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畫藝術心態(tài)的形成,要有豐富的理論認識,且具備良好的品格修養(yǎng),加之在長期從事繪畫藝術過程中積淀而成的。
[關鍵詞]繪畫;藝術心態(tài):培養(yǎng)
作為社會中的一成員,無論是工作還是求學,都應具有一種心態(tài),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意識。心態(tài),決定一個人的氣質。常言道,觀其外而知其內。也正是通過一個人的外在氣質來反觀到他的內心世界的。
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可以使一個人事順,人和。如果對于一個畫家來說,具有良好的藝術心態(tài),畫畫時更是得心應手,筆到畫成矣。動機決定心態(tài)。想成為畫家,還是想成為畫匠,都是源于繪畫動機。一種低俗的繪畫動機,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品位極高的經典藝術之作的。時下社會被實用主義占了上風,金錢至上,許多畫家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物欲心和功利心占據了藝術的心,迷失了真正繪畫的藝術心態(tài)。所以,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是要擺正自己的繪畫動機,這一點至關重要。
意在筆先,畫畫時不僅要動手去做,而且還要全神貫注地投入,繪畫是畫家思想感情的宣泄,情動于中而表之于形。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就認為:藝術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表現(xiàn)手段。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行業(yè),不僅要勤奮工作,還要用心去思考,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的產生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成的。這期間藝術家需要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論認識、技術技巧與實踐行為反復嘗試,最終達到滿意的藝術效果才能結束。既然想要創(chuàng)作出感人的藝術作品,那么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就要先為之所動,藝術家必須真心去對待,來不得半點造作的情緒。而且,這種創(chuàng)作心態(tài)必須貫穿于整個作品生產過程中,從一開始準備做,直到作品完成。所以,繪畫藝術心態(tài)就是這樣在作品產生的過程中逐漸積淀而形成,一種成熟的繪畫心態(tài)需要經歷一個慢慢的漸進過程才能養(yǎng)成,正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繪畫既然是藝術家思想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這種思想情感無疑是藝術家繪畫過程中藝術心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這也正是一幅繪畫作品的藝術精神之所在。繪畫過程中需要畫家用心真誠地對待,這個過程就是藝術理論修養(yǎng)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僅憑嘴巴說是不夠的,必須拿出東西才能使人折服,畫畫靠的就是真功夫?,F(xiàn)在是高科技信息化時代,追求時尚、講究品味……外面的世界有著太多的吸引與誘惑,致使人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人們的思想通常也會隨著潮流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情形下而能夠坐在畫布前,平靜地專注于自己畫面的人并不多見??梢?,繪畫藝術心態(tài)的培養(yǎng)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它是要在繪畫的過程中,靜下心來去研究、去探討,并且通過畫筆、色彩、以及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巧,來實現(xiàn)作品與精神的完美結合,在此過程中逐漸地形成的一種繪畫態(tài)度。繪畫藝術心態(tài)不只是一種進入繪畫的狀態(tài),而且要求畫家的眼、手、心與繪畫工具和材料的協(xié)調配合與運用。它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尋,是畫家在長期的繪畫過程中,通過各種實踐的摸索,找到一種自由作畫的藝術感覺。它要求畫家在平常的作畫中細心感受與體會,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和積累,久而久之,自然會水到渠成了。
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是藝術家的一種心靈境界,即一種心態(tài)。畫面所表現(xiàn)的載體并不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其重要的在于畫家本身所具有的品格與藝術素質是否能夠通過某一客觀物象來真正傳達出藝術家所要詮釋的精神。梵高的藝術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可謂走到了極致,他在談到創(chuàng)作時喪魂失魄的狀態(tài)時說:“……在大自然面前占住了我的激動……我有些瞬間,激動升騰到瘋狂或到預言家狀態(tài)?!闭且驗殍蟾咴诶L畫過程中,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所要描繪的客觀對象達到了合一境界,所以才創(chuàng)造出令世人震撼的作品來。當然,梵高經典之作的產生絕不是偶然,他與生俱來的勤奮與精進,使他進入了一種真正的繪畫狀態(tài)??梢?,在繪畫過程中離開勤奮與精進,卻想達到某種境界,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一樣。
對于一件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而言,它所反映的必須是藝術家的真情實感,只有作者賦予其生命,使其鮮活起來,擺放在展廳中,才能以自身獨有的精神魅力去吸引觀眾,使觀眾產生想與其接觸的渴望。當觀眾進行欣賞時,相當于在和作品進行著心與心的交流,一次無聲的對話。
作品的藝術品位,直接反映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畫品即人品。這需要的是修養(yǎng),真正的藝術品是作者內心真誠、自然的流露。畫面既講究藝術形式,又要標新立異,不是故意修飾,而是真實表白。因此,藝術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對于一個畫家來講,是俗或是雅,這就要看各自平時做的功夫如何了?白石老人曾有過這樣的結論:“夫畫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祿,方可從事于畫?!?/p>
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應具有識、知、才等多方面的修養(yǎng),如果一個頭腦中既沒有什么文化學識,又沒有什么藝術感悟,更缺少生活閱歷,那又何談藝術創(chuàng)作呢?因此,真正的藝術家是不會隨波逐流的,他們要根據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心態(tài)進行創(chuàng)作,保持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從而在作品中自然地顯示出自我的價值,才能體現(xiàn)藝術家的獨到之處。正如白石老人所言,“吾畫不為宗派拘束,無心沽名,自娛而己。”何等的境界與心態(tài),為吾輩作出了光輝的典范。
事實上,從藝術家有藝術沖動意識開始,到一件新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直至作品的完成,藝術家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神與真實感受??梢姡魏我患囆g作品的誕生,都可以歸結為是記錄畫家的一次心路歷程,是畫家精神思想的一次凝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