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里的那些事兒》
馮伯群 屈春海主編
華文出版社2010.1
定價:39.80元
《清宮里的那些事兒》是一本取材于清宮檔案的歷史故事集,文章作者皆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專家學者。書中的內(nèi)容源自塵封百年的原始檔案,與歷史的真實最為接近。
皇帝不重師道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紫禁城內(nèi),乾清宮西側,皇子讀書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強力壯、衣著光鮮的乾清門侍衛(wèi),在胤祉等皇子們的監(jiān)督之下,將一位年過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掄起竹板,左右開弓,施以名為“杖笞”的刑罰。
這位受刑的老臣,名徐元夢,正白旗滿人,康熙十二年進士,學養(yǎng)深厚,且精通滿、蒙、漢文,為一代名儒,是康熙帝親自為皇子們選定的師傅,圍觀的皇子們則都是他的學生。而這幕丑劇的導演者竟是一向崇尚儒學,深知師道尊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居重要地位的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途中,御舟停泊在臨清州堂邑縣??滴趿铍S行的3個小皇子讀書,以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卻發(fā)現(xiàn)他們書念得不清晰且非常生疏,康熙非常生氣,在胤祉等在京的皇子、皇孫發(fā)來的滿文請安折上朱批,將徐元夢革職,并下令要當著全體阿哥的面,杖笞三十大板。
康熙自己好學不倦,對皇子們的學習也非常重視,皇子們最早從4歲起,就要接受教育,年滿6歲就要到懋勤殿(或暢春園之無逸殿)正式入學了。但是康熙教子最大的失誤,是重教而不尊師,忽視了對皇子們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帝親自為太子選定了師傅:詹事府詹事湯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書達哈塔,三位皆為飽學之士,能被皇帝欽點為太子的師傅,自是榮耀無比,且一旦太子繼位,作為太子之師,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但是,結果卻大大地出乎他們的預料。
三位師傅第一天上課,就遭到康熙的羞辱。沒等師傅開口,康熙卻當著太子的面考問湯斌、耿介書經(jīng)中的典故,又叫他們背詩,二人典故答不出來,詩又背不全,在自己的學生面前,顏面掃地。
在康熙眼里,這些師傅不過是自己的奴仆,根本無須顧忌他們的尊嚴。所以,上行下效,太子胤也沒把師傅放在眼里。每日上課前,老師要先給自己的學生下跪,行君臣之禮。上課的過程之中,老師每當要與學生說話時,都必須先下跪。學生背書時,老師要一直跪著,學生背誦完畢,老師方可起來。
上課時年輕的太子坐著讀書習字,年邁的師傅們則從清晨到黃昏,每天十幾個小時,只能在書房東側站立。作為太子,胤完全可以讓師父們坐下授課,即使貴為皇帝的康熙,在聽大臣奏事時,都要賜之以座位,讓他們坐下來說。而胤對師傅的站立卻視而不見。進入夏日,暑熱難當,師傅們體力不支,幾乎站不住了,這位太子也確實曾開恩命師傅小坐,但不過偶爾為之,絕大多數(shù)時間,師傅們只能站著,即使精疲力竭,也不得不強撐硬挺。
精神上的壓力,人格上的羞辱,體力上的透支,使得師傅們難以承受,講課的第三天早上,胤練字時,一旁站立的耿介突然暈倒,摔在地上。康熙聞知,對胤毫無尊師意識的行為沒有一絲的指責,相反卻申飭這些師傅們說,歷來講書,師傅都是坐著,我把皇太子托付給你們,應坐應立,你們應該自己說話,你們不說,我怎么知道。接著又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說是我不發(fā)話,太子豈敢自作主張。如此,倒弄得師傅們一身不是。耿只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說道:臣等學識疏淺,不敢擔當輔導重任,所以是臣等自行侍立。如此一來,是站是立,不了了之。
此后,又堅持了兩天,湯斌等人先后病倒。加之其他原因,隨后,湯斌受到降級處分,耿介干脆被革職。
這些不能不深深地刺激了皇子們幼小的心靈。震驚與恐懼過后,皇子們感受到的不僅是今后學習的壓力,也讓他們在被眼前殘酷的事實證明了師生之間身份地位的巨大懸殊之后,把人性中不可缺少的親情和友情拋到了一邊,把人性中不應存在的殘忍和冷酷注入了自己的性情與品格之中。而最終更加痛苦地品味到皇子們無情澀果的正是極大地忽視了對皇子品德教育的康熙皇帝本人。
