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債務危機,豐田事件以及人民幣匯率。
出處|《英才》雜志2010年5月刊
在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經(jīng)濟的焦點事件大致是希臘主權債務危機、豐田事件,以及中美之間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紛爭。陰謀論不是我的特長,但這三樁事情來得太蹊蹺,很難令人相信彼此之間是孤立的。這些事情被懷疑的對象分別是歐元區(qū)、日本和中國,唯一缺席的主角,也是從上述事件中得意的主角,是美國。
希臘存在主權債務危機問題,這是事實,除此之外,歐洲不少國家,包括英國、愛爾蘭等大約16個成員,目前
政府財政預算赤字超過歐盟設定的上限(GDP的3%)。希臘預算赤字超過GDP的12%。但希臘的公共債務問題并不是新鮮事物。十年前,西米蒂斯政府努力加入歐元區(qū)時,美國的評級機構和投資銀行也出力不小,為希臘虛夸了GDP規(guī)模,美化了財政赤字,使希臘終于順利加入歐元區(qū)。當然夸大經(jīng)濟規(guī)模和掩飾赤字,是諸多申請加入歐元區(qū)國家的慣用手法,甚至法國也不例外。問題在于,先是希臘主權債評級遭遇降級,然后是
高盛因當年以衍生品為希臘財政赤字做“技術處理”,要遭遇美國國會的質詢,會恰巧在過去數(shù)月發(fā)生,而使得國際投資者廣泛關注歐元的高估問題,以及歐元區(qū)部分成員國的主權債務危機問題?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美國背景,一是去年底到今年初,美元對大宗商品的套利交叉盤大量平倉;二是美聯(lián)儲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支持和有毒資產收購在第一季度集中到期;三是奧巴馬政府年內預算赤字仍然高達1.57萬億,需要大量發(fā)債。因此第一季度,是美國金融體系比較虛弱,低利率政策仍在延續(xù),需要大量發(fā)債卻又不能使舉債利率足夠吸引人。希臘危機恰好在此時得到廣泛關注,歐元因此疲弱,投資者對歐元區(qū)主權債務風險更為警惕,國際資本得以回流美國。美國銀行體系,以及美國國債,大致可以不愁資金了。
豐田汽車的各種缺陷并非今天的新鮮事,從美國國會和豐田披露的信息來看,豐田一直在和美國各級政府溝通,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美國國會對豐田的嚴厲質詢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豐田的品質不可靠。我不是汽車專家,但至今我并未看到美國公布在過去10年或者20年,包括豐田,福特、通用等企業(yè)巨頭不同車型每萬輛車發(fā)生嚴重、一般、輕微事故的故障率統(tǒng)計報告,因此豐田有問題,不等同于福特或者通用沒有問題。
豐田事件的美國背景,一是美國政府基本無力救助處于困境的美國本土汽車三巨頭;二是不僅日美之間存在貿易不平衡,日本也是美國出口戰(zhàn)略的最大競爭對手。在過去數(shù)月,豐田的缺陷拖累日本制造整體形象受損,并使美國本土汽車品牌市場占有率和銷量有了顯著提升。
人民幣匯率可能存在低估,這值得關注。但是美國經(jīng)濟學家和國會議員其實也都理解,美國如果減少了對中國紡織品等的進口,就會被迫從東亞和拉美選擇替代進口,對美國所縮減貿易逆差無益。美國如果采取對華貿易懲罰措施,中國工人會大量失業(yè),但美國本土不會因此創(chuàng)造出月薪三四百美元、每周工作40小時以上的就業(yè)崗位來。美國如果放松對華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管制,美中貿易更容易趨于平衡。美國如果更有耐心,那么中國從2005年7月至今,已讓人民幣對美元從8.27升值到6.82,再耐心等5年、10年,人民幣也許會再漸進升值到5.6和4.6。但是美國國會失去了耐心。
人民幣匯率紛爭的美國背景,一是美國國會11月展開中期選舉,1/3席位需要改選;二是如果能夠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宛如“廣場協(xié)議”后的日本,六年內就讓日元大幅升值250%以上,那么人民幣就喪失了在未來漸進國際化,挑戰(zhàn)美元霸權,或者至少分享國際貨幣地位的可能性。
希臘事件、豐田事件和人民幣匯率不是孤立事件,美國是最大受益者,也正是美國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跳起了上述事端。我沒有任何證據(jù),只是在腹誹。希臘一事,是金融層面;豐田事件,是實體經(jīng)濟現(xiàn)實對手層面的;人民幣匯率,是實體經(jīng)濟潛在對手層面的。如果真的存在上述戰(zhàn)略,這種戰(zhàn)略既精巧又可怕。如果不存在上述關聯(lián),權當是我的幻覺和臆斷。(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