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宮殿》
[阿]伊斯梅爾·卡達萊著
高興譯
重慶出版社 2009.11
定價:22.00元
卡達萊一直是個分裂的形象。仿佛有好幾個卡達萊:生活在地拉那的卡達萊;歌頌恩維爾·霍查的卡達萊;寫出《亡軍的將領》的卡達萊;發(fā)布政治避難聲明的卡達萊;定居巴黎的卡達萊;獲得曼布克國際文學獎的卡達萊……他們有時相似,有時又反差極大,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抵觸。因此,在阿爾巴尼亞,在歐美,圍繞著他,始終有種種截然相左的看法。指責和贊譽幾乎同時響起。指責,是從人格方面;贊譽,則從文學視角。他的聲名恰恰就在這一片爭議中不斷上升。
而此刻,我們面對的是寫出《夢幻宮殿》的卡達萊:嚴肅,深刻,富有想象力和洞察力。那就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夢幻宮殿》這部小說吧。
奧斯曼帝國,居然有這么一個機構,由執(zhí)政蘇丹親手創(chuàng)辦,主管睡眠和夢幻,專門征集夢,對它們進行歸類、篩選、解析、審查并處理,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對君主統(tǒng)治構成威脅的跡象,便立即上報給君主,君主會采取一切措施,堅決打擊、鎮(zhèn)壓,毫不留情。這個機構名叫塔比爾#8226;薩拉伊,人們也稱它為夢幻宮殿。
馬克·阿萊姆,小說的主人公,來自權勢顯赫的庫普里利家族,在夢幻宮殿任職。他整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案卷。全是夢。各種各樣的夢。簡直就是一片恐怖的海洋。這讓他感到壓抑、厭倦和乏味。在審理案卷時,他兩次讀到了這樣一個夢:橋邊,一塊荒地;那種人們?nèi)永目盏?。在所有廢物、塵土和破碎盥洗盆的中間,有件稀奇古怪的樂器在自動演奏著,一頭公牛,仿佛被樂聲逼瘋了,站在橋邊,吼叫著……他覺得此夢毫無意義,可并沒有將它丟棄、淘汰。沒有想到,后來,正是此夢成為君主打擊庫普里利家族的由頭。他最喜愛的小舅甚至為此失去了生命。
《夢幻宮殿》可以看作是一部命運之書。馬克·阿萊姆個人的命運,庫普里利家族的命運,帝國所有民族的命運,當“帝國領土上的任何夢,哪怕是由最最邪惡的人在最最偏僻的邊疆和最最普通的日子做的夢,都不得逃脫塔比爾·薩拉伊的審查”時,任何命運都注定不可能由自己掌握。家族的歷史,童年的記憶,夢幻宮殿里發(fā)生的一切,都讓馬克·阿萊姆過早地意識到,在命運面前,個體是多么的弱小、蒼白、無可奈何。因此,他總是選擇克制、恭順和服從,任由命運那只無形的手推動著自己一步步向前行走。
人性,或者反人性,顯然是《夢幻宮殿》的另一主題。陰郁、沉悶、幽暗、寒冷,既是整部小說和夢幻宮殿的氣氛,也是小說中不多的幾個人物的性格基調(diào)。馬克·阿萊姆的優(yōu)柔寡斷,母親的擔憂,大臣的老謀深算、心事重重,都以這種特別方式傳達給了讀者。幾個人物中,唯獨馬克·阿萊姆的小舅有著清晰的形象和鮮明的性格。他“一頭金發(fā),淡藍色的眼睛,蓄著淺紅色的胡子,取了個半德國半阿爾巴尼亞的名字:庫特。他是性情中人,熱愛生活,又善于思考,有著強烈的反叛精神。他一針見血,指出了夢幻宮殿的荒謬和可怕,還把阿爾巴尼亞狂詩吟誦者請來為家族聚會表演。對于專制,庫特自然是個危險分子,是個異己。除掉他,屬于專制的邏輯,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在此意義上,庫特的罹難,既是犧牲,又是象征,最能反映專制的反人性特點。
同卡達萊的其他小說一樣,《夢幻宮殿》格局不大,篇幅不長,主要人物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馬克·阿萊姆,所有故事基本上都圍繞著他進行,線索單純,時間和空間也很緊湊??伤婕暗闹黝}卻廣闊、深厚、敏感,有著豐富的外延和內(nèi)涵。卡達萊于1981年在他的祖國發(fā)表了這部小說,背景隱隱約約是奧斯曼帝國,字里行間彌散出諷喻的氣息。因此,人們也就很容易把它同卡夫卡的《城堡》、奧威爾的《動物農(nóng)場》等寓言體小說連接在一起,將它當做對專制的揭露和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