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考證,在總結前期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深入調查研究商城遺址保護和開發(fā)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著諸多問題,為了有針對性地保護與開發(fā)和利用商城遺址,采取多項具體措施,就其保護開發(fā)過程中的融資模式進行探討與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研究為商城遺址中遺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鄭州 商城遺址 保護 開發(fā) 利用 世界文化遺產
一、前言
鄭州商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有城垣的古都一商湯之都“亳都”。鄭州商城遺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遺址。目前,商城遺址的歷史價值已得到了政府和學術界的認同和重視,但相關理論研究卻相對匱乏,迄今為止,只有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所的湯麗萍老師于2000年在《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和利用的幾點意見》一文中涉及過。鑒于此,本課題希望通過調研論證為商城遺址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支持。
二、商城遺址歷史簡況
1950年秋,考古學家韓維周在鄭州二里崗一帶發(fā)現(xiàn)并采集一些商代陶片和石器,經文物專家鑒定屬商代器物,鄭州商代遺址就此發(fā)現(xiàn)。1979年,考古學家安金槐帶領考古隊在城東北部發(fā)現(xiàn)宮殿基址20多處,斷定為商代二里崗時期王室貴族的宮殿區(qū)。1986年6月,文物考古部門發(fā)現(xiàn)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夯土墻,在商城內外有多處商代青銅冶煉、骨、陶器制作的作坊遺址、大量的墓葬區(qū)、青銅窖藏和祭祀場地。2000年10月,《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出版,報告指出:“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規(guī)模的遺址,其始建年代應最接近夏商更替之年。根據(jù)碳14測年數(shù)據(jù),推斷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在公元前1610至前1560年之間?!?004年10月份,鄭州被確定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三、目前商城遺址存在的問題
1.自然與人為破壞嚴重
鄭州商城遺址多半都埋于地下,可視性較差,不能夠引起人們關注,致使其珍貴的資源遭到自然性及人為性的破壞。鄭州市紫荊山路橫穿商城城墻,民房沿城墻而建,商城遺址成了私搭亂建、亂排污水和偷取黃土的地方,加上雨水沖刷,古城墻的退化和消亡迅速。
2.缺少專項保護資金的投八
2004年12月,鄭州市政府決定投資8500萬元籌建商城遺址公園,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搶救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突出鄭州的古都特點,對提高鄭州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發(fā)展旅游、振興經濟、增強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著重要意義,而專項資金不到位,籌集資金迫在眉睫。
四、商城遺址保護與開發(fā)思路
商城遺址在國內屬于比較典型的極具價值又缺乏保護的古代遺址。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適度開發(fā)”的原則,本文力圖從商城遺址自身開發(fā)利用、外部硬件環(huán)境、周邊軟件環(huán)境等三個方面著力施為,筆者歸納商城遺址保護與開發(fā)思路:
1.改善周圍環(huán)境
(I)拆除違章建筑,搬遷居民。拆除違章建筑,搬遷居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性地破壞,還商城遺址以本來面目。
(2)伐樹植草,加固城墻。世界文化遺產協(xié)調員喬拉·索拉夫婦對鄭州商城遺址進行考察后,就遺址保護工作獻計獻策——為防止城墻水土流失,除了用護欄保護城墻四周,還應在城墻墻體上適當種草;此外,還要在城墻上方再夯20厘米土,將因行人在城墻上走動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3)巧妙點綴,寓教于游。商城遺址作為遺址類人文旅游資源,可以為科研、教育、游覽、啟智、創(chuàng)作等多種精神文化活動提供場所,通過精心設計與巧妙點綴,可以在商城遺址范圍內進行精心細致地宣傳。讓游人、路人在參觀、游覽的同時,得到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2.加強當?shù)鼐用癖Wo意識和自豪感
商代古城墻是鄭州成為中國八大古都的重要砝碼,將遺址打造成鄭州市的城市名片,借以加強市民的自覺保護意識及自豪感,以古都為榮,使市民們人人都成為商城遺址的義務宣傳員、巡查員、保護員。
3.建立“商城遺址博物苑” (1)復原地面建筑。在不破壞商城遺址及文物的基礎上,有選擇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復原,直觀地重現(xiàn)千年商城昔日的風采。給參觀、游覽者留下深刻印象,保護和弘揚歷史文明。
(2)封存地下遺跡。限于目前國內已經掌握的最新考古發(fā)掘與保護技術,針對商城遺址的地下遺跡而言,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封存。
(3)回收遺失文物。通過回購、回贈等形式,回收流散在民間甚至是流失海外的商城文物。這對于今后研究歷史、教育后代都是極為重要的。
五、商城遺址保護與開發(fā)融資模式分析
1.政府撥款
按鄭州市的規(guī)定,資金來源一般包括:“市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和每年列支的保護資金”、“每年從城市維護費中撥付的資金”、“上級有關部門撥付的專項保護資金”、“保護范圍內經批準進行的非公益性建設項目,按照省人民政府規(guī)定收取的遺址維修保護費”等4個部分。筆者想指出的是,除了上述4種情況外。還應單設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專項基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共同籌款,并嚴格財務審計制度,把每一分錢都花在關鍵位置上,財盡其用。
2.民間捐助
國家文物局、國家財政部近年來不斷加大對遺址保護的經費投入,保護項目也逐年增多,但仍需要動員民間力量進行捐助。建議文物管理部門利用自身對社會資金的動員能力,最大限度地吸收民間資金,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就遺址保護基金提供捐贈。
3.企業(yè)投資
企業(yè)投資有其特殊性,按照市場經濟規(guī)律,“經濟人”假設決定了企業(yè)無一不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這就要求我們一邊積極宣傳、引導,一邊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比如,向非盈利基金提供捐助可享受有關稅收減免等,來促進企業(yè)注入保護資金。
4.銀行貸款
積極與銀行機構協(xié)調貸款,為商城遺址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提供前期資金準備。待“商城遺址博物苑”建成后,可以以參觀、游覽為基礎,開發(fā)旅游產品及副產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旅游產業(yè)鏈,實現(xiàn)“以業(yè)養(yǎng)業(yè)”,形成良性循環(huán)后,自然也就有能力償還貸款。
六、結束語
鄭州商城遺址歷史積淀豐厚,對其進行保護開發(fā)意義重大,但卻鮮有理論研究涉及。本項研究可以填補商城遺址保護和開發(fā)利用研究項目的空白,為遺址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提供思路和理論依據(jù),也為尚未得到妥善管理的其它遺址類人文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提供借鑒。同時,遺址的合理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即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收入、帶動就業(yè)、美化城市環(huán)境、增強居民素質及自豪感,也可作為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傳承文明,造福后代??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