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救「英九大兵」,兩位國民黨出身的名嘴,在黨主席馬英九的親自召喚下,終於出山替馬擋子彈。這兩位名嘴,依出場順序分別是「辯才無礙」的吳敦義,「好辯成性」的金溥聰。
吳敦義過去在陳水扁主政時代經(jīng)常出席藍營「叩應(yīng)」節(jié)目,一句「白賊扁」、「黑溜謝」,把陳水扁、謝長廷政治個性說得絲毫不差,使長、扁二人對吳的「辯才」只有心領(lǐng)神會,卻莫可奈何。
至於金溥聰雖很少參與叩應(yīng)節(jié)目,但他卻主持過臺灣年代電視臺的「民調(diào)向左走、向右走」節(jié)目,針對藍綠兩黨基本盤的走向有深刻評論。金的名言:「民調(diào)是顛覆性數(shù)字,可以破除當政者的迷思」。如今在馬民調(diào)低迷時刻,金返臺出任國民黨祕書長能否為馬拉抬聲勢?觀看金對民調(diào)數(shù)字操作,即能略知梗概。
馬用名嘴挽頹勢
馬英九意促名嘴吳敦義、金溥聰承擔艱巨所引發(fā)的政治效應(yīng),從吳、金出任要職起,就被藍綠名嘴議論。如吳敦義從香港行、結(jié)交不良人士江欽良、與吳育昇外遇對象孫仲瑜同桌吃飯,到愿與民進黨辯論ECFA,每項事件都引起名嘴的冷嘲熱諷,搞得辯才無礙的吳敦義連發(fā)多篇澄清稿,都無法平息外界訾議。暗示吳的辯才碰上「八卦」,只有棄子服輸,說明話多的閣揆,若拿不出政績只會耍嘴皮,必然會引起民眾反感,吳能不戒慎?
「金小刀」上來就「殺」
相對於金溥聰也不遑多讓,就任伊始就點名民進黨李俊義把「超友誼」的話說清楚,不要影射他與馬英九之間的關(guān)係。其次金說自己不是「小刀」,如有必要他會拿起大刀砍鮪魚。所謂「鮪魚」係指民進黨新任祕書長蘇嘉全,由於蘇曾任屏東縣長,自稱是「鮪魚」縣長。故而金拿大刀砍鮪魚,無疑是衝著蘇嘉全而來,等同給民進黨下馬威。
從辯才無礙的吳敦義到好辯成性的金溥聰,約略可看出馬英九用人格局已「愈縮愈緊」。尤其在國民黨「叁合一選舉」面臨「慘勝」考驗之際,吳不必為「慘勝」負責,金因「慘勝」由幕后走向臺前,二人又不約而同的發(fā)揮「以人論政」專才,將政壇搞成名嘴政論節(jié)目,這對馬而言,未必是加分。觀看阿扁屢上政論節(jié)目為個人進行辯護,每上一次,基本盤就流失的窘境,即知名嘴論政僅是歡愉民眾;而政客論政只有引人反感,阿扁覆轍殷鑑不遠,這則教訓馬英九能不記取?
事實上,吳、金出任要職對名嘴也有啟發(fā)作用,名嘴畢竟是媒體人,必須切割出政、媒之間的分際,其論政應(yīng)以監(jiān)督執(zhí)政者為主,而非仿效吳、金以此進入政壇。至於吳、金既是政壇人物,未來也不必以「名嘴」自居,光靠耍嘴皮施政只會適得其返;位居風雨飄搖的馬英九其實不缺名嘴支持,所缺的只是用人格局,若馬的用人仍是如此,再多的名嘴,恐怕也彌補不了自我感覺良好馬團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