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話里的“肉頭”不是指一個人外形上的頭肥耳大,而是說這個人講話的口氣沖,愛認(rèn)死理,甚至常常使人感到有點難以理喻。
在江南小城金壇,羊湯店是寒冬夜晚特有的一道風(fēng)景線。每當(dāng)夜色降臨,臨街或小巷深處一些白天不起眼看似普通居家的宅子,漸漸開始熱鬧,燈籠式寫有“羊湯”的店招亮了起來,門口臨時搭的雨棚下爐火越竄越高,碩大的鐵鍋里煮著的羊肉、羊雜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更有好事者還會在店門口拴上一只活羊,以示不賣狗肉,用此招徠吃客。等到夜深以后,隨著各類店家紛紛打烊,羊湯店似乎成了夜行人首選的歇腳、吃夜宵的場所。無論是下夜班的小職員,還是走出戲院子的老先生,或者是下了麻將桌的賭徒,都有到羊湯店歇歇腳,喝上一碗羊湯再回家睡覺的習(xí)慣。
由于羊湯店只做通宵生意,故吃客大多來自周邊,且熟客較多,為此店主與顧客之間兼有一種鄰里街坊的關(guān)系。如果說在大飯店里用餐一切都是按規(guī)范來,機(jī)械有余,隨便不足的話,那么在羊湯店小酌則要隨意得多。干切的量可多可少,熱炒的只數(shù)多少不限,湯喝完了想續(xù)一點也無所謂,店主不會另外加錢。由于吃客之間大多是抬頭不見低頭見,故寒暄交流十分隨便,羊湯店自然也就成了市井新聞的集散地??傊驕瓴坏匾u著傳統(tǒng)小吃生意的經(jīng)營手段,而且是漸漸遠(yuǎn)去的民俗民風(fēng)的一種回歸。
迎奉顧客,和氣生財,歷來都是生意人的經(jīng)營之道。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金壇就有著這么一家羊湯店,店主與吃客、店主與伙計之間抬杠天天有,吵鬧三六九,大打出手也屢見不鮮。盡管這樣,這家羊湯店的生意居然十分紅火:喝羊湯等座位是常事,吃全羊席如不提前幾天預(yù)定,再大的面子也一概拒之門外。就是在春夏秋漫長的歇業(yè)季節(jié),老的吃客只要碰上也會常常閑聊起店主的近況,惦記著入冬后能繼續(xù)去喝上一口。
這家羊湯店的店主姓包,中等身材,60歲開外,耳朵有點背,所以嗓門很大,加上整天沒有笑臉,說話像吃了生蔥,無論與誰都顯得話不投機(jī)半句多,故人稱“肉頭”老包。
老包經(jīng)營羊湯生意也只有幾年的時間,在此之前是縣城一家工廠的工人,據(jù)說是搞計量的。退休后他利用計劃經(jīng)濟(jì)時廠里分配的一套臨街的小戶型住房,在門口搭上雨棚,支起活動爐灶,就做起了羊湯生意。
給老包冠以“肉頭”的綽號的確名副其實,仔細(xì)想想他“肉”的程度確實使人感到有點匪夷所思。一次幾個少年弟兄小聚,對老包燒的羊肉十分滿意,連聲稱“嶄”,夸獎道:一點膻味都沒有,像豬肉似的。誰知老包聽后把鍋鏟往灶沿上一摔,高吼道:我會把豬肉燒給你們吃嗎?立馬下逐客令,并發(fā)飆不讓其再登門,登門也不伺候。由于當(dāng)事人覺得下不了臺,加上年少氣盛,為此又是擼袖子,又是揮拳頭,弄得雞飛狗跳。還有一件事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憑心而論,老包燒菜對火候和作料比例的掌握都是比較到位的,其中燒的最好的一道菜是糖醋羊蹄。這道菜不但在收拾時羊毛煺得干凈,而且燒時火候到家,糖、鹽、醋的比例適中,酥糯酸甜,香氣撲鼻。幾年來從未失過手,為此每次去,此菜必點。不過有一次出現(xiàn)了例外,羊蹄上桌后,色香形一如以往,但動筷后覺得有異味,憑經(jīng)驗問題是出在原料上。為了避免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如實相告,考慮到店主的肉頭脾氣,只好繞著彎子說事。先遞上一支煙,然后講了一通菜的口味如何之好,并突出講到每次羊蹄的味道都是特別好,然后委婉地提到今天的羊蹄有點異味。結(jié)論不是手藝問題,而是原料有問題,因為此前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種情況。但還沒有等我把話講完,包立即把滿臉的橫肉一沉,矢口否認(rèn):羊蹄的原料不可能有問題,以往的進(jìn)貨渠道與今天是一樣的。無奈之下,我們好說歹說勸他能否嘗一口試試,遭斷然拒絕。這件事從本意上來講我們是想幫助把好進(jìn)貨關(guān),誰知他好歹不分,油鹽不進(jìn)。人家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我們則是拍到了羊蹄上。又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小聚,剛?cè)胱?,老包破天荒地主動來到我們這桌,帶有賣弄的口氣,點嘻點嘻地說:今天的紅燒羊肉怎么燒,配菜是加大蒜還是加青菜?