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容外科手術中,重瞼成形術是最常見的一種手術。然而,由于先天性內眥贅皮的存在,影響手術后的美學效果,很多美容外科醫(yī)生在做重瞼成形術的同時,對內眥贅皮進行同期矯正[1-3]。
筆者用改良的Y-V成形術,在重瞼成形術中順延重瞼切開線同期矯正內眥贅皮,可獲得最佳手術效果,并且術式簡單術后瘢痕不顯,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從2005年6月~2008年10月,共進行23例46只眼的伴有內眥贅皮的重瞼成形術,均為女性,年齡18~36歲,平均22.3歲。
1.2 手術方法:設計:矚就醫(yī)者輕閉眼,新設計的內眥點定點A,與A點水平,在內眥贅皮皮緣定B點,將A、B點連線。從B點沿內眥贅皮皮緣向上瞼順弧勢設計常規(guī)重瞼線。而從A點亦向上瞼順弧勢畫線,與重瞼線內側段上的某一點相交,該相交點定C點,構成類似三角形ABC(圖1a)。若伴有上瞼皮膚松弛者,則從A點向上瞼畫的弧線在外眥處與重瞼線相交,相交點定為C',形成一類似大三角形ABC'(圖1b),即為重瞼成形術同時需切除的多余上瞼皮膚。從B點順著贅皮皮緣向下瞼畫線至適當位置,定點D,連線AD,構成三角形ABD。
1.3 手術操作:用2%利多卡因加1:100 000腎上腺素局部注射麻醉,按常規(guī)重瞼術切開上瞼皮膚并分離,適量切除眼輪匝肌和隔離內脂肪。水平切開AB線,切除三角形皮膚ABC或上瞼松弛皮膚ABC',再切除三角形皮膚ABD。剝離內眥部切口周圍的皮下組織,充分離斷松解內眥部筋膜組織及眼輪匝肌,剪除內眥上方眼砸肌。用鑷子將內眥向鼻側牽拉,用3-0無損傷線將B點皮下組織與A點深處鼻背筋膜縫合。使原內眥點與新定點的內眥點自然對合,若內眥角過于尖銳,可在該針上方或下方加縫1~2針,以使內眥弧度自然。以7-0無損傷線縫合皮膚,B點與A點縫合,BD與AD段縫合,常規(guī)縫合重瞼切口,使內眥切口隱藏于重瞼線和下瞼皮紋中。
2結果
本組23例46只眼,術后6天拆線,內眥贅皮消失,淚阜顯現,瞼裂增長,內眥間距縮短,內眥外形令人滿意,重瞼線弧度流暢、自然。經電話隨訪6個月~2年。有3例在術后1~2個月瘢痕增生明顯,3個月后漸消退,余患者均感滿意(圖2A、B、C)。
3討論
內眥贅皮是指在內眥角前方的一片垂直的皮膚皺襞。它掩蓋內眥角,使內眥角角度較沒有內眥贅皮的人為小,它還遮擋部分視野,使有雙重瞼的人只能形成“半雙”,而影響眼的美觀[4]。行重瞼成形術時,若不處理內眥贅皮,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宋建星等[5]認為,內眥贅皮主要是因眼輪匝肌起點在內眥韌帶處的交錯形成。
作者運用改良的Y-V成形術,矯正內眥贅皮同時行重瞼成形術。本術式的特點及優(yōu)點:①作者在術中剪除錯位的眼輪匝肌,切斷緊張的內眥韌帶,從根本上消除了內眥贅皮的成因,同時將新內眥角與深部鼻側腱膜牢固縫合,效果可靠不易復發(fā);②術中切除二個三角形皮膚ABC或ABC'和ABD,減少了局部臃腫和皺襞現象,使內眥角略顯圓鈍,避免了傳統(tǒng)Y-V成形術后內眥角過銳的缺點;③手術簡單、損傷輕,橫行的V形兩臂分別隱藏在上瞼重瞼線內和下瞼皮膚皮紋中,術后瘢痕不顯;④本術式操作簡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廣。
注意:術前設計的AC線要與重瞼線協調相接,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AC線太低則重瞼弧度低垂,局部臃腫、褶皺;過高則重瞼線上抬,弧度不佳,瘢痕明顯。BD線、AD線要與內眥贅皮下瞼部皺襞或皮紋一致。三角形ABD大小要合適,否則,局部則顯臃腫或瘢痕明顯。
[參考文獻]
[1]蔡茂季,袁雪芬,于加平,等.單瞼合并內眥皺皮一期矯正術的方法及療效[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4):501.
[2]劉中策,周鵬起,高俊明.重瞼結合內眥開大同期手術效果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3):357.
[3]楊鍇,滕利,盧建建,等.重瞼術同期矯正內眥贅皮的新術式探討[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12):1648.
[4]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學[M].3版,北京出版社,2002:603.
[5]宋建星,孫美慶,陳紅萍,等.東方人內眥贅皮的解剖及治療[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1,7(5):251-253.
[收稿日期]2009-10-17 [修回日期]2009-12-20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