皇子不講親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帝第一次親征噶爾丹,行至今河北隆化的博洛河屯時,康熙突然發(fā)起了高燒,此時大戰(zhàn)在即,康熙心煩意亂之中思念起自己的兒子,命皇太子胤、皇三子胤祉前來看視。不料面對疾病纏身,面容憔悴的父皇,胤竟?jié)M不在乎,既無傷心憂戚之色,又無關切問候之語。康熙算是領教了這個冷漠的兒子“絕無忠愛君父之意”,一怒之下,把他攆回了京城。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令胤留京處理政務。重任在肩,胤卻不以為然,才干本屬平庸,辦事又不勤奮,卻驕縱蠻橫,交接肖小,為所欲為,以致政務壅積,待康熙回鑾,面對的竟是一堆爛攤子。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仍然讓胤留守京城,主持大計。太子胤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根本沒把康熙的話放在心上??滴趸鼐┖筇幹昧素飞磉叺男∪?,后來又嚴厲處理了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的太子死黨索額圖一伙。但利令智昏的胤不僅毫不警醒,反而變本加厲,其瘋狂暴戾更甚于前,對身邊的大臣、官員、士兵,稍不順眼,動不動就用鞭子抽,用板子打。就是諸王、貝勒也不在話下,平郡王納爾素、貝勒海善、公普奇都曾遭他任意凌辱毆打。
更有甚者,胤連康熙也不放在眼里,竟敢公然頂撞自己的皇帝父親。那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康熙帶同皇子們赴圍場打獵,行至途中,皇十八子胤懸病情惡化,康熙憂心忡忡,坐立不安。而胤甸面對就要死去的弟弟,竟然無動于衷。如此絕情,康熙自然非常不滿,加以斥責。不料,胤竟“忿然發(fā)怒”,沖著康熙咆哮起來,而且發(fā)瘋般地抽打起身邊隨行的大臣、侍衛(wèi)。用民間的話來講,這個不可救藥的胤,簡直是渾到家了。
無父無君的胤,最出格的舉動發(fā)生在去行圍的路上。每到夜晚,這個家伙就偷偷地潛至康熙居住的帳篷跟前,把布幔掀開一條小縫,向里窺視。弄得康熙驚恐不安,提心吊膽,晝夜不寧,不知道這個兒子什么時候會下毒手害死他。最后不得不下令廢掉了太子。
太子被廢黜,對康熙的身心是極大的刺激和傷害,頒發(fā)諭旨之時,康熙便痛苦地哭倒在地上,此后一連六天,康熙都涕泣不已,寢食難安。半年以后太子復立,康熙傾注心血,百般訓誡,但胤惡習難除,故態(tài)復萌,性情兇殘,行事乖張,又一次被廢黜??滴踅套涌芍^心機用盡,但太子胤竟如此不成器,非但不成器,還幾乎反目成了仇家。
康熙第二次廢黜太子后曾氣憤地斥責胤“舉動乖張”,說他居然背對著自己,用手直指著他的師傅徐元夢破口大罵,罵徐元夢似乎還不解氣,竟然罵起徐元夢的父母來了,罵得性起,又將師傅推到河里,接著又從河里揪了出來,繼續(xù)毆打。
親眼目睹了胤當著自己的面,對師傅大打出手的劣行,康熙也氣憤地斥責胤“舉動乖張”。但他似乎忘了,正是他自己曾經(jīng)當著皇子們的面,考問、羞辱、杖笞他們的師傅,直至革職、抄家、發(fā)配師傅的父母,就是在下江南的路上,還傳旨回京,令皇子們指揮、監(jiān)督著自己的師傅受刑。
上行下效,康熙對皇子師傅們?nèi)烁竦拿镆?,造成了皇子品格中親情友情的極大缺失,所以,要追究胤養(yǎng)成這種惡劣品性的根源,正是康熙皇帝自己。
皇子中不講親情友情的不止太子胤一個。雍正繼位,對同胞兄弟的迫害,更是絕情。從與他同父異母的三哥胤祉到與他同父同母的十四弟胤,11個兄弟中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共四人被他下令幽禁,其中老八、老九在幽禁中丟了性命。
康熙對待皇子師傅態(tài)度上的失誤,使得皇子們從小便沒能樹立起尊重師長的觀念,因此也就談不上與此緊密相關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孝悌”之心。也許作為皇子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所以皇四子胤繼位后不久就下了一道諭旨,要求“皇子見師傅,禮當拜?!碑斢赫膬鹤幼裰枷驇煾迪掳輹r,師傅們深知前朝的往事,似乎仍心有余悸,“固辭不敢當,遂行揖禮”。
從此,皇子與師傅見面,互相作揖行禮,成為定制,自清雍正后一直延續(xù)下來。而康熙對待皇子師傅的無禮行徑也漸漸地鮮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