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語的出現(xiàn)與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資料有關(guān),了解相關(guān)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歷史資料是正確理解和運用成語的前提。本文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從文化色彩的視點,指出槐桑是分別象征尊卑不同身份的人,指桑罵槐是弱勢者對強勢者含沙射影的謾罵方式;雞狗皆為禽獸之物,無貴賤之差別,指桑罵槐不同于指雞罵狗。
【關(guān)鍵詞】漢語成語 文化色彩 詞義解釋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載體。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十分緊密,人們學(xué)習(xí)、研究一個民族的語言,往往要涉及這個民族的文化。漢語言是漢文化的表征,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認識自然和社會中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無不在漢語中得到廣泛而深刻的反映,而這種反映又首先體現(xiàn)在漢語詞匯平面上。作為詞匯重要組成成員之一的漢語成語,更是漢民族文化的精華,最富有漢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從文化色彩的視點來分析成語的含義,旨在糾正一些成語的錯誤解釋。
幾乎所有的漢語詞典對指桑罵槐都這樣解釋: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也叫指雞罵狗。但問題是,指雞罵狗可說成指狗罵雞和指豬罵狗等,而指桑罵槐能否說成指槐罵桑和指槐罵桃之類呢?顯然不能。試看下面指桑罵槐的用例。
(1)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樹罵槐樹的抱怨。(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
(2)李翠花剛要說話,門口突然傳來“嘭”的一聲摔碎暖瓶的聲音,接著便是錢洗云婆婆尖利的呵斥聲:“你這個不長眼的東西!也不看看這是在誰家?每天不是摔盆砸碗就是胡說八道,真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
“不是我摔的!”小保姆委屈的辯解道。
“你別的沒學(xué)會,倒學(xué)會頂嘴了!看我不撕爛你這張到處挑撥離間亂說的嘴!滾!都幾點了還不滾!”
“咦?我怎么聽你婆婆好像是在指桑樹罵槐樹的罵我與孫大姐啊?你聽聽她話里有話的那些話,根本不是在罵保姆,是在攆我們走!”(無名氏《指桑罵槐》)
王熙鳳是賈府中最大的管家奶奶,她精明強干、率直潑辣,因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其他管家奶奶雖然心中不爽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指桑罵槐。婆媳矛盾歷來是家庭的基本矛盾,婆婆和媳婦都因為顧忌同一個男人,經(jīng)常彼此之間指桑罵槐。例(1)、例(2)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罵者對被罵者都有所顧忌,不敢明罵,只能含沙射影,以泄心中不滿。
槐樹和桑樹是兩種差別很大的樹?;睒溆馉顝?fù)葉,樹冠濃密,適宜人們乘蔭納涼,所以古代公卿大夫的庭院里都種槐樹作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據(jù)《周禮·秋官》記載: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見天子時,站在槐樹下面。《周禮·朝士》也有記載:“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公庶在其后?!币虼?,槐樹歷來被視為公卿大夫之樹,代表朝廷高位?!蛾悤?侯安都傳》有說:“位極三槐,任居四岳?!比萎牭摹痘感潜洝罚骸皩⒌腔奔暾窬V網(wǎng)。”這里的槐棘都是代表位高權(quán)重的人物。而桑樹是鄉(xiāng)村隨處可見的普通灌木,葉子用以喂蠶,十分平凡,往往作為弱勢者的象征,所以,當人們對某個人敢怒不敢言的時候就拿弱勢者出氣,這種以拿弱勢者出氣來表達對強勢者不滿的現(xiàn)象就叫“指桑罵槐”。而雞和狗都是禽獸之物,沒有貴賤之別。所謂雞鳴狗盜者,都是一類貨色。可見,指桑罵槐不同于指雞罵狗,雖然兩者都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但指桑罵槐表現(xiàn)出罵者與被罵者勢力地位的不對等,而指雞罵狗則表現(xiàn)不出這種差別。
漢語成語是人們長期習(xí)用而固定下來的短語。它們或來源于神話寓言,或來源于歷史故事,或來源于古書成句,或來源于口頭俗語??傊鼈兌紒碓从谥袊奈幕?,具有中國的文化色彩。
