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張家山出土漢簡《奏讞書》中之案例“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案為載體,分詢問、訊問、調(diào)查取證等幾個部分介紹了秦漢時期刑偵人員的工作方法,旨在通過對案件刑偵手段的分析,對中國封建社會初期的法律制度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關(guān)鍵詞]《奏讞書》;司法案例;刑事偵查體制
[中圖分類號]K87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10)06-0021-03
原文:
六月癸卯,典贏告曰: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奪錢,不知之所,即令獄史順、去疢、忠、大□固追求賊。婢曰:但錢千二百,操簦,道市歸,到巷中,或道后類塹拊,婢僨,有頃乃起,錢已亡,不知何人之所。其拊婢疾,類男子。呼盜,女子齔出,謂婢背有笄刀,乃自知傷。訊婢:人從后,何故弗顧?曰:操簦,簦鳴匈匈然,不聞聲,弗顧。訊婢:起市中,誰逢見?曰:雖有逢見,弗能□。訊婢黨有與爭斗、相怨,□□取葆庸,里人知識弟兄貧窮,疑盜傷婢者,曰:無有。視刀,鐵環(huán),長九寸。婢僨所有尺半荊券一枚,其齒類賈人券。婢曰:無此券。訊問女子噲,曰:病臥內(nèi)中,不見出入者。順等求弗得,令獄史舉□代。舉□以婢僨〔所〕券廉視賈市者,類繒中券也。今令販繒者□視,曰:券齒百一十尺,尺百八十錢,錢千九百八十,類繒中券。訊□等,曰:無此券。讂求其左,弗得。舉□求,無征物以得之,即收訊人豎子及賈市者、舍人、人臣仆、仆隸臣、貴大人臣不敬德,它縣人來乘庸,疑為盜賊者,遍視其為謂,即簿出入所以為衣食者,廉問其居處之狀,弗得。舉□又將司寇裘等……收置□□□□而從之□,不……視行□不□,飲食靡大,疑為盜賊者,弗得。舉□求遍悉,弗得。□□□□遍□□及隸妾每等晨昧里□诇廉問不日作市販,貧急窮困,出入不節(jié),疑為盜賊者公卒瘛等,遍令人微隨視為謂出入、居處狀,數(shù)日,乃收訊其士伍武,曰:將陽亡而不盜傷人。其一人公士孔,起室之市,落莫行正旗下,有頃即歸,明又然,衣故有帶,黑帶,帶有佩處而無佩也,瞻視應(yīng)對最奇,不與它人等。孔曰:為走士,未嘗佩鞞刀、盜傷人,無坐也。舉□疑孔盜傷婢,即讂問黔首:有受孔衣器、錢財,弗詣吏,有罪。走馬仆詣白革鞞系絹,曰:公士孔以此鞞予仆,不知安取??自?未嘗予仆鞞,不知云故。舉□以婢背刀入仆所詣鞞中,祗。診視鞞刀,刀環(huán)噲旁殘,殘傅鞞者處獨青有錢,類刀故鞞也。詰訊仆孔,改曰:得鞞予仆,前忘,即曰弗予??灼夼?孔雅佩刀,今弗佩,不知存所。詰訊女孔,孔曰:買鞞刀不知何人所,佩之市,人盜紺刀,即以鞞予仆。前曰得鞞及未嘗佩,謾。詰孔何故以空鞞予仆,謾曰弗予,雅佩鞞刀,又曰未嘗,孔無解。即就訊磔,恐猲欲笞,改曰:貧急無作業(yè),恒游旗下,數(shù)見賈人券,言雅欲剽盜,詳為券,操,視可盜,盜置券其旁,令吏求賈市者,無言。孔見一女子操簦但錢,其時吏悉令黔首之田救螽,邑中少人,孔自以為利足刺殺女子奪錢,即從到巷中,左右瞻無人,以刀刺,奪錢去走。前匿弗言,罪。問如辭。贓千二百錢,已亥,孔完為城旦??锥藶槿?,賊刺人,盜奪錢,置券其旁,令吏勿知,未嘗有。黔首畏害之,出人不敢,若斯甚大害也。順等求弗得,乃令舉□代,無征物,舉□以智□诇求得,其所以得者甚微巧,俾令盜賊不敢發(fā)。六年八月丙子朔壬辰,咸陽丞□禮敢言之。令曰:獄史能得微難獄,上。今獄史舉□得微〔難〕獄,為奏廿二牒,舉□無害、謙絜敦□守吏也,平端,謁以補牢史,勸它吏,敢言之。
一、引言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在江陵張家山發(fā)掘出三座漢墓,出土簡牘近2000枚,其中M247出土《奏讞書》共227支,原有標題,該書系秦漢時期之司法案例匯編,通過解讀《奏讞書》所記系列案例,我們可以對封建社會初期的刑事偵查體制有所了解。其中“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案尤為典型,透過這一案例可以較為清晰地復(fù)原出秦漢時期刑偵工作的面貌。
