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2005年7月12日的英國倫敦佳士德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故事紋大罐以2.35億人民幣的拍賣天價,創(chuàng)下了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瓷器中的新高,這說明中國元青花在國際上的地位及價值與日俱增,深為大家所喜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元代青花瓷的珍貴與無窮的魅力。
在這一拍賣記錄的影響下,國人都瘋了。于是,一場國內(nèi)尋找與收藏元青花的活動迅速展開。一些人出于好奇,一些人為了發(fā)財,夢想找到元青花就能一夜暴富,大家到處尋求元青花,把它當成瓷器中的極品。元青花究竟是什么樣的東西?存世量有多少?上哪去找?卻很少有人知道。
由于元青花的名氣大增,以景德鎮(zhèn)為主的各地窯場也迅速開始仿制。在大家的需求和高利潤的驅(qū)使下,仿品元青花大量涌現(xiàn),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及地攤上,通過一系列作舊手段,冒充古物。一些人信以為真,毫不猶豫地將這類仿品當真,自以為找到了寶,將其買回了家。一時間真真假假,誰也搞不清。于是對于元青花的研究與爭論開始了。
對于元青花的出現(xiàn)其實一開始大家都并不熟悉,很多人以前都沒見過元青花瓷到底是什么樣,有何特征。大家都在摸索,在研究,其中有藏家也有專家。這是瓷器中一門新的課題,很多人一開始并不了解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真在哪里,假在何處。
二
元青花的收藏熱至今不減,為此對于元代瓷的真?zhèn)巫R別與鑒定已成當務(wù)之急。從五年前濟南召開第一屆民間元青花研討會開始,泰安、青島、景德鎮(zhèn)、上海等地也陸續(xù)召開了全國性的元青花研討活動,反響強烈。
從這幾次全國性元青花鑒定與研討會上看,專家與藏家成了真正的對立面,雙方唇槍舌劍,各抒己見,越演越烈。有的專家固執(zhí)己見,固步自封,始終認為民間很少有真品,有的說全世界元青花不過三百來件,國內(nèi)僅存一百多件。而廣大手中擁有元青花藏品的都不服氣,向?qū)<姨岢龊芏噘|(zhì)疑。一些關(guān)鍵的帶研究性的問題,有的專家也無法自圓其說。
2006年10月,筆者親自參加了景德鎮(zhèn)召開的元青花研討會。400多位來自海內(nèi)外的專家與藏友們到場,場面十分火暴。主辦方與代表方對于元青花的存世量、鑒定標準、制造工藝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但觀點始終無法統(tǒng)一。會議中多次出現(xiàn)哄場現(xiàn)象,并在10月22日晩現(xiàn)場鑒定會上出演了口水戰(zhàn),使這次鑒定分歧達到高潮。一些藏友代表對元青花的存世量以及鑒定手法等問題與專家們針鋒相對,劍拔弩張,迫使部分專家第二天就離開景德鎮(zhèn),打道回府。
專家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因為他們畢竟在科研單位或博物館內(nèi)工作多年,接觸不少東西,參加過考古挖掘,寫過一些論文,有一定經(jīng)驗。但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精。有些專家只研究高古瓷,有的專家對明清瓷有一套,但對于元青花這一門瓷學不一定很懂,因為這是一項新的研究課題。
三
我們對于元青花的認定,還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由一位名叫霍布遜的英國人,他當時發(fā)現(xiàn)在英國達維特基金會內(nèi)藏有一對元青花龍紋象耳瓶,于是就在《老家具》雜志上撰文向世人介紹,開始引起了人們對元代瓷器的重視。這對有銘文記載的青花云龍象耳瓶,被收藏界視為至正型元青花標準件的參照品。
在國內(nèi)真正開始研究元代青花也僅僅幾十年功夫,因為少有實物,缺乏有關(guān)資料,研究進展較慢。國內(nèi)各大博物館現(xiàn)存元青花可以認定的也寥寥無幾。因為它們必須是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確認,有墓志銘。這些條件具備,也就無所懷疑了。那么現(xiàn)今在藏友們手中的這些元青花又來自何方?這個問題所在的焦點,那就是存世量。
在歷屆元青花研討會中,有關(guān)存世量為一大焦點。有專家揚言全世界加起來也不過三四百件,其他不可能是真的,就這個問題筆者談一下個人看法。
元朝在歷史上也縱橫近百年(公元1279-1368年),當時生產(chǎn)元青花主要窯場在江西景德鎮(zhèn)。據(jù)有關(guān)資料表明,在元代景德鎮(zhèn)周圍地區(qū)有窯場百十座,有的說近千座。其中有大窯,也有小窯,有浮梁瓷局管理下的大窯,也有專門燒制外銷瓷的精窯以及許多生產(chǎn)民間日用品的小窯。
與此同時,在云南玉溪、建水、福建德化、崇安、廣東饒平等地也都燒制青花瓷,但在質(zhì)量、造型、畫工、數(shù)量各方面都比不上景德鎮(zhèn)。
景德鎮(zhèn)在元朝是生產(chǎn)外銷瓷的主要產(chǎn)地,無論工藝、畫工、器物造型都多少帶有一點異域的風格。有些青花流傳有緒,漂洋過海到了國外,這些典型的青花就是當時在景德鎮(zhèn)燒制的,而且保存相當完好。此類元青花是經(jīng)典,也是樣板,再不會有專家說它是假?換一句說法,假如在國內(nèi)也出現(xiàn)某幾件同類產(chǎn)品,紋飾與造型相同,又有幾個人敢承認?