所謂文化色彩是指成語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和歷史資料。了解成語的相關(guān)背景和歷史資料是正確理解運用成語的前提。例如,受女子喜愛的,叫交桃花運。為什么說是“交桃花運”而不說交別的花運呢?因為桃花自古就與女子有關(guān)。在《詩經(jīng)·桃夭》里就有用“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的詩句來描寫女子出嫁的情景和贊美新娘的先例。到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也用桃花描寫女子,其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因此,人們把得到女子的喜愛叫“交桃花運”?!罢f曹操曹操到”是一句很流行的俗語,但很多人都把它的意思理解為:一說某人某人便到。筆者認為,這樣的理解不符合這句成語的含義。因為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性格特別多疑而且狠毒的人物,“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是他思想性格的深刻寫照。在人們的觀念里,曹操已經(jīng)變成一個多疑而容不得別人背后議論的代名詞。所以,“說曹操曹操到”是形容某人耳目眾多,動作迅速,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在議論者的面前?!皷|郭先生”和“南郭先生”不是僅僅一個名字的不同,作為成語,更重要的是它們所蘊蓄的文化意義的不同;同樣的道理,“說曹操曹操到”和“說張三張三到”也不僅僅是一個名字的不同,更重要的也是兩者所蘊蓄的文化意義的不同。
有些人不了解黃花是指菊花,更不了解菊花的花期特點,把“明日黃花”說成了“昨日黃花”也是不對的。根據(jù)資料記載,菊花是屬于短日照的花卉,一般要到日照10個小時左右的秋天季節(jié)才能盛開,而我國秋天日照10個小時的天數(shù)是不多的,所以,菊花花期很短。明日黃花原本是說明菊花盛開之后到第二天的情況,即開始凋謝了。可見,“明日黃花”是比喻很快就過期的事物,而“昨日黃花”則比喻老早的事物了。
經(jīng)常用錯的成語還不止這些,“萬人空巷”這個成語也常見有用錯的情況。翻開媒體報道,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用反意思的例子挺多。例如:
(3)在《美麗人生》電視劇播出時間,日本萬人空巷,大家都趕回家觀看此劇,連日常的社交活動都暫告停頓。
(4)到了晚上黃金時間,幾乎萬人空巷,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地位高低貴賤,難以數(shù)計的人們都坐在家中收看《還珠格格》,議論《還珠格格》。
(5)這次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全國電視臺從早到晚直播實況;全國各地萬人空巷,人人盯著電視畫面,傾聽大會辯論。
一些新聞媒體用萬人空巷來形容大街小巷空寂無人,舉家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節(jié)目的例子可謂屢見不鮮。之所以有這么多人用錯萬人空巷,是因為許多詞典都把萬人空巷的巷字解釋為街巷、胡同、里弄。如2000年版《應(yīng)用漢語詞典》將之釋為:“成千上萬的人擁向某處(參加盛典或觀看熱鬧兒),使里巷空闊冷落。”《辭?!方忉尀椤昂芏嗳司奂谝黄?,致使街巷都空了。”《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家家戶戶都從巷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其實,萬人空巷的“巷”并非指街巷、指胡同,而是指住宅、指家里。從先秦的《論語》到宋代的詩文,都有把“巷”當“宅”用的例子。如《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宋書·顏延之傳》:“延之少孤貧,居負郭,室巷甚陋?!薄读簳む嵔B叔傳》:“高祖將臨其殯,紹叔宅巷狹陋,不容輿駕,乃止?!币陨系穆铩⑹蚁?、宅巷,均是連文同義,都是宅的意思。而且,“萬人空巷”是源于宋代蘇軾的《八月十七復(fù)登望海樓》里的詩句:“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倍@句詩恰恰是描寫杭州人傾城而出去觀看錢塘大潮盛況的。因此,“萬人空巷”顯然是形容盛大的集會或新奇事物吸引眾人舉家出動的情景。然而,很多人由于不了解成語出自的背景,望文生義地理解為:街巷上空無一人。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原來是個褒義詞,后來才慢慢變成貶義詞?!耙鹿谇莴F”一詞,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jù)明代的史料《輿服志》記載,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云雁;五品青袍,繡白鷴;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溪敕;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繡獅子;三品緋袍,繡老虎;四品緋袍,繡豹子;五品青袍,繡熊;六品、七品青袍,繡彪;八品綠袍,繡犀牛,九品綠袍,繡海馬。因此,當時人們稱文武官員為“衣冠禽獸”,應(yīng)該說沒有貶義的色彩,但到了明朝的中晚期,由于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于是,“衣冠禽獸”才演變成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貶義詞。
成語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因此,對成語,只有了解它的出處,了解它出現(xiàn)的文化背景、文學(xué)背景、民俗背景和語用心理,才不會以今釋古,望文生義。成語中文化的底蘊十分豐富,只有將語言和文化結(jié)合起來研究,才能把成語理解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