二、靈活運用詢問方法,查勘現(xiàn)場收集證據(jù)
六月癸丑,典贏向官府報告說有人在最里中刺傷一名叫婢的女子,搶錢逃走,官府在接到報案后,即令獄史順、去□、忠等追捕盜賊,偵辦此案,①獄史順等人首先詢問了當(dāng)事人,這是一種查辦案情、揭露和證明犯罪的重要偵查行為,是刑事訴訟中最普通的證據(jù)采集方法。偵辦人員在詢問被害人婢和證人齔時采用了自由陳述法、廣泛提問法和檢查性提問法三種詢問方法。即女子婢的自由陳述“但錢千二百,操簦,道市歸,到巷中,或道后類塹拊,婢僨,有頃乃起,錢已亡,不知何人之所。其拊婢疾,類男子。呼盜,女子齔出,謂婢背有笄刀,乃自知傷”。為印證信息的真實性,獄史順等在婢進行陳述時又采取了廣泛提問和檢查提問法,提問內(nèi)容上,以犯罪分子作案動機為依據(jù),從前因后果的關(guān)系中尋找嫌疑線索和案件突破口,搞清犯罪分子與事主有無關(guān)系,以此判斷是否為熟人作案;其次,分析犯罪分子對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和對事主活動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以判斷是否知情人作案,“訊婢:人從后,何故弗顧?曰:操簦,簦鳴匈匈然,不聞聲,弗顧。訊婢:起市中,誰逢見?曰:雖有逢見,弗能□。訊婢黨有與爭斗、相怨,□□取葆庸,里人知識弟兄貧窮,疑盜傷婢者,曰:毋有?!雹谠儐柦Y(jié)果給偵辦人員指明了偵查的方向和途徑。“視刀,鐵環(huán),長九寸。婢僨所有尺半荊券一枚,其齒類賈人券。婢曰:無此券。訊問女子噲,曰:病臥內(nèi)中,不見出入者。”
在詢問結(jié)果中,偵查人員得到了以下信息:確定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成年男子(其拊婢疾,類男子);確定了偵查方向,根據(jù)疑犯留在現(xiàn)場繒中券到賈人之中尋找線索,確定了周邊的環(huán)境?!白罾镏小?、“簦鳴,匈匈然,不聞聲,弗顧”;確定了犯罪的金額為“千二百錢”;排除了仇殺、情殺、知情人搶劫等幾種可能?!包h有與爭斗、相怨,□□取葆庸,里人知識弟兄貧窮,疑盜傷婢者,曰:毋有?!?/p>
初步的信息搜集對案件的定性和偵查方向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隨后,案件由獄史舉□接辦,此處之換人,可能和秦漢律法中規(guī)定的有關(guān)官吏不作為的制度有關(guān)。舉□根據(jù)資料采用由物到人的方式開始了案件的偵查,即從現(xiàn)場可疑作案物繒中券和兇刀入手,尋找并發(fā)現(xiàn)線索,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
三、進行證據(jù)甄別,緊扣物證尋找線索
舉□對現(xiàn)場提取的遺留物繒中券和兇刀進行甄別,甄別方式主要為調(diào)查物品的產(chǎn)地、出處等情況,舉□走訪有關(guān)人士對繒中券進行查實,確定物品的性質(zhì)、用途、歸屬,是一種追根溯源的方法。“舉□以婢僨[所]券廉視賈市者,類繒中券也。③今令販繒者視,曰:券齒百一十尺,尺百八十錢,錢千九百八十,類繒中券?!辈⒅鸩綄τ嘘P(guān)人等進行排查,采用排除法詢問和排除了人堅子及賈市舍人、人臣仆、仆隸臣、士伍武等作案的可能。隨著偵查工作的進一步深入,④公士孔進入了舉□的視線,孔的舉動怪異,連續(xù)幾日都在旗亭一帶徘徊,神色特別,異于常人,憑刑偵人員敏銳的觀察力和職業(yè)習(xí)慣,舉□輕易地發(fā)現(xiàn)了公士孔身上的疑點,“衣故有帶,黑帶,帶有佩處而無佩也,瞻視應(yīng)對最奇,不與它人等”。
四、采用訊問與肉刑相結(jié)合的審訊方式
