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jīng)典懸疑劇《爆玉米花》是曾獲1998年英國戲劇最高獎項——勞倫斯·奧利佛獎和巴克雷戲劇獎最佳新劇目獎的劇目,此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范益松將它翻譯過來并搬上舞臺,可謂善莫大焉。這是因為,該劇貌似懸疑,實為一場極其深刻的文化批判與文化覺醒,它對于那些主張“全盤西化”的國人來說,具有一種十分直接而且有力的警示作用。
范益松為人低調,不喜張揚,淡泊寧靜,但他在事業(yè)上卻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在國外講學期間,他苦讀了1000多個西方當代劇本,回國后又翻譯出版了大量西方戲劇精品,因此曾被聘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劇目顧問。正所謂“觀千刃而知劍”,他選擇翻譯并導演的這部《爆玉米花》,確是一出精彩而又深刻的作品。
劇情說的是,兩名全副武裝的不速之客——系列兇殺案的制造者,又是著名電影導演布魯斯拍攝的性與暴力影片的狂熱崇拜者——杰克與斯考特,闖入了這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得者的家中。他們在全美國的電視觀眾面前與布魯斯進行電視辯論,并引發(fā)一場震驚全美的瘋狂殺戮。于是,人們不得不開始深刻反思這場血案到底該由誰來負責?筆者雖然錯過了2005年此劇的初演,卻在2009年年底觀賞到了更為成熟的演出版本??赐陸蚝蟮牡诙欤P者與范益松作了一次長談,并與劇中主要演員、觀眾分別作了交談,這都令筆者對這出戲的感覺更加充實、豐滿。
在這出戲的導演總體構思中,范益松十分堅定而清晰地把握了一點,那就是堅決不靠純粹的懸念取勝、從而把這出戲當成一部純粹的懸疑劇,而是要將劇作深刻的底蘊揭示和人物性格塑造放在第一位。
結尾的改編
關于該劇的深刻思想底蘊,原劇本借主人公——殺手杰克的話做了鮮明的揭示:
我得承認,你的電影讓我感到熱血沸騰。我四下打量電影院,我可以看出其他人也非常興奮。他們的手都在發(fā)癢,恨不得立刻能夠拔出手槍,啪、啪、啪地掃射個痛快。當然他們沒有這樣做,不過我能看見他們都在舔自己的嘴唇,這種感覺真是爽極了,你把殺人變成了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我是在說一種“崇尚和信奉暴力”的文化,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種文化里,我們都在呼吸著充滿這種文化的空氣。
在這次演出中,范益松將這種深刻的文化批判(也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覺醒)加以強化。這方面集中表現(xiàn)在全劇的結尾之中。
原劇本的結尾,是杰克向全國電視觀眾說“如果在看這個節(jié)目的所有的人,都把他們的電視機關上,我發(fā)誓,我和斯考特將舉著雙手向大家繳械投降。但是如果你們繼續(xù)看下去,我將把這幢房子里所有的人全部殺死,包括我自己和斯考特?!苯芸俗詈髥柫巳珖娨曈^眾一句:“你們會把電視機關上嗎?”話聲剛落,燈光亮,所有演員謝幕。
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結尾,是被修改過了的。導演和他的助手們在不違背原作的前提下,著意進行渲染并達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首先是杰克宣布,在60秒中全美最著名的裸體模特、美麗的南希小姐將變成死尸。他說:“我知道你們是不會錯過這精彩的一幕的,是不是?”這時,舞臺上特別設計的多媒體背景(原劇中沒有)中的收視率飛快上升,這對觀眾產生了強大的視覺沖擊。而更具震撼力的場面還在后面——改編后的結尾增加了杰克、斯考特之女戴麗婭和布魯斯之妻法拉及布魯斯本人對著全國電視觀眾的大段獨白。他們或深沉痛切,或聲淚俱下,將全劇推向巔峰,觀眾們的靈魂震撼也隨之達到了最高最劇烈的程度。為杰克增加的獨白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電視節(jié)目,是不是?驚險,刺激,活生生的殺人場面,這可是平??床坏降难韧罋⒌默F(xiàn)場直播啊!我的天!(收視率)還在往上竄,還在往上竄,看這個節(jié)目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才不在乎你我的死活、這些人的死活,他們要不花錢看白戲,看這出活生生血淋淋的好戲!
當戴麗婭、法拉和布魯斯在全國電視觀眾前都講完后,當聽到布魯斯“要是我,我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的”的懺悔之后,杰克再次無比痛切地說:
你看看,你看這些人,他們的心是多么的善良,是多么的仁慈!哈哈哈,美國人!美國人!你們口口聲聲講人權,講理性,可是你們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你們最想看的是性,是暴力,是兇殺!你們說我們是嗜血者,是殺人犯,可是你們是什么?你們是精神嗜血者!你們是精神殺人犯!是你們殺了這些人,你們才應當對這一切負責!