在此之前幾年來一直都是他燒什么,我們只好吃什么,吃完付錢,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對老包的一反常態(tài),我們在受寵若驚的同時有點忘乎所以,聲音也隨之高了八度:放青菜,總歸是30塊錢的價格換個口味!誰知老包眼睛一瞪:30塊錢就想吃青菜燒羊肉了?60塊錢我還不愿意燒呢。雖然為了換口味最終我們還是點了60塊錢一份的青菜燒羊肉,品嘗后的確感到味道不一般,肥腴羊肉中散發(fā)出冬天青菜特有的清香,余味綿長,十分滿足。但時至今日我們弄不懂的是同樣的紅燒羊肉,僅僅是其中青菜與大蒜的區(qū)別價格差距竟如此之大,而青菜的價格本身要比大蒜便宜得多,原因何在?百思不得其解。在包氏羊湯店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令人看后倍覺糊涂,這就是閑時羊湯可以外賣,忙時免談。按常理來說,生意忙時為了疏散顧客,外賣無疑是一種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但在老包這里,生意忙時如有顧客提出外賣要求,不但一律遭到拒絕,而且會埋怨其添亂,甚至?xí)蛔I笑為“木咕咕”的。為此很多杠傷由此而起,你來我往,唾沫橫飛,互不相讓。不但添堵而且添亂,當(dāng)然也增添了少有的熱鬧。正是由于這些反其道而行之,不按規(guī)律出牌的舉動,造就了老包鮮明的肉頭性格。
老話講:酒香不怕巷子深。對包氏羊湯店來說是肉香不怕客不來。老包做羊湯的時間不長,估計也非祖?zhèn)?,但可能是將自己肉頭性格中的“”用到了烹飪上,故無論是在選料上、在作料投放上、還是在火候掌握上都“”到?jīng)]有商量的地步,不經(jīng)意中保證和提高了羊湯的質(zhì)量。故不管是與本縣歷史悠久的儒林羊糕、河頭羊湯相比,還是與周邊常州的孟河羊肉、遠(yuǎn)一點的蘇州白煮羊肉相比都要勝出一籌。為此,盡管老包的脾氣壞得嚇人,但在食欲本能的驅(qū)使下,食客們會做好忍氣吞聲的心理準(zhǔn)備后不斷登門造訪。一些靈光的吃客為了乘興而來,不敗興而歸,每次登門用餐時免不了還會動番腦筋投其所好,不過套路也比較簡單,一般也就是三部曲。首先是進(jìn)門時要堆起笑臉,主動瞄上店主打招呼,只要他能“哼”上一聲,也算是給足面子了。其次是坐下后緊接著要說上一番奉承恭維的話,最好順帶議論一番其他同行的不是,如有哪家羊湯店倒閉的消息能傳播一下那就更好了。第三如果是老包親自上菜,要主動敬煙,并對已上的菜嘖嘖稱好,贊不絕口,越不著邊際越好。這樣的話一頓羊席能勉強(qiáng)在“和諧”的氣氛中應(yīng)付下來。不過其中還有一點要記牢,所有的菜要盡量吃得盤底朝天,否則店主仍然不會給好臉色你看:是不是嫌菜的口味不好,好,為什么不吃掉?錢多就能浪費!由于肉頭老包做事十分呆板,習(xí)慣于“十停銅板”,不會靈活掌握,吃一桌羊宴席,無論人多人少,菜的品種、數(shù)量都是相同的。為此,如果是十個人聚餐,大家稍微多吃一點基本上能吃光。如果是碰上六個人小聚,那情景就慘了,不吃光吧要遭到指責(zé),還要接受勵行節(jié)約的教育;拼命吃吧,免不了食多無味,無疑是花錢買罪受。如果當(dāng)天的三部曲唱得恰到好處,其他桌上的食客也識相沒有惹是生非的話,臨走時也有可能享受到一次老包賜給的特殊待遇,他會將桌上剩下的燴面用幾個一次性塑料盒打成包讓客人帶走,同時會將餐費的零頭抹掉。每當(dāng)這時,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須要顯出十分高興的樣子接受下來,并要謝聲不斷,否則的話又會討來罵聲,前功盡棄?;丶业穆飞洗蠡锩獠涣似咦彀松鄬习谋憩F(xiàn)嬉笑怒罵一番,無論是冷嘲還是熱諷,也僅僅是為了找點樂子而已。因為用不了多久就會又接到哪位朋友的電話:晚上老包店里見。金壇話里稱我們這幫人為“蠟燭”,意思是不點不亮。
老包自負(fù)、固執(zhí)的性格雖然使他在烹飪上養(yǎng)成了一絲不茍的習(xí)慣,但由于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也限制了其發(fā)展,幾年來他的廚藝一直不見長進(jìn),即使是大家認(rèn)可推崇的菜,其口味也有需要改進(jìn)之處。比如所有炒菜的配菜、配料大多相同,造成每道菜的口味雷同。另外每碗羊湯如果能配上一塊金壇傳統(tǒng)名點叉酥燒餅,那就堪稱珠聯(lián)璧合了。但這些好的生意經(jīng)誰又會向老包提呢,就他的肉頭脾氣,提也是白提。好在眼下在金壇還沒有哪家羊湯店的味道能超過包氏,老包仍有資本陶醉在云里霧里,稱王稱霸?;蛟S羊湯作為季節(jié)性小生意永遠(yuǎn)不會引起大的店家的爭奪、吞食,做這行當(dāng)?shù)挠肋h(yuǎn)不會有危機(jī)感,永遠(yuǎn)可以憑著“一招鮮”而趾高氣昂地生存下去。這在傾軋激烈的市場經(jīng)濟(jì)中也算是極個別的特例吧。
看來肉頭老包的羊湯還是要繼續(xù)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