舉□對公士孔進行訊問,而孔卻矢口否認犯罪事實,幸而“走馬仆詣白革鞞絹,曰:公士孔以此予仆,不知安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秦律對告奸和知情不舉等行為均有法律約束?!抖曷闪?8226;盜律》曰:“知人為群盜而通飲食□之,與同罪;弗知,黥為城旦舂。其能自捕若斬之,除其罪,又賞如捕斬。群盜發(fā),弗能捕斬而告吏,除其罪,勿賞。知人略賣妻而與賈,與同罪。不當(dāng)賣而私為人賣,賣者昏黥為城旦舂;買者知其情,與同罪。”至此犯罪嫌疑人已經(jīng)找到,只剩如何運用審訊技巧和策略選擇合適的突破口讓其招供的問題了。突破口的選擇是偵查能否成功的前提。舉□并沒有急于再次提審孔,而是采取密搜取證、考證證據(jù)等刑偵手段,查實了兇刀和走馬仆從孔處得到刀鞘是否吻合配套,詢問了孔的妻子有關(guān)孔佩刀的情況,調(diào)查孔有無作案時間、作案動機等。使掌握的直接證據(jù)和傳來證據(jù)間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然后再次提審孔,在強有力的證據(jù)面前孔仍拒不承認犯罪事實,只能舉動用肉刑,才使孔認罪伏法,承認了自己在“貧急毋作業(yè)”之時見財起意、搶劫女子婢的事實,案件真相至此大白,公士孔被判完為城旦,⑤舉□也因破案有功受到了嘉獎。⑥
五、結(jié)語
雖然中國古代的偵查采取的是“肆掠”(刑訊)、六聽等方法,但同時也創(chuàng)立了一些較為科學(xué)的偵查手段:一是較為完整的勘驗、檢查技術(shù)?!抖Y記#8226;月令》載:“(孟秋三月),命理矚傷、察創(chuàng)、視折、審判、決獄訟、必端平?!倍潜容^完善的訊問的策略。西周形成了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五聽訊問法,《封診式#8226;治獄篇》載:“治獄,能以書從跡其言,毋笞掠⑦而人情為上;笞掠為下;有恐為敗?!睗h朝總結(jié)了輾轉(zhuǎn)推問、側(cè)面迂回的“鉤距”訊問法。三是較成熟的秘密偵查方法。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告奸”措施。規(guī)定“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匿奸者與降敵者同罰”。秦簡中也有“告奸”的案例記錄。這是我國古代偵查策略思想的精髓,也是現(xiàn)代偵查策略理論和方法的重要來源。
中華法系是世界上公認的五大法系之一,秦漢時期的司法制度建設(shè)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土文獻使秦漢法律在世人面前變的越來越清晰、豐富,這也給學(xué)者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課題。
[注釋]
①《二年律令#8226;捕律》曰:“群盜殺傷人、賊殺傷人、強盜即發(fā)縣道,縣道亟為發(fā)吏徒足以追捕之?!?/p>
②《漢書#8226;百官志》曰:“尉,大縣二人,主盜賊,凡有賊發(fā),則推尋之。故此處典贏應(yīng)為告之縣道。”
③此案中對于事主和證人提到的“訊問”,應(yīng)以“詢問”理解,之后對疑犯的傳訊應(yīng)為“訊問”。
④日本學(xué)者對出土刻齒券書的研究,在券書上契刻的不同的刻齒缺口形狀,用以表示個、十、百、千、萬等不同的數(shù)字。
⑤公士:秦漢時期二十等爵的第一等。
⑥完:秦漢時期的一種恥辱刑,即剃去鬢毛、胡須的刑罰。
⑦城旦:秦漢時期的一種勞役刑,即強制勞役的刑罰。
秦律規(guī)定:獄史能得微難獄,上。
笞殺:秦漢時期具五刑中的一種。
[參考文獻]
[1]胡平生,李天虹著.長法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2002.
[3]江陵張家山漢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奏讞書》釋文(二)[J].文物,1995,(3).
[4]李學(xué)勤.《奏讞書》解說(下)[J].文物,1995,(3).
[5]江興國著.中國法制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6]張玉鑲,文盛堂著.當(dāng)代偵查學(xué)(修訂本)[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
[7]李均明,劉軍.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