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具有美育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體育功能以及凝聚和激勵功能,而筆者認為大力提倡音樂教育,進一步探索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研究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尤為重要。
[關鍵詞]音樂教育:素質教育;美育功能;審美教育
一、引言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做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一決定,標志著我國跨世紀的教育事業(yè)將進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新人才,實現(xiàn)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第三部戰(zhàn)略目標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戰(zhàn)略決策。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shù)量,還將對培養(yǎng)和造就我國2l世紀合格的一代新人,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筆者認為: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素質教育包括了藝術教育,以及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筆者又認為音樂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國兩千多年前,孔子在他的六種教育科目中,把“樂”列為第二位,作為美學教育和藝術科目的代表: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更明白無誤地闡述了音樂的重要性,他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shù)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睆拇丝煽闯觯诠糯?,音樂就已被關注與重視。在當今,教育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大事,音樂教育對提高素質教育又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音樂的本質是表達人們深刻的思想感情,它可以不借用任何媒介或比喻而直接感染人。由于音樂有直接叩開人心靈之窗的功能,直接而迅速的影響別人的情緒,故必然會在人的心理和生理生引起連鎖反映。音樂有審美功能;有開發(fā)智力功能;有陶冶情操,培養(yǎng)高尚品德的功能;有使人身心愉悅促進健康的功能等,即音樂教育具有美育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體育功能以及凝聚和激勵功能,而筆者認為大力提倡音樂教育,進一步探索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研究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
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美育及培養(yǎng)人的審美觀點和對美的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教育,也是培養(yǎng)人對美的愛好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它是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
美育的實踐和美育的思想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在西方,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規(guī)定教育的內容不僅要有哲學、科學、道德、體育、而且要有美育,他們對實施美育的主要手段——音樂教育尤為重視。柏拉圖說:“節(jié)奏和樂調有強烈的力量深入心靈的最深處?!眮喞锸慷嗟轮赋觯骸耙魳穼τ谌说男愿裼兄@著的影響……,在和諧的樂調和節(jié)奏中,仿佛存在著一種和人類心靈的契合或血緣關系?!?/p>
在中國,自西周奴隸制社會開始,便有周公“制禮作樂”之說。春秋末期的孔子,創(chuàng)立了古代的教育體系,他以“禮、樂、書、數(shù)、射、御”等六藝教授弟子,并要求弟子做到盡善盡美,因為他感到音樂能增進個人修養(yǎng),具有感化人心,使人知善惡,辨美丑的教化功能。所謂“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正說明了樂教的本質?!稑酚洝窂娬{音樂在實行教化中的重要作用,即把音樂的美感享受作為施行倫理教化的媒介手段?!稑氛摗穭t把音樂的魅力描述為“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以孔子為代表提倡的“樂”,實際上就是專門的美育課,他的美育思想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形成了中國的美育傳統(tǒng)。
我國音樂教育經歷過長期的探索、實踐和研究,在教學觀念上已形成一個基本統(tǒng)一的指導思想:音樂教育應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而審美教育的核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是“對美的感知和理解”。音樂教育完成美育教育目的的途徑、方法與一般教育的不同之處恰恰就在于:它是通過展現(xiàn)形象體系供受教育者直觀把握,而不是通過傳達概念體系要受教育者進行抽象思維:它是通過情感體驗來識別美與丑,而不是通過理性認識去服從客觀必然。當然,在進行美學理論、美學知識的教育時也免不了以抽象的概念范疇為媒介,但這不是實施美育的主要方法。美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審美娛樂和精神享受中完成,也就是常說的:“寓教于樂”,“潛移默化”。音樂教育已成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是情感的世界,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藝術學科,美好的音樂是心靈之魂的流淌,是人類至情至性的高度升華。它滲入人的心靈,以獨特的方式延伸了語言文字之所不及,在寓教于樂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和氣質。人們不僅需要在理性上明確方向,找準奮斗的目標,而且更需要不斷的鼓舞、激勵,或旱情上的字樣、乏味,而音樂最能叩擊人們的心弦,激揚人們的志氣,也只有音樂才能以柔媚飄逸的脈脈情絲使你感到無比的溫馨,無限的慰慰藉。由于音樂能啟動人的情感閘門,掀起感情的波瀾,所以音樂最能豐富人的感情,培養(yǎng)人的愛心,使人的個性氣質更為高尚典雅,樹立起人的正義感,這正是美育范疇的任務。
美國政府于1994年通過的《2000年的目標:美國教育法》把藝術教育(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列為美國的基礎教育六門核心學科中的一科。人們評價這一決定是美國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我國近些年來經過眾多有識之士積極倡導,伴奏呼號,美育已得到國家的重視。1995年在北京舉辦了“全國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培訓班”,李嵐清副主席在給培訓班的信中說:“為了貫徹《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就必須重禮和加強學校美育與藝術教育,將藝術教育作為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途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