四
從目前國內(nèi)所出現(xiàn)的元青花來看,幾乎全是出土之物,這其中包括館藏與大家手中的藏品,傳世及流傳有緒的幾乎沒有。至于專家所說旳的四五百件存世量,那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收集起來的統(tǒng)計數(shù)。
元代厚葬成風,大批殉葬品陪同下葬,其中就有不少元代青花瓷。隨著近幾十年的國家基本建設(shè),大批古墓被挖掘,于是大量陪葬品面世,這些古墓的發(fā)現(xiàn)是專家們所不知,也是無法顧及的,也不可能一個個親臨現(xiàn)場,參與考古挖掘。如今這批東西都落在民間,在一些藏友手中。正因為專家們沒見到,也沒上過手,仔細對照研究,只能說你是仿品,然而一些專家手中也許沒有一件。
從這些亊例中可以看出,元青花收藏阻力不小,因為它珍貴、量少、物美、價高,是眾多收藏家追捧的目標之一。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件真元青花并為此而感到自豪,難怪大家要為自己的收藏品據(jù)理力爭了。
但是在收藏熱的同時,我們作為一個收藏者一定要頭腦清醒,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器物進行方方面面的研究、對比。無需專家認可,自己就能鑒定。
筆者從事收藏近半個世紀,對于元青花的專題研究也有十多年,手中有眾多的系列品種。有青花、釉里紅,有蘭釉、卵白釉、褐釉,有貼花,有手繪,有雕塑。有瓶,有罐,有盤,有碗。其中很多都是大器,畫工精良,器型規(guī)整,工藝特征明顯。還有一部分帶有異域的風格,無論紋飾,還是造型都不是國內(nèi)的特點。在收藏的路上,就是從分析、對比、研究這條路上一步步走過來的。
研究必須有實物,而且最好有系列,有同類品種。這樣才能有所對比,有判別的基礎(chǔ)。僅憑一二件是看不出什么的,那些僅看圖片或找資料,只能作為參考,見不到東西就下定論,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五
鑒定是一門學問,是對任何一件物品斷定真?zhèn)蔚谋亟?jīng)之路。中國已有近千年的收藏史,我們的先人在收藏、鑒賞、寫書總結(jié)經(jīng)驗都是憑眼覌察,這就是眼學。眼學是鑒定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它集審美、觀察、經(jīng)驗于一體,是每一位專家與藏家必備的手段。
眼有高有低,能看準,但也會走眼,這就是每個人的研究結(jié)果。經(jīng)驗的多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就不同,但任何研究都離不開實物,而且要有系統(tǒng)性的比較,其中有真,也有假。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提高自身的判斷與認定。
沒有實物上手,怎能斷定你的東西是真呢?這也是在歷次研討會中,為什么某些專家對大家提出的問題無以對答、啞口無言的關(guān)鍵所在。
至于元青花存世量究竟有多少,筆者認為無需爭論,元代近百年歷史,近千座窯場,當時所燒造的元瓷何止億萬計算?!盡管流傳下來不多,但這些年來出土的不少,這批沉睡在地下七八百年的古物重新面世,只要各方面基本特征都對,符合鑒定要點,它也許就是真東西,這又有什么可爭議的呢!
一般有經(jīng)驗的專家與老玩家都明白,對于瓷器來講,任何一件器物,它的造型和紋飾至關(guān)重要。它占整個鑒定真?zhèn)蔚陌俜种甙耸陨?,如果器型怪異,比例不符,看去別扭,這類東西不是仿品,也是修補品。
紋飾有它的時代性,各朝各代與現(xiàn)代的畫法都有所不同,其畫法、畫風、筆觸都是鑒定要點。有的人就疏忽了這方面,只看造型,釉水,發(fā)色。如果紋飾畫法不對,人物造型有別,或用筆呆板不流暢,也必定為仿品無疑。只要上述特征中有幾處不符,也沒必要再研究其他了。
搞鑒定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亊,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踐,有實物上手,通過對比,研究,結(jié)合實情,給予一個正確的結(jié)論。對其中每個疑問都不要輕易放過,切莫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否則那是自欺欺人。
筆者幾十年的收藏告訴自己,搞收藏是一種樂趣,一項愛好,要堅持不懈,重實物,多研究,細分析。要互相交流,請教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專家與行內(nèi)朋友。只有這樣,才會有所提高。
從目前來說,搞收藏也許是一種投資,但這是長線,也許哪一天你會發(fā)財。但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不要計較得失,也別想一夜暴富,買錯買對不要緊,最主要的要有一種平常心態(tài)。失手別灰心,獲寶也無需太高興,你的眼力到了,機會也就有了。識古不窮,貪古不富。(本文圖片由徐文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