物,并陳述其文物真實可靠的種種理由;再由另一組嘉賓上前近距離地對文物進行鑒賞,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兩組嘉賓分別就自己的觀點展開對話并由此作出真?zhèn)蔚呐袛唷W詈笥芍鞒秩诵x專家組的意見,一錘定真?zhèn)巍T谡麄€活動中主角就是到場的兩組嘉賓,通過他們的互動和積極參與,了解到了相關的文物知識,學習到了一定的鑒賞技巧。而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或穿針引線,或介紹相關的文物背景知識,或對嘉賓的某些觀點進行點評,偶爾也參與到嘉賓的爭論之中。說到底,不過就是起到了一個引導和評判的作用。這實在很有意思:如果把現場的文物視若文本,嘉賓視為學生,主持人視為老師,這是不是就是一堂活生生的娛樂版的“自主學習”語文課呢?現在,再問“自主學習”中教師角色當如何定位,我的答案就是——教師就是主持人。
我們怎樣才能當好“主持人”這個角色呢?
作為一名主持人,你需要對你將要呈現的這臺節(jié)目的開頭一一過程一一結尾有一個整體的思考:對嘉賓你會做出自己怎樣的定位?對相關的文物知識你會做出怎樣的儲各?你將設置怎樣的問題和活動來調動參與者的情緒?還要能夠預見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及應對的策略。惟有這樣,才可能給觀眾帶來一臺精彩的節(jié)目。教師也是這樣,你應該通過自己對文本和學生的提前解讀,并根據文本和學生的特點來對將要進行的這一堂課做通盤的考量:這堂課的著眼點在哪個問題上?我們將訓練學生哪些能力?怎樣去激活學生的思維?切入點在哪里?學生的活動怎樣展開?只有把這些功課做足了,你才能當好一名稱職的“主持人”,你的學生也才會在你的主持下去完成一堂既能讓他們身心愉悅,又能讓他們增長才干的課。也才能真正達到“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目的。就以上而言,一些名師的成功案例就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典范。
案例再現:寧鴻彬老師上《人民解放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這堂課分兩個模塊進行:
第一個模塊:
1、讀課文。
2、請同學們用三種方式把課文內容表達出來:10用一句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20用一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30用幾段話說出這則新聞的內容。
3、學生們發(fā)表意見后教師組織討論并得到以下結論:(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句話說出了課文的內容;(2)課文開頭一、二句說概括出了課文的內容(3),課文中用中、西、東三路軍分三個層次較詳細的說出了新聞的內容。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以下知識:新聞要有標題、導語、主體。用一個語句單獨介紹新聞的內容叫標題,用一段話在開頭介紹新聞的內容叫導語,用幾段話較詳細的介紹新聞的內容叫主體。
第二個模塊:
1、教師組織討論,標題中“橫渡長江”能否改為“勝利渡江”?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了新聞必須具體真實。
2、教師組織討論,這則新聞寫好以后等到渡江戰(zhàn)役勝利之后再發(fā)表不就可以改為“勝利渡江”了嗎?這樣行不行?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了新聞必須具有及時性。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在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自主學習”中。教師是如何扮演一個主持人的角色的。從整個教學活動中來看,教師通過自己對文本和學生的解讀,把著眼點放在了新聞的結構和特點上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有梯度的設置了一個活動、兩個問題,可謂是層層鋪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學生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三維對話來完成了對新聞相關知識的構建,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師在這堂課中不過就是一位主持人。通過他的穿針引線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活動有序展開,并讓學生在活動中來發(fā)現和構建知識。既避免了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隨意性,又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由此看來,在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的主體固然是學生,但這并不是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事實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實現??梢赃@樣說:“自主學習”能否成為“有效學習”,除了學生的自覺與自主外,還得看我們教師的“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