說完這話,杰克猛地抄起機槍對著場上的人瘋狂掃射。全劇到此結尾,余下的是原劇中也有的尾聲。
筆者個人認為,這個結尾與原劇結尾相比更為激烈、更為深刻,且更切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特點。因為中國觀眾對美國、對西方文化有些盲目崇拜,所以需要加以更為明白的揭示,而且這種揭示并沒有違反原著。原著在布魯斯與杰克爭論該誰負責時,已經(jīng)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布魯斯的電影作為整個崇尚和信奉暴力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培植了、毒害了美國人民的心理。美國觀眾不肯關閉電視的窺視欲與精神上的嗜血性,正是這種美國文化的代名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今,西方人自己也在反思著西方文化,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和學者,他們認為西方文化會毀滅人類。而一些東方的宗教、文化人士則認為,只有東方文化才能拯救世界?!侗衩谆ā芬粍?,就是那些西方有識之士對他們的主客對立(人與人對立、人與自然對立)文化的又一次自我批判。
周邊人物的挖掘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該劇的改編和導演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制造懸疑之上,而是以提升作品的深刻文化底蘊(對西方文化的批判和覺醒)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來征服觀眾的。許多觀眾看完戲后認為,杰克這個人物十分抓人,他的命運和他的一舉一動使他們喘不過氣來。演員章濤對杰克這個人物理解得十分準確,他說:“他(杰克)還是個孩子,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正如劇本中杰克所說:“我永遠都不知道接下來自己會做什么,布魯斯,這是我的工作,我是個瘋子!”正是這種被西方文化侵蝕后變得喜怒無常的瘋狂孩子氣,使全劇能在演進過程中讓觀眾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這是人物性格塑造與文化底蘊揭示兩者完美結合的典型表現(xiàn)。杰克的動作,無論動還是靜,都像一只無形的手牽動著每一個觀眾的神經(jīng),這也正是該劇居然懸疑到如此緊張地步的根源。
范益松所著力的,當然不止是一個杰克。他說:“除了著力于杰克這個中心人物的塑造外,我們還竭力塑造圍繞著杰克的幾個重要人物。”的確,如果不是創(chuàng)作一臺純粹娛樂戲的話,那么全劇必定不會只有一個單一的中心人物,而是應該有一個性格群體的。比如布魯斯之女戴麗婭并不是一個無知的孩子,她愛媽媽,更愛爸爸,渴望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但同時由于她比杰克、斯考特僅小一兩歲,因此她對他們還是采取了理解的態(tài)度。正因如此,她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時講話時,并未把矛頭指向杰克、斯考特,而是指向了電視觀眾:
看電視的叔叔阿姨們,爺爺奶奶們,我們的命就掌握在你們手里的遙控器上……你們不是說我們美國是個最講人道的國家嗎……難道你們就忍心眼睜睜地看著我們被他們打死嗎?你們的人道在哪兒?你們的善良到哪兒去了?
斯考特這個人物也很有意思。她并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其實她是杰克性格的另一面。她與杰克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她簡單、幼稚、輕信,也有美好的理想,她崇拜杰克,認為杰克一切都是對的。她仿佛是杰克的影子,她所說的一切都引起了觀眾會心的笑聲。在笑聲中,人們不再把這兩個青年看成惡魔,而是確認他們也是美國文化的犧牲品了。
布魯斯之妻法拉和著名模特南希無疑也是這個崇尚金錢、性和暴力文化的化身。比如,法拉對財富的孜孜以求、南希突然掏出假槍逼布魯斯給她一個角色的場景,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她們又都是有著活生生的人的情感的無辜者,直到最后法拉還跪在地上對全國電視觀眾說:“我愛我的女兒,她不應該死,她的生命剛剛開始,我求你們放過她……”
布魯斯這個人物很復雜,范益松對他的定位是“他在領獎臺上是虛偽的(說他愛自己的妻子),在與杰克辯論時也是虛偽的”。正如尾聲中所說:“南希的父母聲稱,由于布魯斯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社會形象,而不顧其他人的生命安危,在和杰克辯論中一味地推卸責任,從而激怒了這個患有精神病的兇手,導致了南希的無辜死亡?!辈剪斔勾_實是這樣一個人物。布魯斯和杰克可以說是一對“冤家”,是他們的沖突發(fā)展乃至激化引領了全劇戲劇沖突的發(fā)展變化。
導演的構思
最后再來品讀一下范益松在《爆玉米花》中的另外一些導演構思。
首先是節(jié)奏。節(jié)奏感指的是導演對于全劇節(jié)奏的把握?!侗衩谆ā房傮w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在擰螺絲,越擰越緊,有一種令人無法擺脫其控制的感覺。
其次是反差。一開始是多媒體的背景——電腦游戲殺人、流血,展示出殘忍、嘈雜的效果。此后則一下進到酒吧之中,布魯斯坐在吧凳上,手握一個小酒杯悠閑地喝著。前后場景變化巨大而又互相映襯。
再次是鋪陳與約束。當杰克他們進入布魯斯家后,來了兩撥不速之客——一是制作人艾倫,一是法拉母女。他們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布魯斯發(fā)生了沖突,但前者是鋪陳的,后者是約束的。艾倫在這場戲中演得十分出色流暢,他的傲慢性格此時表現(xiàn)得特別具有戲劇性,觀眾們一方面為他暗暗擔心,怕杰克隨時可能爆發(fā),另一方面也從中享受到戲劇懸念的樂趣。不過,當法拉母女進來之后,若是照樣鋪陳一遍,就會顯得重復,因此導演讓她們很快地安靜了下去。
第四是舞臺設計?!侗衩谆ā返奈枧_設計十分樸素,可謂一景到底。這種不干擾人物塑造的選擇是正確的,事實上觀眾幾乎沒有注意到該劇的舞臺設計,而是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人物身上——這正是舞臺設計的成功。
最后是旁白。為適應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全劇讓布魯斯身兼二職,既是劇中的主角,又充當劇外旁白者,兩者各得其所,全劇的脈絡也是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